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琎
摘 要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同時發展的還有對于環境的破壞,生態失衡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態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F今,人們在奔進小康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提升精神層面,對居住環境也大大提高了要求。例如,房屋的設計、環境的美觀等。景觀藝術設計因此應運而生。而對于現今的環境,景觀設計不僅僅要提供給人們視覺上的美感,更應該以調節生態環境為目的進行景觀設計。本文就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同時,如何生態化的景觀設計,在景觀藝術設計的教育中如何開展生態教育進行分析。
關鍵詞 景觀藝術設計 環境 生態教育方法 生態理念
0引言
近幾年,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身邊的景觀藝術要求不斷提高。各式各樣的景觀藝術不斷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景觀藝術設計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各大高校中,景觀藝術設計已經變成了熱門學科。景觀藝術設計也成為了當下熱門的行業選擇。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景觀藝術設計中開展生態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開展生態教育課程,使學生掌握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以及如何保持生態平衡,提高學生運用合理化的知識來設計景觀。
1生態與生態設計的基本概念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在完成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不斷的在追求生活中的質量,對于身邊的景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時刻期待著有著視覺沖擊力的景觀設計出現,能夠更親密的接觸大自然,全身心的放松心情,得以慰藉,還可以大飽眼福。景觀藝術設計不應僅僅滿足人們對于美的體現。更應該科學、合理化,借助于生態的景觀藝術,不僅能創造有美感的環境,還能使人們在和諧的生態環境中與美共存。景觀藝術設計者必須尊重并且敬畏自然,以便于人們與自然有著和諧共處的關系。實現人們富有詩情畫意、寧靜清新的生活環境。因此我們要正確的對待景觀設計中的生態問題,我門應該積極的去看待。很多景觀設計的設計者生態意識薄弱,往往不能把生態的景觀設計理念放在首位,盲目的追求利益、快速。給人門和周邊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因此對于學習景觀藝術設計的學術和設計者都應積極的進行生態教育。在各個環節中都應使其尊重生態。
2生態教育方法
2.1生態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一般情況下,景觀藝術的設計一定要滿足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過程要遵循以科學設計為原則。不要去隨意破壞有特殊意義的景觀。進行科學合理化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同樣要考慮地方的生活習慣、習俗等,遵循生活規律,進行景觀生態化原則。實現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給人們帶來更優質、更美感、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2.2生態教育中的植被選擇教育
植物是景觀藝術設計中唯一的生命,它不僅具備生態功能,同時更加具備重要的審美功能,景觀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加強景觀綠色植被的應用,盡量選取符合當地地質、地貌的本土植被和有功能性的外來植被引進。首先本土得植被能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更容易快速種植、生存。能夠快速形成綠化,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成本還能夠快速的形成綠化工作也更加生態合理化。同時也應根據當地的情況針對性的選用一些外來功能性的植被,來增強當地綠色生態化的設計效果。來完善空氣的質量;來調節城市的溫度;來增強盡管的觀賞能力。同時要根據不同場地對植物的種類、植物搭配、植物分布、植物的空間做好合理的分析??偠灾?。景觀的藝術設計中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完善的準備,運用多樣化、有功能、有選擇性的選擇對生態有保護作用和改善作用的植被。
2.3生態教育中的視線教育
景觀藝術設計中視線是人們對景觀審美最主要的體驗方式,視線的合理化是體現一個景觀是否符合觀賞者最有效的檢驗方法。所有的景觀都離不開視覺的體驗,它是設計者在做景觀設計時是否達到美的科學依據。在景觀設計中,無論是景觀的分布、分類、景觀的長度、視線的焦點、視線障礙等,都是視線觀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景觀設計中一定要對位置、方向等視線的重要條件做好合理的計劃和研究。以避免觀賞者不法直觀的欣賞景觀藝術。違背了景觀建造的初衷。
3景觀藝術生態化設計中的問題
大多數設計者對于生態的景觀設計理念有一定的誤解,普遍的是停留在多搞綠化的層面上,但實際上生態的景觀設計已經有了很多很多的創新,如果還是停留在用大面積的綠化來提高景觀藝術已經很難收到應有的收效。同時成本也會隨著大大的增加。在現階段的景觀設計中我門要多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避免浪費資源、增加不必要的設計成本,選擇更加合理且能夠真正起到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的設計。要本著減少成本、增強保護效果,合理性的運用多樣的、創新型的景觀設計。
4結語
我國城市的景觀藝術設計正處在一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階段。景觀設計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需要,但其中不乏有破壞性的景觀設計,給人們的生活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景觀藝術設計的合理化越來越顯的重要,設計者也應該遵循自然規律、報以敬畏之心,在景觀技術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能夠承擔起對社會進行環境保護的生態的景觀設計,在給人們帶來美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何東進,吳承禎,洪滔,范海蘭,李鍵,巫麗蕓.景觀生態學精品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1(08).
[2] 張鵬,蔡飛.論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生態化設計與人性化設計[J].武漢勘察設計,2012(6).
[3] 趙曉曦.環境美學與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在鄭州市公共綠地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
[4] 湯惠君.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水環境生態化問題的探討[J].生態環境,2011(2).
[5] 湯惠君.綠色生態住宅小區水環境生態化問題的探討[J].生態環境,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