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敏
結伴兒養老,多了親情和友情
文/吳 敏

結伴兒養老,是指生活在一個城市或者社區的老人自愿結伴兒、相互關照的養老模式。目前常見的結伴兒養老方式有:①一些老人因為志趣相投而結伴兒在一起,以租賃或置換養老場所的方式在一起生活,費用支出以AA制為主。②在同一個社區居住為主,一些談得來的老人白天聚在一起,晚上各自回家,彼此預留聯系方式,共同應對突發情況。③自愿結伴兒的老人,集體租住由政府或機構管理的適合老人之間相互照應的公寓,不能自理的時候就回到子女身邊或去專業養老院養老。
據筆者調查,無論采取哪種方式結伴兒養老,老人們的收獲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快樂!讓我們聽聽老人們是怎么說的吧!
一、孫大姐(67歲):同居式結伴兒養老,是對“老來無伴”的現實回應
我是單身老人,老伴兒去世多年,兒子早已移居澳大利亞,女兒嫁在離我幾千千米的遠方。孩子們都有孝心,三番五次催我到他們那里住。可是,我就是故土難離。
我退休前的單位里,也有兩位好姐妹是我這種類型的:于大姐和李妹妹都沒有了老伴兒,都感覺孤單。平時,我們三個約定常打打電話聊天解悶。有一天傍晚,我給于大姐打電話,反復打也沒有人接聽,我告訴了李妹妹,她也四處尋找,但是找不到。我倆特別擔心,半宿沒睡。后來才知道,于大姐膽囊炎住院了,還是鄰居給她送進醫院的。
于大姐出院后,我與兩個老姐妹商量,咱們都是一套房子一個人,不如大家索性住到一起,共度晚年,這樣不但有人嘮嗑,有個什么事情還能夠互相照應。于大姐和李妹妹都特別贊同。于大姐家比較大,是三室一廳,我們的新家就安在她家,三個人各居一屋,大廳則是共有空間。我與李妹妹的房子都租了出去,用租金貼補生活,加上我們三個人的退休金,我們的生活真的“小康”啦!
在共同生活中,我們三位各有分工:李妹妹相比更年輕,體力比我倆好,她管采購,每天我們商量好“都想吃什么”,拉出菜單,她就去采購。她們都說我的廚藝好,推舉我主廚上灶,我也不推辭。于大姐是我們新家的老大,身體稍差,本來不想分工她干什么,可是她堅持“要像個大姐的樣子”,攬下刷鍋洗碗的活兒。
吃飯、睡覺的大問題解決了,剩下來的就是玩、樂。一日三餐之外,我們三位老人一起看電視、聊天,一起出去打拳、唱歌、逛街、旅行……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結伴兒養老,讓我們失去老伴兒的人也天天有伴兒。好姐妹在一起,話說得多了,笑的時候也多了。當然,遇到什么情況也不慌張了。有一天夜里,于大姐膽囊又覺得不舒服,我和李妹妹趕緊攙扶她下樓,一刻也不耽誤,打車就直奔醫院。由于及時診療,減輕了于大姐的痛苦。于大姐感動地拉著我倆的手,說她以前犯病,一般都是自己扛著,實在頂不住了才喊鄰居。現在好了,有好姐妹天天陪伴,日夜守護,就像有了“生命保險”。
女兒那天來電話又請我去她那里。我告訴她,我已經離不開你于姨和李姨了。等我們到了七八十歲,做不動飯了,就請一個保姆燒飯收拾家……
二、周大哥(69歲):分居式結伴兒養老,睜開眼睛就是快樂的一天
我與71歲的李大哥、70歲的林大哥、68歲的張老弟是住一個小區的。同為退休老人的我們,為了消除孤獨感,常常聚在樓下的小賣店里一起打撲克,一邊玩一邊嘮嘮嗑。時間久了,互相知道了家庭的情況,原來我們四個人均喪偶,而且各自的孩子離得都太遠。于是,我們惺惺相惜起來,關系逐漸鐵了,后來干脆按照年齡大小論起了兄弟,我排老三。平時大家常自嘲 “我們幾個是難兄難弟,同命相連啊”。
撲克常玩也膩味。一次,老大李大哥提議:“咱們既然是相互熟悉又合得來的好兄弟,不如結個伴,成立一個互助小組,也好相互幫幫忙。”他這么一提,我們三個人都舉雙手贊同。這天,我們四個認認真真地共同簽訂了一份《養老互助協議》,主要內容是:以李大哥家為活動休閑場所和活動聯系點;每天兩個人一組 “值日”,負責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大家白天同吃同歇,同玩同樂,晚上則各自回家;經濟上實行“AA制”,每個星期結一次賬,開支公開。
我們四個結伴兒養老,活動內容拓展了:一周里,有練習書畫、有下棋打牌、有唱歌跳舞、有讀書看報、有喝茶聊天,天天不重樣,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堅持動靜結合,特別適合老年人。生活也有規律了:我們小組有規定,每天必須參加集體活動,如果有特殊情況,相互用手機及時通知。結伴兒養老以來,大家都改掉了過去睡懶覺、熬夜等不良習慣,身體和精神都比以前好多了。常常我們幾個人在一起憶童年、談家史、聊家常,還會做做兒時的游戲,上網瀏覽新聞網站,選取有價值的新聞,讀給大家聽,讓每個人都能了解社會發生的新鮮故事。定時吃飯,按時睡覺,適當鍛煉,生活愜意,每天都充滿樂趣。
