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趙鵬飛



所謂專業群[1],是指按技術門類、職業崗位等方式組建的若干個專業或專業方向的專業集合。專業群所涵蓋的專業,可以是同一職業技術門類的專業,也可以是存在知識與技術聯系的不同職業技術門類的專業。通過專業群的建設,可實現教育資源的高度共享,增強群內專業建設的適應性和靈活性。當前,各高職院校已普遍認同專業群建設的重要意義與作用,并將專業群建設作為強化辦學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策略。專業群應依據所面向區域產業的組成與發展要求,以服務產業轉型發展為目標來實施專業群的構建與優化。
以建筑類專業為主的高職院校,圍繞建筑產業鏈構建專業群,以服務產業轉型發展進行專業群建設是實現專業與產業協同發展、實現資源高度共享、強化高職院辦學實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策略。本文在深入分析當前廣東省建筑業發展現狀及建筑類專業群服務建筑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以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群建設為例,系統地提出如何圍繞建筑產業鏈構建專業群,如何從課程體系構建、實訓基地建設、課程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行業企業資源統籌等多方面進行專業群建設,為新時期高職院校不斷優化專業群結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提供較好的借鑒。
一、廣東省建筑業發展現狀
廣東省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近年來全省生產總值(GDP)持續全國領先,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建筑產業規模也持續增大,建筑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4,在實現規模效益的同時也注重科技投入,相關大中型建筑類企業建立起了技術開發中心和引入質量管理體系,并重視工程技術標準規范的研究,突出核心技術攻關,設計、建造能力均得到了顯著提高,完成了包括廣州塔、廣州西塔、港珠澳大橋等一系列設計理念超前、結構造型復雜、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難度大、令世界矚目的重大工程。全省“十二五”期間發布了31項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完成了1343項建設科技成果的鑒定工作,其中7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8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效推動了行業的科技進步及轉型升級[2]。
在取得較大的成就同時,廣東建筑業亦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影響和制約了行業的轉型升級進程,具體表現為:一是產業集中度偏低,沒有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優勢和合理的行業結構,是典型的“非集中競爭型市場”;二是產業管理方式比較粗放。長期以來,企業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設備、拼資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企業重外延擴張和產值規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戰略性、精細化現代管理手段,建筑工業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偏低,企業發展后勁不足;三是科技和人才支撐能力不足,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產業工人隊伍不穩定。
二、廣東省建筑類專業服務建筑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依托廣東經濟和建筑大省的區域發展優勢,近年來省內各高職院校在建筑類專業建設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止2015年底,有20多所高職院校開設有建筑類專業,在校生規模達4萬余人,為我省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但一些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有追求規模效益、建設理念不清、教學資源不足、辦學經費短缺、企業資源不足等諸多問題,導致出現專業建設與產業結構及產業發展脫節,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崗位需求差距較大等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專業群構建的盲目性
一般而言專業群可以按四種途徑來構建,如表1所示。
重點考慮行業崗位的設置背景,針對某個行業一組相關的職業崗位來設置專業,滿足企業崗位群的需要,盡可能多地覆蓋行業崗位群。為企業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體化人才服務,減少企業人才招聘過程中的成本,暢通畢業生就業渠道,逐步形成相應的專業群[4]
一般而言,各高職院可結合自身情況按表1所列的4種專業群構建途徑構建專業群。要構建出科學合理的建筑類專業群,首先需要做好所面向區域建筑產業的調研,內容包括產業的現狀、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產業的發展趨勢等。其次是要做好學校自身情況分析,包括學校的辦學特色與發展方向、經濟實力、專業資源共享情況。結合上述兩方面的調研分析,兼顧學院自身近期與遠期發展目標,從而構建出專業群的框架基礎[3]。當前廣東省部分院校在建筑類專業群構建上由于理念不清,沒有做好充分的行業及校本調研分析,僅從學校自身考慮或者單純為了構建專業群而將專業集群化,出現有的學校建筑類專業被劃入到共享度不高的其它專業群,或將所有建筑類專業全部設在同一個專業群里,導致專業群特色不突顯、專業資源的共享度不高、專業群服務產業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
(二)捕捉行業發展動態不及時,專業群調整缺乏有效機制
不少院校雖構建了專業群,但又忽視了專業群的調整與優化。專業群的調整與優化包括專業群內設專業的設置與優化,以及由于產業的發展變化引起專業群的延伸及調整。技術的發展、社會需求的變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等都會對產業的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5]。職業院校應建立專業群隨產業發展的動態調整機制,同時為及時捕捉到行業發展的態勢,需要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主動吸引行業企業參與到專業建設中來,與他們共同承擔人才培養工作,才能確保及時對專業群結構和建設進行有效地調整與優化。
(三)專業群建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有待提升
廣東省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由于依托良好的建筑行業區域優勢,在生源、就業方面一直保持較好的勢頭,這導致在專業群建設上,缺乏外部生存壓力,主動服務建筑產業發展的意識與動力不足,由此出現不注重專業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的培養,校企合作開展專業建設不深入,對于建筑行業轉型升級需要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需求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支撐,專業群建設服務建筑行業信息化、裝配化、智能化、綠色建筑等戰略能力弱,不能把握和引領行業的發展等問題。
三、建筑類院校專業群建設——以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