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李曉婭
摘 要:2013年習主席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偉大戰略構想。“一帶一路”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之路。我國是有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三月三”是其中許多民族的傳統節日。而廣西把“三月三”作為法定節假日來歡度這個民族佳節,并形成了一系列“三月三”文化產業,成為廣西的一張靚麗名片。廣西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應當抓住此契機將極具有我國少數民族傳統特色“三月三”文化對外發展,不僅能促進廣西綜合實力的提升,也能推動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廣西“三月三”文化;對外發展
中圖分類號 F75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 0010-03
1 引言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推進,廣西在對外開放格局中的地位逐漸凸顯。廣西擁有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的獨特優勢,是我國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道,是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撐點,是“一帶一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三月三”承載著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是廣西的一張靚麗名片。廣西應借助“一帶一路”這個新機遇,對“三月三”文化節進行對外發展,讓沿線國家了解到我們中華民族至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友善的民族,對“一帶一路”戰略沒有疑慮,夯實我國與其他國家合作的基礎,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
2 廣西“三月三”文化發展狀況概述
三月三在古代稱作“上巳節”,相傳是紀念黃帝誕辰的節日。如今的三月三是我國大多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廣西的三月三最為有名。廣西是以壯族人口為主,還包含漢、瑤、苗、侗、仫佬、毛南、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所以廣西的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其他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涉及的人口有2700余萬人。中國的其他少數民族自治區都對當地的民族節日作了放假的規定,如新疆的肉孜節放假1d,古爾邦節放假3d;寧夏開齋節、古爾邦節各放假3d;西藏雪頓節放假7d。多年來,廣西的各地方的干部群眾一直有著想將“三月三”以文件規定的方式規定為我區的民族傳統節日并予以放假的強烈愿望。經過了100多位自治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一些民族學方面的專家、學者的努力,終于在2014年開始將“壯族三月三”傳統節日首次設為全區公眾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2d。同年,廣西“壯族三月三”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廣西借助“三月三”文化這一獨特的民族文化優勢,讓文化軟實力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動力。近年來,廣西不僅挖掘“三月三”文化資源,而且還將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新與拓展,不遺余力打造具有時代特點的“文化+旅游”、“文化+電商”、“文化+民俗”等產品。其中,文化+電商的模式推動了廣西區的經濟增長和傳統經濟轉型升級。數據顯示,2015年舉行的國際電商節全年交易額達4420億元,2016年的國際電商節仍然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全區電子商務交易額約6000億元。2017年的國際電商節,有許多外國電商駐廣西,開發出更多的高端項目,并將廣西打造成為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基地。
3 “一帶一路”戰略與廣西“三月三”文化對外發展的聯系
3.1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為廣西“三月三”文化對外發展提供契機 “一帶一路”不僅是連接東西方貿易和交通的重要通道,也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機遇。從外部環境來說,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沿線國家與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聯系的更加緊密,也引導了更多國內外產業界與學術界對文化市場的關注,這種各國與各地區之間文化產品與服務需求和供給的有效對接將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帶形成統一開放的文化市場。從內部環境來說,黨的十八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文化建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全球發展的大政方針,國家在文化發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廣西處于“一帶一路”對外格局的戰略的重要地位,廣西“壯族三月三”在2014年被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再一次引起了世界的震驚。據統計,2016年參與廣西“三月三”文化節歡度的人數高達2800萬人,包括全國各自治區群眾、臺灣同胞、外國游客和國內外友人等。其中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有2700萬人,占廣西總人口的50%以上。這是一場規模龐大、具有中國民族文化色彩的“奧林匹克”盛會,可謂是中華民族的國際新名片。現在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有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導向為廣西“三月三”文化的對外發展提供政策保證,這無疑對廣西民族文化對外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3.2 廣西“三月三”文化的對外發展有助于消除文化隔閡 從2013年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以來曾受外界的質疑,想要“一帶一路”戰略能夠順利實施,需要打消外界的疑慮,取得各國的認同與支持。文化交流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三月三”的歷史意義在于萬物同樂、恪守誠信、珍愛和平、傳承公正,其現實意義是因地制宜、喜聞樂見,和而不同,變而不變。其中的和而不同就是維護共同利益,采取不同方法。變而不變是同目標不能變,但實現目標的方法則可以隨時隨變。這與“一帶一路”戰略想向世界傳播的和平、包容、共贏的發展理念相契合。通過對廣西“三月三”文化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加強沿線與各國、各民族、各宗教之間的文化交流,讓他們了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好和平、友善的民族,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只是為了謀求共同發展,并不是為了稱霸。從而消除文化隔閡、增強文化交融,進而促進政治互信,讓更多的國家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來。
3.3 對外發展廣西“三月三”文化可以豐富“一帶一路”的戰略內容 縱觀國際文化發展戰略格局,對外文化發展成熟發達的主要集中在美歐國家。這些國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不斷擴大本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而由于我國長期以來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存在與阻礙,我國對外文化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十分有限,甚至與有些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貿易尚屬空白、文化交流鮮少。廣西“三月三”文化雖然已經成為廣西一張金燦燦的名片,但想要有廣闊的上升空間,必須借助“一帶一路”這個契機將其對外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不僅直接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聯通區域市場,而經濟貿易的往來必然會帶動文化的交往,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國際貿易發展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中的重要內容,廣西“三月三”文化的文化產品與服務承載這中國少數民族的極具特色的優秀文化,它的對外發展將豐富“一帶一路”的戰略內容。
