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嵩 趙世彤
摘 要 本文論述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概念,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進行了闡述,全面理解教師職業道德及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道德;而信息技術教師應具備的道德素養,是全方位、諸方面的綜合素養,只有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自身職業道德的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為職業服務,為社會服務。
關鍵詞 職業道德 教師的職業道德 信息技術教師道德
1職業道德的概念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
每個從業人員,不論是從事哪種職業,在職業活動中都要遵守道德。如教師要遵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醫生要遵守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等等。
職業道德不僅是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準和要求,而且是本行業對社會所承擔的道德責任和義務。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化。
2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
教師職業道德,又稱“教師道德”或“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中所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必備的道德品質。它是社會職業道德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教師行業特殊的道德要求。它從道義上規定了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以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態度和作風去待人接物、處理問題、做好工作、為社會盡職盡責。它是教師行業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調整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校領導、教師與學生家長以及教師與社會其他方面關系的行為準則,是一般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
教師職業道德主要由教師職業責任、教師職業態度、教師職業紀律、教師職業技能、教師職業作風和教師職業榮譽六個要素構成,這些因素從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師職業道德的特定本質和規律,同時又互相配合,構成一個嚴謹的教師職業道德結構模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社會風氣也有所不正,作為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必須要運離這些不良之風,抵制貪污腐敗之風,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的素質往往決定于他的所教的學生的個人修養,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更應該抵制金錢和利益的誘惑,全心全意的教書育人,反對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正之風,發揚奉獻精神,不利用職權之便謀取私利。
2.1師德的必要性
教師的主要對象是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和社會經驗不足等客觀因素,學生尚不具備全面分辨力和自控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以身作則,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廉潔從教,無私奉獻,做到言傳身教,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具有清正廉潔的品格,這不僅是教師對學生應盡的責任,也是老師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高品質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廉潔從教是教師為人師表的人格前提。唐代文學家、教育家韓愈在《師說》中提到:“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可見從古到今教師都是高尚品德的化身,而如今用“廉潔從教”來烘托教師的行為更是對教師的行業的標準要求。是國家對教師的信賴和重視,是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
2.2師德建設的必要性
如今教育行業已不是片凈土了,社會上的一些消極腐敗之風不時向學校和教師吹來,教師要做到廉潔從教,必須明確其內容和要求。
堅持高尚的情操。人民教師要堅持新高尚的情操,這種情操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相一致的,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所要求的情感、氣節、操守相統一。
發揚奉獻精神。由于我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教育資源較為匱乏,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牢記廉潔從教的準則,必須發揚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全心全意的為祖國的教育事業服務,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在培養下一代上,用自己的高尚的品德去塑造和培養祖國的未來。
自覺抵制社會的不良風氣。人民教師是為祖國培育“四有”新人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的建設者,應把工作重心放在立足于建設祖國上,應一心一意為祖國教養人才,而不是急功近利,滿足自己的私利。抵制不良風氣要求我們教師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工作態度,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不利用職權之便謀以私利。當下社會上的貪污腐敗之風盛行,許多高官落馬。作為教師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
3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道德
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無疑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道德具體表現為: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知識、信息能力。
3.1要有敏銳的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指信息技術教師在信息活動中對信息濃度的感知。首先,要意識到信息在信息化社會的重大作用,時刻感受到自己對信息的需求;其次,要善于發現并把握在教育教學中有價值的信息;第三,要具有把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整合的意識。
3.2要有高尚的信息倫理道德
信息倫理道德是指信息技術教師在信息的獲取、創造和傳播過程中應遵守一定的倫理規范。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危機(如信息污染、信息濫用、信息安全)。信息技術教師作為學生品德形成的促進者和心理行為的指導者,應具備高尚的信息倫理道德,堅決抵制不良的信息,合理、科學地使用信息,具有較強的知識產權意識,既不危害別人的信息安全也要時刻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成為學生樹立信息倫理道德的典范。
3.3要有基本的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是指信息技術教師對信息學理論的理解、對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識的掌握。它是構成信息技術教師信息素養的基礎,具體表現為:一是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常識,如:信息技術常用名詞、各種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多媒體、人工智能等)的特點與作用;二是熟悉信息技術的發展史,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了解信息技術對于社會與人類的影響;三是知道信息系統的工作原理;四是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技能,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技術硬件,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常用軟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網上學習資源的搜集方法等。
3.4要具備熟練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信息技術教師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評價和分析信息以及開發與傳播信息的能力,熟練掌握信息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夠在廣闊的信息資源中正確地判斷、估計、選擇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理解其含義的信息理解能力,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瀏覽與查找各種信息資源、收集必要的教學信息的信息獲取能力并對各種各樣的信息進行分類、分析、加工、重組、存取的信息處理能力,通過對諸多的信息的歸納,抽象出新的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得出新的結論并以他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進行有效傳播的信息表達能力。信息能力是構成信息技術教師信息素養的核心,信息技術教師作為信息的吸收者、生產者和傳播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和科研成果的好壞。
4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一種更為具體化、職業化、個性化的社會道德。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職業整體素質,建設“四有”職工隊伍的內在要求。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范,對于養成良好品德處于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教師應把言傳和身教結合起來,以身作則、行為師范、儀表端莊、舉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
參考文獻
[1] 楊芷英.教師職業道德[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編.職業道德[J].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