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簫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育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高校基建工程的規(guī)模也逐漸擴大,高校對于基建工程建設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在這種形式下,高校基建部門需要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多,高校基建部門在進行項目的設計策劃時需要對項目的因素進行考慮,選擇適合于自身工程項目的項目管理模式,減少項目的風險,這是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
關鍵詞 高校基建 項目管理模式 灰色理論
1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高等教育事業(yè)也隨之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高校基建項目的市場空間得到了較大的擴展。因此,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基本形成,我國工程項目管理模式與國際逐漸接軌,初步形成了市場體系和與之對應的新的服務體系以及時代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需求。
2高校常用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分析
2.1甲方項目制管理模式
甲方項目制管理模式是我國運用比較成熟的項目管理模式,從50年代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是業(yè)主作為甲方直接參與施工工程的管控的項目管理模式,如高校基建部門管理模式,在基本建設管理模式中是最基本的模式之一。
甲方項目制管理模式的適用范圍包括有自身專業(yè)的基建管理機構、規(guī)模較大的高校工程項目。近年來,高校處于不斷擴招的態(tài)勢之中,對基礎建設的規(guī)模要求逐年增加,基建項目的工作量也不斷增大,高校利用甲方項目制管理模式提高了基建管理工作的效率,培養(yǎng)了大批的基建管理的專業(yè)技術人才。
2.2項目管理服務模式
項目管理服務模式包括PM模式、代理型CM項目管理模式等。它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甲方項目組、項目管理公司、監(jiān)理公司與施工單位。在這種模式中,甲方項目組不對工程的施工直接介入,而是主要對投資控制及外部協(xié)調等工作進行宏觀管理,把施工的管理等微觀管理工作交由項目管理公司來完成。
2.3工程項目總承包模式
工程項目總承包模式是由甲方業(yè)主與工程總承包商組成的,包括EPC模式、DB模式、交鑰匙模式等模式,即我們通常講的交鑰匙總承包。工程項目總承包模式的適用對象是新建的高校,在高校的建立初期,建設管理力量與技術管理水平相對較弱,缺乏項目的管理經驗。這種情況下,國家會制定承包商來對新建高校全權負責,最后在完成全部工作的情況下將項目移交給高校的基建管理部門,在此過程中,高校基建管理部門培養(yǎng)了自己的基建管理人員的技術管理能力,為以后的基建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礎。
2.4建造—運營—移交模式
建造—運營—移交模式即BOT模式,BOT模式的最大優(yōu)點是能夠解決項目建設中的資金短缺問題。我國近些年教育發(fā)展迅速,高校擴建速度較快,但是高校普遍存在資金供給不足,資金來源單一的矛盾狀況。我國引入國外流行的BOT模式解決了高等學校基建資金供需不平衡的狀況,結合高校基建項目的特點將社會的閑置資金引入項目,大量引入民間投資,為高校基建項目的資金投入開辟了新的途徑。
3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選擇的主要影響因素
3.1基建管理部門
高校基建是項目的投資方,在工程項目的管理中處于主導地位,它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的立項、實際勘察、設計、材料設備采購、招投標、施工過程的監(jiān)督管理和項目的竣工驗收整個過程全權負責,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處于核心位置,擁有獨立的法人權利,能獨立地對項目進行投資決策和資金的籌集,享有資金的所有權與支配權。
3.2承包商
承包商對擬建項目的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的影響通常被認為是次要因素,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承包商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項目的工期、成木與質量,因此,在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的選取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承包商因素。在高校基建部門與部分優(yōu)秀的承包商建立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的情況下,選取項目管理模式就相對簡單一些。
3.3監(jiān)理單位
調查顯示,監(jiān)理單位的工程經驗、技術力量與管理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高校基建項目的成敗。而監(jiān)理工程師是監(jiān)理單位的主體,他的能力高低對高校基建專業(yè)服務的質量存在一足程度的影,在高校基建部門進行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中存在一定的影響。
3.4資金狀況
項目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是影響項目建設的主要因素,在項目建設中起關鍵作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的資金是否有保證,是項目進度控制的影響因素,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資金不到位都會一導致項目工期的拖延,甚至導致項目的失敗。
4構建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的評價指標體系
對于一個工程項目來說選擇合適的項目管理模式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整個項目的成敗。選擇適合于工程項目的項目管理模式應當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要從內部與外部環(huán)境進行考慮,綜合評價各指標情況。因此,投資商作為項目的投資主體必須對項目的情況做到充分地了解之后做出選擇。
5高校基建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模型
灰色理論中的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的形式是一個三層結構的指標體系。多層次灰色綜合評價主要分為:
5.1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對項目方案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向專家發(fā)放調查咨詢問卷進行專家咨詢,匯總意見,確立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二級指標等具體指標,根據指標的屬性進行分類,繪制指標體系的分層結構圖。
5.2制定具體評價指標VIJ的評分等級標準
綜合評價是對被評方案的定性描述,屬于定性指標,需要為各級標準的指標賦值來實現定性指標的定量化。
5.3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1)對方案中所涉及的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根據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建立層次遞階結構模型;
(2)對每一層的各個元素相對于上一層中的各個準則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將其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
(3)對構造的判斷矩陣進行計算,比較各元素對于各準則的相對權重;
(4)最后,對各層元素對于系統(tǒng)總目標的綜合權重進行計算,進行總排序。
參考文獻
[1] 郭丁漢.業(yè)主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