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峰,李志鑫,楊新芳,王慶華*
(1.濱州醫學院,山東濱州256603;2.濱州醫學院濱州附屬醫院,山東濱州256603)
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分析
段志峰1,李志鑫1,楊新芳2,王慶華1*
(1.濱州醫學院,山東濱州256603;2.濱州醫學院濱州附屬醫院,山東濱州256603)
目的了解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方法隨機抽取某醫院醫護人員及某醫學院護理專業學生78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35.90%的被調查者非常認同男護士職業前景,41.03%的被調查者認為男護士不善于主動溝通,65.38%的被調查者認為男護士在工作中不太注意語言規范。結論醫學院及醫院相關部門應提高男護生和男護士的綜合素質,在職業培訓與繼續教育中重視其人際溝通能力培養,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臨床護理
由于與生俱來的母性情懷,婦女在維護社會人群健康、照顧病殘方面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1]。在護理發展過程中,護理工作一直是以女性為主導的職業。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護理專業發展的需要,男護已經成為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新興力量。但由于男護士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女護士差,且不如女護士耐心細致,由此可能帶來更多工作上的壓力。加上傳統觀念的影響,男護士從心理上排斥護理工作,導致男護士總數少、離職者多。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注冊護士總數達324.1萬人,但男護士所占比例不足2%[2]。本課題擬對男護士的處境和現狀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影響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提升的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
1.1 對象
2017年2—3月,隨機抽取某醫學院附屬醫院醫護人員和某醫學院護理學院2014級護理專業學生(本科、專升本)各78人為調查對象。其中女性89人,男性67人;20~23歲80人,24~26歲58人,26歲以上18人。研究對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
1.2 方法
參考有關資料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護士的年齡、醫院級別、工作時間、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等。填寫問卷前,調查者就調查目的、意義和問卷填寫要求對被調查者進行詳細說明,要求每位被調查者獨立完成。隨機抽取調查對象以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要求被調查者獨立、誠實作答,及時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90份,回收有效問卷78份,有效回收率86.67%。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經SPSS 2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百分數進行描述。
2.1 護生對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的認知
表1顯示,67.95%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非常有必要針對男護生開設人際溝通課程。46.15%的被調查者認為男護士不太善于主動溝通,只有1.28%的被調查者認為男護士非常善于主動和患者溝通。在校期間,學校關于提高男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意識比較薄弱,過于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學,忽視男護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導致男護生進入臨床后不會與患者溝通。80.77%的被調查者認為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男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會遇到不同社會背景、社會地位、層次的患者,這就需要男護士選擇不同的交談方式,靈活使用溝通技巧,讓患者對男護士產生信賴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2 護生對男護士職業前景的認同度

表1 護生對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的認知情況
表1顯示,35.90%的被調查者表示非常認同男護士的職業前景,34.62%的表示認同,20.51%的表示還有待努力,只有8.97%的被調查者表示不認同。隨著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護理發展的實際需要,醫療單位、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對男護士有著迫切需求,說明男護士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是男護士自身還有不足,如不會與患者交談、交談時過于情緒化等[3]。男護士做事比較沉穩冷靜,心理素質好,臨危不懼,能夠坦然面對急救場面,應變能力和壓力承受能力普遍強于女護士,但是由于男性天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性格比較直爽,導致大多數男護士不善于主動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在和患者解釋時語氣不夠輕柔,缺乏耐心,建議學校與醫院加強對男護士職業溝通能力的培訓,不斷提高男護士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
2.3 醫護人員對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的認知

表2 醫護人員對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的認知情況
表2顯示,55.13%的被調查者表示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弱會影響其工作積極性。人際溝通是傳遞感情的樞紐,熱情、主動的溝通會使患者對男護士產生信任和依賴感;相反,少言少語會使患者產生抵觸心理,不愿配合男護士的治療,從而降低工作效率和男護士工作積極性。在臨床中,患者更愿意讓善于溝通的男護士對其進行護理,但如果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有限,講話沒有重點,自然得不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可,繼而產生無形的壓力,降低男護士工作積極性[4]。65.38%的被調查者表示醫院非常有必要對男護士進行人際溝通能力培訓。溝通是一種藝術,借助護理人員真誠的語言,創造和諧護患關系,能激勵患者表達內心的想法,同時護患雙方進行感情、思想、要求和愿意等方面的溝通,能緩解患者焦慮情緒,降低糾紛發生率[5]。男護士與患者交流時,往往情緒較差,缺乏對患者的同情心,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屬的不滿,從而發生醫療糾紛。3.85%的被調查者表示男護士在工作中非常注意語言規范,30.77%的被調查者表示男護士在工作中注意語言規范,65.38%的被調查者表示男護士在工作中不太注意語言規范。由于性格和環境的影響,男護士在與患者溝通時往往忽視自身職業,說話時不用尊稱,語調稍高,表情生硬,甚至使用不文明詞匯,使患者產生不舒適感[6]。語言是一種治療方式,男護士的語言規范和有效溝通對于開展護理工作非常重要。
2.4 男護士自我意識低
表2顯示,46.15%的被調查者認為妨礙男護士提高人際溝通能力的因素是“溝通意識不夠強”。因此,只有讓男護士充分意識到人際溝通的重要性,才能使其提高自我教育意識,樹立良好形象[7],利用業余時間多與他人溝通交流,以提高溝通技能和水平,從而更好地勝任護理工作。30.77%的被調查者認為妨礙男護士提高人際溝通能力的因素是“工作太忙,沒時間學習”。護理工作較瑣碎、繁忙,男護士對自己的要求過低,只專注于日常護理工作,沒有時間學習,也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醫院應對不同年資男護士進行相關職業培訓與繼續教育,成立男護士協會和聯盟,提供機會與平臺,鼓勵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多學習,多溝通,不斷提高男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綜合素質以及臨床護理質量[8]。
[1]曹嵐,蔣冬梅,唐春炫.我國男護士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1):42-43.
[2]楊玉美,楊薇.男護士工作價值觀與離職傾向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1):3-5.
[3]左紅霞.現階段我國男護士職業優勢及社會需求的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0,25(7):92-95.
[4]王家榮.護士人際交流的重要性[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1,14(5):749-751.
[5]甘莉,楊翔.門診導醫護士人際溝通能力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38-140.
[6]曾凱,盧惠娟,李錚.護士臨床溝通能力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26(17):29-31.
[7]侯曉雪.男護士的現狀分析[J].醫學信息,2014,27(4):448-449.
[8]林琳,吳學華.護理專業學生學習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的必要性[J].新校園,2015(9):162-164.
(*通訊作者:王慶華)
R192.6
B
1671-1246(2017)13-0125-02
注:本文系2016年濱州醫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BY2016DKCX058);2015年濱州醫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立項課題(JYKT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