卜之

自國家大劇院2007年開門迎客,十年轉瞬即逝。我們都是在十年間,目睹乃至親歷著這一座劇院“平地起高樓”、過關斬將披荊斬棘,就像國產高鐵、核電、大飛機一樣,用短短十年時間走過“別人家”歌劇院幾十年乃至上百年走過的路。與世界一流的馬林斯基劇院聯合制作的《拉美莫爾的露契亞》正是這樣的試金石,是國家大劇院十周歲生日最好的成年禮。
國家大劇院系統地涉獵美聲時期的經典巨作,且觀眾接受程度較高,可以說劇院步入了成長道路的正途。十年間,國家大劇院除了幾部接受程度較高的普契尼和威爾第經典歌劇之外,系統涉獵了威爾第幾乎各個時期的歌劇,羅西尼、多尼采蒂等美聲時期的大師巨著,莫扎特的經典作品也幾乎全部上演,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的經典名著更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陸續上演。整個亞洲,除了發展較早的日本,也幾乎很難有如此全面、全能的歌劇院。
而《拉美莫爾的露契亞》之所以是一個試金石,在于需要有能力邀請國際一流的歌唱家才能完成這部美聲歌劇扛鼎作中難度極高的場景和詠嘆調;在于需要成熟的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特別是適合歌劇伴奏的靈活的管弦樂團;也需要經驗豐富的管理制作團隊呈現出別開生面、有一定新意的舞臺。將來,在劇院20周年的慶典上,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拓寬劇目范圍,在堅持美聲歌劇、莫扎特、普契尼和威爾第等核心劇目的基礎上,引入制作更多浩瀚如煙海的巴洛克時期的經典歌劇,俄羅斯歌劇如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等,甚至讓更多當代歌劇也能出現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
與意大利、俄羅斯、英國等國一流劇院的頻繁聯合制作,也迅速提高了國家大劇院的視野和水平,馬林斯基金字招牌的加持更讓本劇的制作有了品質的保證。導演雅尼斯·科克斯的舞臺并非單純的堆砌,象征的意味相當濃厚。雄鹿的圖騰標志,在幾個場景中反復出現,而雄鹿代表的神秘、生殖力、引導亡靈、希望等意義,以及圖騰和露契亞所在的阿斯頓家族的緊密聯系,賦予了故事神秘的魅力。潔白翅膀的天使和雷文斯伍德家族的聯系,也是隱喻的故事背景交代。陰云密布的投影動畫給舞臺制作增添了現代感,第二幕后,舞臺前口的紗幕基本完全打開,也不顯得投影喧賓奪主。可惜的是,第一幕的大多數時間,那塊“祖傳輕紗幕”依然遮擋了舞臺,讓本來聲音就不是非常出眾的男高音斯泰法諾·賽科的聲音更加黯淡。
在指揮大師捷杰耶夫因家庭原因不能來華執棒的情況下,劇院迅速協調成功世界一線指揮大師丹尼爾·歐倫,緊急調配檔期日程,順利完成了演出,充分彰顯了其應急管理能力和極高的口碑。歌唱家的陣容也日臻完善,主角都擁有世界一流歌劇院的演出經歷,特別是飾演露契亞的吉瑪蒂耶娃,顏值高,唱功也十分了得,表演也非常入戲,在“瘋狂場景”里的戲份很足。只是略微遺憾的是,AB組的分組依然是按照國籍,分為中國組和外國組。希望將來的分組更加從藝術家聲音的搭配角度著眼,實現更為均衡的藝術效果,比如石倚潔完全能勝任A組的實力,他的演唱非常適合美聲時期歌劇的男高音的要求。此外,在國家大劇院主場的歌劇廳因為內部裝修原因不能使用這段檔期的情況下,全部制作團隊和演出團隊“移師”天橋藝術中心,并克服了復雜的技術難題,最終呈現出精彩的演出,這也是一個成熟的劇院應有的能力。歐洲的大型歌劇院都有自己的“主場”翻修的時候,有的甚至持續數年??朔鞣N技術和管理難題,租用別的劇場完成演出,偶爾也是有趣的冒險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