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并圖片提供/楊成林
四大特點造就長壽之鄉
——介紹貴州省赤水市
文并圖片提供/楊成林

2015年7月17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發布公告,確認貴州省赤水市為“中國長壽之鄉”。這是貴州省第三個中國長壽之鄉 (前兩個是石阡縣和印江縣),也是新標準修訂后該省的第一個中國長壽之鄉。
有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底,在赤水市31萬總人口中,100歲以上老人有34人,占總人數的11/10萬,高出10/10萬的評判標準;80歲以上人口6865人,60歲及以上人口48 437人,80歲以上老人占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為14.2%,超過評判標準0.2個百分點;人均預期壽命76.91歲,超過全國平均壽命水平。“中國長壽之鄉”的3項必達指標,赤水市全部達標;12項參考指標有9項達標,領先規定標準。“中國長壽之鄉”名副其實。
大家對赤水都比較熟悉。它位于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處云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因神秘美麗的赤水河貫穿全境而得名,又因成功申報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地而享譽全球。更因為1935年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使紅軍暫時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此戰役經《長征組歌》傳唱后,“四渡赤水”成為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典范。
赤水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這里山川秀麗,風景優美,年均氣溫18攝氏度,年均降雨量1195.7毫米,年均相對濕度83%,日照時數1193小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80.17%,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6%,景區負氧離子含量達32 000個/立方厘米。赤水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綠色食品也很豐富。竹蓀、曬醋、玉蘭片、冬筍、臘肉都是當地的特產。美麗景色加上綠色食物,又沒有大都市的污染和喧囂,故是一個能使人放慢腳步、放松心情、凈化心靈的養生勝地,是宜游、宜居之地。
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孕育了赤水人熱愛自然、飲食綠色的生活習慣,也孕育了心態平和、樂觀開朗、知足常樂的生活心態。集中到一點,就是赤水人的生活方式好、幸福指數高。當地的百歲老人,主要分布在高山及半高山地區,其長壽秘籍也各有千秋:如100歲的王守玉老人,每天要喝一杯用當地特產曬醋和蜂蜜勾兌的蜂蜜水,她笑稱,自己年輕的時候是“校花”;101歲的湯融華老人與91歲的老伴黎天友生活在赤水五柱峰景區,他們一起走過了75個春秋,他們的長壽“秘籍”是夫妻恩愛;103歲的賈洪珍老人認為,自己的長壽“秘籍”則是兒孫孝順;101歲的王仕珍老人說,生命在于運動,自己長壽的關鍵因素,就是活到老、做到老,勤勞才能身體好。這些百歲老人代表了這一地區長壽人群的生活方式。
赤水處處彰顯人文之美。赤水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這里留下了許多古鎮、古村、古街、古鹽道、古碼頭、古石刻、古驛站、古牌坊,有紅軍“四渡赤水”遺跡。在赤水文化中,有古代農耕文化、碼頭文化、鹽運文化、船工文化、驛站文化、山水文化、武術文化、養生長壽文化、竹子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孝親敬老文化以及現代丹霞地質文化、紅色文化等。豐厚的歷史文化是赤水的寶貴財富,它們陶冶著人們的情操,起著凈化心靈的作用,是赤水人長壽的重要原因。
赤水的公共服務之美,表現在赤水堅守民生底線,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優先的位置。赤水建有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燕子巖國家森林公園、金沙桫欏國家自然保護區、赤水河長江上游珍稀魚類保護區,使環境未遭污染和破壞。赤水市現有醫療機構191家,其中有133所標準化建設的村衛生所,每千人口公立醫院床位數、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等指標已提前5年達到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 《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目標。此外,從2009年開始,赤水對9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生活津貼;從2015年1月起,高齡生活津貼對象擴大至80歲以上;百歲老人從每月150元提高到300元。近年來,為赤水的養老事業發展,赤水市共投資6000萬元,建成農村敬老院40所,面積達五萬六千多平方米,另有居家養老服務站7個,老年公寓1所。所有這些,都為赤水人的健康長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