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省淮陽縣人民醫院副主任藥師 常怡勇
過敏性鼻炎不妨試試中醫藥療法
文河南省淮陽縣人民醫院副主任藥師 常怡勇

中醫藥治療過敏性鼻炎,主要是通過辨證論治而達到調理機體陰陽平衡狀態,即固根本、防復發。現代中藥藥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藥確能對過敏反應的多個病理環節起干預作用,對控制其發作狀態有一定效果,但總體上不及西藥針對性強、起效快。因此,采用中醫辨證論治等中醫療法,以持久地改善患者機體功能狀態,配合西醫藥物治療以盡早控制發作癥狀,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正確思路和基本方法。
肺經寒實證:患者多伴哮喘宿疾,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遇風冷則噴嚏頻作。伴惡風,易感冒,面色淡白。治則溫肺散寒,化飲止嚏。藥用小青龍湯加減:麻黃9克,白芍藥10克,細辛3克,干姜10克,法夏10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9克,桂枝6克。每日1劑,水煎服。癢重者酌加銀柴胡、蟬蛻、全蝎祛風止嚏;清涕多加煅牡蠣澀涕止津。
肺氣虧虛證:患者多伴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早晚易發。伴惡風,容易感冒,面色不華。治則益氣固表,澀津止涕。藥用玉屏風散合桂枝湯加減:黃芪30克,白術10克,炙甘草9克,防風6克,桂枝6克,白芍10克,五味子6克。每日1劑,水煎服。伴鼻癢重者,酌加銀柴胡、蟬蛻、全蝎祛風止嚏;伴經常性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散寒通竅;伴夜尿或小便清長或脈沉者,加巴戟天、鎖陽溫壯腎陽;涕多者酌加烏梅澀津止涕。
脾氣虧虛證:癥見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鼻脹較重,或伴頭重頭昏,四肢困倦,食欲缺乏。治則健脾益氣,固表止嚏。藥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黃芪10克,黨參10克,白術6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炙甘草3克,白豆蔻6克,陳皮3克,山藥10克,砂仁6克,烏梅6克,防風6克。每日1劑,水煎服。食欲缺乏明顯者加神曲健脾開胃,伴腹脹加枳殼,伴平時鼻塞明顯者加白芷、石菖蒲化濁通竅,舌苔膩加法夏;伴黃濁涕時,酌加皂角刺、金銀花、魚腥草排膿通竅。
腎陽虧虛證:患者可見陣發性鼻癢、噴嚏、流清涕,或噴嚏頻作,連連不已,清涕量多如注。治法為補腎益氣,溫陽固表。藥用右歸丸加減:制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黃15克,山藥15克,山茱萸12克,菟絲子10克,鹿角膠10克,枸杞子10克,當歸10克,杜仲(鹽炒)10克。每日1劑,水煎服。舌質若轉淡紅,可去附子、肉桂,加巴戟天,重用白芍。
以上癥狀若患者自己不能判斷屬于哪一類型,就請去醫院找專業醫生予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