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在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會開幕當天,韓正同志代表十屆市委向大會作報告。在描述上海未來愿景時,他表示,上海要建設“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著力打造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這一愿景是對2016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的一種呼應。
為何要設定這樣的城市目標?這是由于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正在崛起,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外,全球城市體系也在轉型。在過去10年或更長時間內,各國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集聚,由于業務呈現全球化趨勢,紐約、倫敦、上海的高端生產性服務業的功能更加集聚。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上海理應擔當“全球城市”的國家使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和合作。
而加上“卓越”這個定語,既體現了上海的城市精神,也表明這座城市的目標是要進入全球城市的第一梯隊。這就要求上海城市發展的各方面都要對標國際一流,敢想敢干,善做善成。
我們看到,過去5年,上海城市核心功能不斷增強;相信未來5年,這座“全球城市”不斷向“卓越”邁進。
“四個中心”成績斐然
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確認,未來5年,上海將基本建成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四個中心,在全球大都市中的影響力穩步提升。
事實上,這“四個中心”的定位,最早是在2001年國務院批復“上海城市總體規劃”時明確的。2009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2012年5月舉行的上海市第十次黨代會,對于上海建設“四個中心”提出了5年目標:“四個中心”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初步形成。國際經濟中心地位全面提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進一步集聚;國際金融中心資源配置功能進一步增強,主要金融市場成交額保持世界前列,基本確立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的中心地位;國際貿易中心能級和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加快發展;國際航運中心功能更加完備,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過去5年,上海在“四個中心”建設過程中,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在建設國際經濟中心方面,上海一直致力于在擴大開放方面先行先試,利用外資不斷取得新突破。5年問,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27家,累計達580家,超過95%地區總部具有兩種以上功能,56家地區總部成為亞太區總部,僅占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數1%的地區總部,貢獻了全部外商投資企業9%的營業收入和15%的利潤總額,輻射帶動效應明顯。新增外資研發中心77家,累計達411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研發機構120多家,分別占全國的1/4和1/3,成為上海獲取和利用全球創新要素、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在金融領域,上海開放創新不斷深化,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幣產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金融市場年交易總額達到1300多萬億元,金融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了17%。上海已經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體系最齊全的城市之一。
2016年6月12日,隨著上海保險交易所揭牌,上海金融市場至此實現了股票、債券、期貨、貨幣、外匯、保險等要素市場全覆蓋。上海保險交易所首期注冊資本22.35億元,重點搭建國際再保險、國際航運保險、大宗保險項目招投標、特種風險分散的“3+1”業務平臺。
上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2016年6月8日,全球中央對手方協會法人實體在滬正式注冊成立,包括上海清算所在內的全球最主要的33家交易清算機構組成,覆蓋了全球最主要交易所市場和場外市場,涉及幾乎所有金融資產類別和產品類型,其政策建議受到各國金融市場監管機構重視。隨著跨境人民幣業務持續推動,上海作為全球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顯著提升。2016年,上海市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約2.26萬億元,占全國的22.9%,居全國首位。
在貿易領域,上海鞏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打造國際貿易投資新高地和國際消費城市。上海口岸貨物貿易年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保持全國領先,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超過1300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貿易形勢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上海口岸貿易近年來占全球和全國的比重穩步上升。根據上海市商務委的數據,2016年口岸貨物進出口達68820億元,占全國的28.3%,占全球的3%以上,規模已超越香港、新加坡等傳統國際貿易中心城市。上海深入推進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服務進出口由2011年的1293億美元擴大到2016年的2019億美元,分別占全國的25%、全球的2%以上。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突破30%,達31.8%,比2011年提升9個百分點,比全國高13.8個百分點,并已顯著超過國際平均水平。