4 “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三月三”文化對外發展戰略的思考
“一帶一路”建設的根本意義與沿線國家合作謀求經濟融合,形成新的長期經濟增長動力。但從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國不僅僅是謀求經濟“硬”實力的增長,更多的是注重文化“軟”實力的在國際上的影響。而廣西“三月三”文化已將民族文化、民族體育、民族商貿與旅游休閑的產業相結合,形成了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因而,“一帶一路”對廣西來說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機會,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崛起的契機,將廣西“三月三”文化進行對外推廣,讓各國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由內而外的欣賞與認同,從而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文化交融、思想交流,夯實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的基礎。沿線國家與地區不乏極具特色的優秀文化產品與服務,這些文化產品還承載著各國的觀念意識和價值取向,甚至是意識形態的內容。各國之間在進行文化交流時可能會對國家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對廣西“三月三”文化對外發展時,要注意維護我國民族文化主權的獨立性,保障民族文化的安全,提高我國民族文化在沿線地帶的影響力,并擴大我國民族文化在國際市場的份額,是我們在“一帶一路”戰略機遇下將廣西“三月三”文化進行對外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4.1 維護國家民族傳統文化安全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行過程中,各國不同文化之間相互交流、沖突、滲透和碰撞。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和經濟優勢在文化交流中處于強勢,發展國家在對外文化輸出時可能面臨文化安全問題。因此,我們在對外發展我國文化的同時要加強維護自身文化的安全。第一,要增強對廣西“三月三”文化的創新發展意識,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三月三”文化的對外發展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新的文化發展觀為指導,增強文化創新能力,正確處理“中”與“西”,“社”與“資”,“古代”與“現代”,“全球”與“本土化”,“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在對外弘揚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又要具有世界眼光,積極吸取和借鑒其他國家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做到推出新陳,與時俱進,不斷增強“三月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二,建立文化安全預警機制,為我國文化的輸出與其他國家文化輸入提供一個安全的保障。在對外發展“三月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時,應借鑒國外保護民族文化和社會安全的經驗,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文化安全政策。
4.2 實施走出去的戰略 “三月三”文化實施走出去戰略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文化外交和文化貿易。文化外交是指以政府為行為主體的,以文化傳播、文化交流與溝通為內容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文化貿易是國家文化走出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貿易的規模和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體現了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文化產品能否真正走向世界的標志。通過出口既體現國家民族特色的又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產品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是對外文化貿易的主要渠道。首先,將“三月三”文化節的對外發展納入到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當中,通過文化交流活動,宣傳“三月三”的少數民族文化精神,改善我國的國際形象和擴大我國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有助于沿線國家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想要“三月三”文化節更好的走出去,要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文化的軟實力,不僅要靠政府的大力推動,還需要國家整個對外文化戰略的支撐。以政府為主導,民間交流為主體,市場機制為杠桿,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使政府交流與民間交流相結合,文化外交與文化貿易相結合,開創對外文化交流的新局面。其次,樹立科學的文化外交觀,找準對外文化交流的切入點,建立文化外交和文化貿易的長效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多樣性和差異性要求我們在對他們進行文化輸出時要了解不同國家文化歷史、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研究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社會背景和意識形態,有針對性的在文化內容和文化形式進行創新來貼近目標國的民俗習慣和文化現狀。這樣開展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活動,才能更容易受到歡迎并取得實效。我們還要善于運用靈活多樣化的對外宣傳和交往方式、盡量使用該國家能聽得懂的、易理解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交流,增強宣傳的有效性、努力引導各方面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和在國際上的作用,營造友善的國際輿論環境。“三月三”文化對外進行宣傳的同時,還要提高對外文化貿易的能力,逐漸形成中央與地方相結合、官、民、商并舉,文化外交與文化貿易齊進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再次,大力培養對外文化交流的人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為了讓“三月三”文化節更好更快的走出去,需要努力培養和打造一支素質好、水平高、業務精的對外文化交流隊伍。在培養文化行政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和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的同時,還要重視造就一批對沿線國家文化歷史熟悉又能了解其文化現狀,語言交流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如版權進出口人才、文化經紀人、展演策劃人等。總之,只有把對外文化交流人才的建設作為“三月三”對外發展戰略的重要項目,這樣走出去才有堅實的人才支撐,才能使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做的更好。
參考文獻
[1]鄧顯超.中國文化發展戰略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176-185.
[2]李嘉珊,任爽.“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海外文化市場有效開拓的貿易路徑[J].國際貿易,2016,2:62-66.
[3] 陸囿霖.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各族人民的共同節日——訪廣西壯族自治區民委副主任黃濟健[N].中國民族報,2014(002).
[4]李繼興.廣西三月三 中國新名片——廣西“三月三”展現中華文化奧林匹克風[N].中國民族報,2016(00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