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1954年3月昆明市工商業聯合會藥商業同業公會選編的《昆81方》與民國時期編纂的《昆明方目》二者的編纂目的、過程、收載醫方、分類和醫方數量基本一致。《昆81方》對《昆明方目》增補了制法、主治、用量、服法和禁忌,修訂了部分藥名,刪除9方新增4方,以古方為依據加減部分處方、份量和炮制法。與《昆明方目》相比,《昆81方》更具完備、嚴謹和系統性。
關鍵詞:昆81方;昆明方目;成方;中藥;醫方匯編
中圖分類號:R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7-00100-02
1954年3月昆明市工商業聯合會藥商業同業公會選編、昆明市人民政府衛生局審查合格的《國藥八十一種成藥配方目錄》(昆明市檔案館檔案稱之為“昆81方”,故沿稱“昆81方”。昆明市檔案館檔案,檔號:56-5-162)是新中國成立初昆明中藥業制劑的標準[1]。新中國成立初的《昆81方》是以民國時期的《昆明方目》(1939)為藍本匯編的[2]。那么,兩書有何差異呢?《昆81方》對《昆明方目》有哪些繼承和發揮?本文試探其義。
1繼承《昆81方》醫方的編纂目的和過程與《昆明方目》的編纂目的和過程是一致的。《昆81方》由中藥鋪的行業組織昆明市工商聯合會藥商業同業公會(又稱“昆明市藥商業國藥組”)從各中藥鋪中篩選,確定為“成藥統一藥方”,后報昆明市人民政府衛生局審查登記,經審查合格后,匯編成冊,作為同業制劑的標準。民國時期《昆明方目》的編纂[3]也是由行業組織昆明市藥材業同業公會統一報送政府衛生部門審查,化驗合格后,匯編成冊,“作為配合成藥之標準”。兩次匯編的目的都是統一方劑,防止各藥房隨意加減。
《昆81方》絕大部分方劑的組方和份量與《昆明方目》的組方和份量相同。本項研究將《昆81方》與《昆明方目》對照,統計結果為:兩書方劑的處方和份量全同者共51方,占全部81方的6296%;處方有一二味甚至三味加減或一二兩味藥的份量有些微調整者共23方,占2840%;組成成分加減超過原方數量或用量倍增者3方(朱衣安神丸、女金丹和五積散),占370%;刪除9方,增加4方,增刪方占1604%。也就是說,繼續沿用舊方和微調的方劑占九成,只有少數增減。
《昆81方》分類與《昆明方目》相同,均沿用了清代通行的“旨證為綱”分類法為主,兼顧專科來編排。全書依次分為補益門、脾胃門、婦科門、痰嗽門、眼目門、瀉痢門、氣滯門、風痰門、傷寒門、暑濕門、燥火門、咽喉口齒門、幼科門、瘡科門和補遺附方共15個門類。門類名稱和順序如出一轍。
《昆81方》收載方劑數量與《昆明方目》相差無幾。《昆明方目》收載正方82種,附方4首,共86種;而《昆81方》收載正方79種,附方2首,共81種。
2發揮
21增加制法、主治、用量、服法和禁忌民國時期《昆明方目》僅有處方和份量,尚未記載每方的制造方法、主治、用量、服法和禁忌等事項,而《昆81方》則在每方之下記述制法、主治、用量、服法和禁忌。目錄是目和錄的合稱。[4]對配方而言,目是指配方之名,錄是為方的成分所作的說明。相比之下,《昆81方》對配方的說明更加豐富和嚴格。《昆81方》在正文前的編纂“說明”里強調:“我業各藥房應該按照規格份量配置”,“不論散劑、水疊、蜜丸,應切實依照調劑方法,認真配置,不得自行加減或偷工減料。”同時指出“仿單內容,除商標牌號外,必須將處方、份量、制法、主治、用量、服法、禁忌、制造日期等分別項目詳明地印于仿單。”
22修訂了部分藥名《昆81方》采取補充、增加功用或更名等方法,規范了《昆明方目》方名。所修訂的藥名,根據醫籍文獻里的經典方核對,方同者名同,方異者名異。修訂后的藥名,多數恢復了原來經典方的方名;與經典方相異的,另取方名。據古法加減的方劑,按照清代徐靈胎指出的那樣:“義已別,則立名亦異”[5]另立一名,有別于原方。如歸芍地黃丸、補心丹、開胃健脾丸等。修訂的藥名主要包括衛生丸等21方(見表1)。修訂后更為規范。
23刪除、新增部分方劑《昆81方》就《昆明方目》刪除了白鳳丸、立止咳嗽丸、保肺丸、橘核丸、疝氣丸、蘇風丸、追風紫霞丹、建中丸和孔圣枕中丹9方。新增歸芍理中丸、感冒蘇風丸、消食蘇風丸和健脾肥兒丸4方。見表1。
