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怡萍
專業設置是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特別是產業發展的邏輯起點和重要環節。科學設置和調整專業,使之適應乃至引領現代產業發展,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和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產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內驅力,毋庸置疑,職業教育辦學主要集中在產業發達的區域。例如,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職業教育大省,職業教育規模占全國的1/10,而廣東的職業院校又大量聚集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必須對接產業,必須適時地開設新專業與改造、調整舊專業,推動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專業結構對接產業結構,才能更好地培養高素質勞動者以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才能切實發揮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據調查,目前無論是中職教育還是高職教育,專業設置普遍存在布局結構欠合理的問題,導致對口就業率低。從區域看,一是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高度聚集,呈現“二八原則”,即20%的專業占80%的學生規模;二是專業結構性失衡嚴重,文科類專業規模比重遠高于理工類,開辦第三產業的專業規模遠高于第二產業的專業,社會亟需專業如養老服務等專業規模小,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業設置明顯滯后。從學校來看,學校調整改造舊專業的阻力大,新設專業隨意性大,扎實的調查研究少,熱門的專業易于開設,導致院校之間的專業同質化嚴重。
加強專業結構調整的措施。一是健全專業設置省、市、校三級管理機制。省級應設立產業發展與專業設置信息發布平臺,建立專業預見產業發展、緊跟產業發展、引領產業發展的動態調整機制,引導職業院校富有前瞻性、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市級應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產業轉型升級趨勢,積極與行業協會做好區域性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預測,重點發布緊缺人才需求信息,引導職業院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優化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專業。各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專業設置自主權,加強與行業企業溝通,創造專業設置條件,開發新興專業并改造傳統專業。二是職業院校設置專業必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關注學習者的需求,加強專業設置的預測、評價、指導、調控、咨詢和宣傳,自主設置緊缺專業,壓縮過剩專業,停辦需求小的專業,并樹立建設專業集群的觀念,以專業集群的特色化實現學校發展的差別化。專業集群對接產業鏈,服務崗位群,長線專業與短線專業結合,寬口徑專業與窄口徑專業并存,主干專業與輻射專業貫通,學歷專業與職業培訓互補。這樣,從辦學的邏輯起點開始,助力和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