重陽節快到了,聽說社區要組織老年人搞文藝會演,我們毫不猶豫就報了名。可是,演什么呢?這可是我們“四只虎組合”的第一次公開亮相,大家都表示絕對不能 “掉鏈子”。為了爭取“一鳴驚人”的效果,文化水平最高的老四張老弟,提議我們四個老人排個歌表演節目。我們則推舉他寫歌,完后集思廣益改。經過仔細斟酌,《別小瞧我們這些老東西》這首歌就成型了。歌里有這樣幾句:“我們的頭發是銀色,我們的心兒是紅色,別小瞧我們這些老東西,我們現在年輕著呢……”會演那天,居民們的掌聲和吶喊聲可響了,社區書記給我們的評價是:“四只虎組合”老人們的歌,詞兒幽默,曲兒逗人,伴舞也動人,更可喜的是,老人們人人有顆不老的心,我從心里給他們點贊!
結伴兒養老,讓我們找回了老男人的虎虎生氣,大家有說有笑,睜開眼睛就是快樂的一天。如果哪個兄弟今天因故沒有來聚,誰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三、汪大哥(74歲):養老機構里結伴兒,老朋友抱團暖了彼此兩顆心
老伴兒走后,我被女兒接進她家。小兩口整天忙,她要照顧生意,要接送孩子,還要牽掛我,天天好飯好菜伺候,我實在不忍心讓她那么辛苦。正好,社區附近新開張了一家老年公寓,條件不錯,我就準備去看看。
在路上,我遇上了同住一個小區的老孫。我們是好朋友,都是社區合唱隊成員,幾乎天天見面,無話不談。老孫是和兒子兒媳在一起住,他感覺很不方便。郁悶的老孫一聽我要去老年公寓,也隨我而來,并且商量說:“咱倆就住一個房間吧,知根知底,互相照顧方便。”
我倆一拍即合,說服孝順的孩子們,結伴兒住進了老年公寓,兩人同住一個房間。白天,打牌我倆是“老對兒”,吃飯我倆是對桌,成為如影隨形的好伙伴。到了晚上,我們一起看電視,一起上床。老孫說:“咱們選擇結伴兒養老太正確了,有個伴兒真的格外溫暖。”
結伴兒養老,我倆有了共同話題共同愛好,每天有嘮不完的嗑。實際上,人老了需要的就是這個氣氛,和兒女在一起老人就很矜持,關系好的一起住養老院,其實挺有趣。老朋友抱團取暖,生活才能更快樂。”
四、鄭晴(養老服務專家):欲選擇結伴兒養老要注意的問題
結伴兒養老是一種新的互助養老模式,作為居家養老、社區托老、機構養老等主要的養老形式的一種補充,應當鼓勵和提倡。想嘗試結伴兒養老的老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最好選擇多年的好朋友。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好朋友、老同事、老同學結伴兒,主要是知根知底,雙方的脾氣、性格、愛好、經濟能力、生活水平等等,都比較了解,有利于今后雙方在一起的和諧相處。
2.堅持生活費用AA制。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老人結伴兒養老生活,在金錢管理上一定要堅持AA制原則,即使是老同學、老同事、好朋友也不例外,因為沒有法律的約束和親情的紐帶,長期在一起生活,很容易出現經濟上的糾紛。
3.多些寬容和體諒。結伴兒養老的老人,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可能有不同意見,在相處的過程中,彼此應多寬容體諒,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應提前溝通好,減少可能出現的誤會,使友誼“地久天長”。
編后小語:編發完這篇文章,小編不禁感慨萬分。我們的老年人多么可愛啊,他們有困難都是自己千方百計積極克服,而盡量不給兒女添麻煩。不過,小編想再補充兩句。記得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這話雖有些絕對,但對人們不啻也是個警示。多好的朋友長期廝守,也會產生矛盾,這是客觀的,因為 “差異就是矛盾”。所以,幾個要好的朋友住在一起,要相互包容,求同存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多奉獻,少索取,遇事先想到別人,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這樣才能較長久地處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