24加味較多或還原的共3首對《昆明方目》朱砂安神丸等3首加味數量較大。朱砂安神丸原處方(與李杲《內外傷辯惑論》朱砂安神丸同)加潞黨參、茯苓、遠志、棗仁和益智5味;份量上,除朱砂外,其余均倍量。女金丹原處方(與明代張介賓《景岳全書》女金丹同)17味調整到23味(1997年改稱“婦舒丸”)。五積散原處方僅保留宋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五積散15味中的5味,《昆81方》五積散還原為《局方》15味。
25稍微加減了部分方劑《昆81方》對《昆明方目》開胃健脾丸減黃芪,加桔梗和淮毛條(與王肯堂《證治準繩》健脾丸對照,尚有法夏等5味相異)。參苓白術散刪除桔梗(1979年改為“參苓健脾胃顆粒”)。附子理中丸加肉桂,名附桂理中丸。山楂丸減砂仁、莪術和三棱3味。疝氣丸加甘草。天麻丸(與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易老天麻丸同)去萆薢,加桂心和茯苓(1975年稱“天麻祛風補片”)。通關散加枯礬。虎骨酒去熟地,加龜板和木瓜。人參敗毒散加楚荷。藿香散加神曲。保童丸以白芍換云連。化蟲散去谷蟲和蘆薈。糊藥去豬骨、羊骨和雞足,加紅糖(與現行糊藥同)。柏子養心丸加黃芪和黨參(對明代彭用光《體仁匯編》柏子養心丸增加補氣藥)。
26調整了部分藥味的份量《昆81方》對《昆明方目》中部分方劑微調了份量。十全大補丸的當歸由1兩調為1兩5錢。歸脾丸的遠志由3兩調為5兩。八珍丸的當歸由1兩調為1兩5錢。金鎖玉關丸的黃柏和砂仁由8兩和8兩分別調為3兩和2兩。天王補心丸的生地和當歸由8兩和4兩分別改為4兩和8兩。香砂六君子丸的黨參由1兩調為2兩。痧氣丸的大黃和蟬酥分別由6兩和1兩調為3兩和5錢。梔子金花丸的黃柏由16兩調為4兩。
27增加了部分藥材的炮制法。除保留《昆明方目》中原部分藥材的制法外(如鹽炒澤瀉),《昆81方》還新增了部分藥材的炮制方法如鹽炒黃柏,醋煅磁石,去核烏梅,炒紅花椒,虎骨(酒酥透),酥龜板,炒枳殼等。
3小結
以《昆明方目》為藍本,昆明市工商業聯合會藥商業同業公會篩選了新中國成立初昆明中藥鋪的成方制劑,推陳出新,匯編成《昆81方》。與前書相比,《昆81方》編得更加完備。《昆81方》以古代中醫典籍規范了藥名、處方和份量等內容,將方劑學的嚴謹性和系統性應用于醫方匯編,是后來云南中醫方劑學、《云南省藥品標準》等醫籍編纂的圭臬。
《昆81方》在處方項下增加了藥材炮制法、藥劑修制法、主治、用量、服法和禁忌,部分增添了功能,變目錄為仿單,變處方為制造和使用說明書,項目更加具體,使該醫方匯編具有配方手冊和用藥指南的作用。各中藥鋪,尤其不久成立的“公私合營昆明市藥材加工廠”,配制成藥均以此為依據,因而該醫方匯編實用價值較高。作為制劑規范,《昆81方》不僅繼承了前人經驗,而且增補了新的成果,這樣,既保留了近代昆明中藥業許多珍貴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又傳播了經典方劑,得到了醫藥界的普遍重視。其中許多創見,為今天云南特產中成藥奠定了基礎,豐富了中醫藥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李文輝,李鐵軍云南省志·醫藥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87
[2]楊祝慶民國檔案《昆明方目》方源初考[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7,38(2):48-55
[3]楊祝慶《昆明方目》的編纂、內容特點和價值[J].中華醫史雜志,2017,47(1):41-44
[4]曹喜琛,劉耿生檔案文獻編纂學[M].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87:360
[5][清]徐靈胎醫學源流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