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東,岳濤
(塔城地區畜牧科技研究推廣中心,新疆塔城 834700)
新疆塔城地區馬產業發展現狀探討及對策
任小東,岳濤
(塔城地區畜牧科技研究推廣中心,新疆塔城 834700)
新疆塔城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中部,地理坐標東經82°16′~87°21′,北緯43°25′~47°15′,屬于中溫帶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區,地理位置、氣候環境、自然條件優勢明顯。塔城地區草場資源豐富,草地面積67962km2,可利用草地面積為56136.6666677km2,非常適宜發展馬產業。2016年,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加快現代馬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馬遺傳改良計劃》(2017—2025年),為加快我區良種馬繁育生產體系建設,推進馬遺傳改良進程,提高馬匹生產性能,提升馬的品質和價值,加快發展現代馬業提供政策支持和科學依據。塔城地區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馬產業發展實際制定了《塔城地區馬產業發展規劃》。
1.馬品種資源數量及分布
塔城地區現有馬存欄11.4萬匹,約占全疆馬存欄量12.8%,全年出欄馬5.3萬匹,馬肉產量7 965噸,馬業產值3.08億元。全地區馬匹主要以哈薩克馬為主(約占馬匹存欄量45%),兼有伊犁馬、阿勒泰馬、吉爾吉斯馬、奧爾洛夫馬等。馬匹主要分布在塔城、額敏、裕民、托里、和布克賽爾山區、四季天然放牧草場,烏蘇、沙灣牧場也有分布。
2.良種馬繁育體系建設情況
近年來,塔城地區農牧民養馬熱情高漲,每年自發引進優質純種馬約300匹,通過引進優良品種不斷進行品種改良,提高馬匹質量。一方面從國外引進英純血、阿哈捷金、俄羅斯速步馬改良本地優良的純種伊犁馬,發展賽馬產業;另一方面用伊犁馬等優良品種改良土種哈薩克馬,發展肉用型、乳用型馬產業。全地區現有馬人工授精配種站(點)3個、訓練場1個、高標準賽馬場2個。
3.馬產品開發與利用
深居草原哈薩克族人家一般至少養三匹馬。一匹用來日常騎行放牧,一匹用來參加草原節慶活動和比賽,如賽馬、姑娘追、叼羊等,還有一匹則用來作冬肉,即制作成熏馬肉、熏馬腸,以備日常生活所需。馬肉、馬乳加工企業眾多,初步形成“大漠頭羊”牌熏馬肉等知名品牌,銷往疆內外各大城市大型超市,傳統的馬肉、馬乳生產正積極向深度開發、精深加工方向發展,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多元化進程明顯加快。
4.馬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2014年以來,塔城地區與中國馬業協會在裕民縣成功舉辦“雅辭文化杯”“巴爾魯克杯”中華民族大賽馬“裕民山花杯”等5屆國際賽馬大會,在少數民族聚居牧區經常性舉行叼羊、姑娘追、馬上射箭等民間比賽活動,活動形式多樣,促進塔城地區民族融合發展。2017年舉辦中華民族大賽馬第十一屆“裕民山花杯”系列賽事,累計參賽馬匹達400余匹,觀眾5萬余人次,據不完全統計,在賽馬方面全地區累計榮獲國家級賽事冠軍12項,亞軍19項,季軍34項,地方性賽事獲獎130余項,全地區馬文化產品蓬勃發展。
1.生產經營水平較低
塔城地區馬產品主要是熏馬腸、熏馬肉、馬奶等,孕馬尿、馬脂、馬血等高端產品精深加工滯后,加工企業以小型生產企業、合作社為主,生產設備簡陋、加工工藝落后、產品品牌雜亂,市場戰略定位不高,銷路不寬、缺乏對馬產業有較大影響力和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商品化程度低。
2.技術人才短缺、馬產業轉型發展緩慢
由于馬品改周期長、投入大,優良種源價格高昂,人工授精技術操作繁瑣,外加從事馬匹改良、繁育、訓練調教技術人才匱乏,導致示范推廣難度大。同時,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引導,農牧民只重視初級產品生產,忽略市場增值,阻礙馬產業盡快轉型。
3.疫病防治措施不完善
目前,馬匹疫病防治、保健、動物福利體系亟待健全,賽馬項目均有中國馬業協會、國家馬屬動物安全福利中心、中國純血馬登記管理委員會負責登記、鑒定,獸醫保障缺乏地方專業技術支撐。在地方品種馬匹管理治療方面,缺乏馬獸醫人才和專用疫苗和藥物,疫病風險大。
1.以“馬產業+旅游”為主導,著重加大產品馬的品種改良
通過對養馬合作社的棚圈、青貯池、農牧械和良種引進進行補貼,逐步淘汰土種馬,提升現有馬匹產肉、產乳性能。鼓勵合作社發揮引領作用,采取簽定代養、收購合同的辦法引導合作社積極吸納貧困牧民參與生產。依托裕民國際賽馬場,以突出馬產業為載體的競技體育和旅游業高度融合,推動賽馬運動快速發展。
2.以“馬產業+賽事”為重點,全力推進競技馬的品種改良
建立馬匹良種擴繁基地和寄養基地,鼓勵企業、農牧養殖戶購置優質種公馬,發展良種馬生產。完善裕民縣和和布克賽爾縣兩個賽馬場基礎設備及配套設施建設,爭取成為新疆與國際接軌的核心賽馬場之一。在承辦中華民族大賽馬“裕民山花杯”賽馬會基礎上,爭取與哈薩克斯坦國舉辦中哈國際友好賽馬大會,推進賽馬與國際接軌,提升賽事影響力。
3.以“馬產業+繁育”為基礎,加快核心良種馬繁育場建設
進一步規范馬養殖合作社生產經營,繼續爭取中央現代農業資金對馬產業的支持,專項用于馬品種改良、防疫檢疫、合作社基礎設施和配種站建設;推廣使用先進繁育技術,利用良種馬擴繁場優質種源,扶持養殖戶大力開展馬品種改良,提供馬匹品質和價值,積極開展凍精配種、胚胎移植等先進技術,加快馬品種改良進程。
4.以“馬產業+科技”為支撐,提升馬產業發展保障水平
加大與自治區科技廳、新疆農業大學動醫學院、自治區畜牧工程科學院等部門和科研院所的聯系溝通,簽訂技術服務和支持協議,指導我區馬生物制品開發、品種改良,加快推進馬產業技術成果轉化,提高馬產產業發展科技水平;加強馬產業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建設。與相關院校簽訂培訓協議,對我區馬飼養員、馬繁殖工、馬獸醫及馴馬師、騎師、釘蹄師、馬房經理等專業人才進行培養;加快馬產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馬產業信息服務平臺,充實馬品種登記、馬病檢測與防控、馬飼料產品、馬產品加工、馬設備裝備、賽馬賽事等各類數據,為我區馬產業發展搭建信息管理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