同時,上海構建高效、多樣、智能、聯通、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增強高端航運服務競爭力,提升國際航運、航空樞紐港地位與功能,進一步增強集聚效應,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得益于洋山深水港的規劃建設和多年發展,目前上海港與全球214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建立了集裝箱貨物貿易往來,國際班輪航線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區。2016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02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713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5%,自2010年以來連續七年保持世界第一。
此外,上海積極加強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亞太門戶復合航空樞紐。2016年,上海兩機場共實現航班起降74.2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0646.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86.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1%、7.3%和4.3%。上海成為全球第五座航空旅客吞吐量過億的城市。
上海郵輪旅游同樣呈現井噴式發展。2016年,上海港共靠泊郵輪509艘次,同比增長48.0%;郵輪旅客吞吐量289.4萬人次,同比增長75.9%。
據悉,全國1/3左右的進口汽車、鉆石、葡萄酒、乳品,1/2左右的進口化妝品、醫藥品、醫療器械,超過60%的進口服裝服飾、70%以上的進口手表等商品均從上海關區進口并銷往全國各地。大宗商品方面,石油天然氣、礦產、棉花等面向國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相繼成立,有色金屬、石化、鋼鐵現貨貿易額分別占全國的60%、20%和15%左右,鋼鐵價格指數、有色金屬現貨價格指數等被國際市場采納,上海鋼聯“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成為國內外市場風向標。
與此同時,上海也不遺余力地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提升航運中心“軟實力”。據統計,目前,在滬經營國際海上運輸及其輔助業的外商代表機構達到約250家,約1500家國際海上運輸及輔助經營單位在上海從事經營活動,中遠海運集團等大型航運公司總部成功落戶,馬士基、地中海、中遠海運等全球排名前20位的班輪公司入駐,全球九大船級社均在滬開設了分支機構,20多家國內外知名航運經紀公司在上海注冊運營。上海已成為全國注冊登記貨代企業數量最多、業務最集中的地區。
在較為完備的產業政策助推下,上海航運融資、航運保險、航運金融衍生品等業務得到進一步發展,業務規模均居全國前列。2016年,上海航運保險指數發布。此外,隨著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海上絲綢之路”運價指數等各類指數的陸續推出,國際航運界的“上海聲音”越來越響亮。
軌交發展區域協調一體化
在韓正同志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回顧過去5年工作時,有兩項內容也與上海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有關——一方面是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躍居全球之首;另一方面是實施閘北區、靜安區“撤二建一”和崇明撤縣設區,虹橋商務區、國際旅游度假區、世博園區、臨港地區等重點區域和郊區新城建設加快、功能顯現,區域和城鄉協調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如今的任何一座全球城市,都離不開軌道交通。大都市里的軌道交通,承載的更多是人們對便捷、速度和更廣闊世界的渴求。上海不是中國最早擁有地鐵的城市,卻是最依賴地鐵的城市之一。上海自1993年5月28日地鐵1號線通車以來,軌道交通已歷經了24個春秋。現在打開上海地鐵圖,有點像在俯視一只彩色水母:唯一的環線4號線圈起了上海內環線內區域,仿若水母的傘狀體;其余13條橫貫東西或縱深南北的線路,就好比水母須狀的觸手。這只擁有14種色彩的“水母”眼下已經覆蓋了上海13個行政區,其中一根觸手已經延伸到了昆山花橋,最長的觸手觸及距離上海市中心70公里外的臨港新城。
上海地鐵用了24年時間,超越了發達國家地鐵100多年的發展水平。617公里,運營里程數世界第一;2016年,全網客流達33.97億人次,躍居世界第二。隨著網絡逐步成形,上海地鐵的運力運量不斷交替增長。
而區域和城鄉協調一體化,則是上海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進程中的一個都市化創新。
未來5年 值得期待
根據此次黨代會描繪的未來5年上海藍圖,上海將在“四個中心”建設方面對標“卓越的全球城市”: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持擴大開放,大力吸引外資,提升總部經濟發展能級,促進跨國公司總部拓展功能。支持鼓勵本土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拓展海外業務、投資購并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國際競爭力。
加快構建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人民幣全球服務體系,提升金融監管能力。創新經貿投資合作、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國際化融資模式,搭建開放合作新平臺,增強金融服務功能,探索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離岸稅制安排,建設服務“一帶一路”的市場要素資源配置功能樞紐。推動科技與金融更緊密結合,完善適應科技創新產業化需求的金融體系。積極穩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優化金融市場體系和機構體系,擴大市場定價權和國際影響力,提高配置全球資金資本的能力,完善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和監測預警機制,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打破壟斷,放開放活,營造高度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鞏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打造國際貿易投資新高地和國際消費城市。
優化集疏運體系和航運服務體系,構建高效、多樣、智能、聯通、便捷的現代物流體系,增強高端航運服務競爭力,提升國際航運航空樞紐港地位與功能,進一步增強集聚效應,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
此外,上海地鐵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勢頭,根據規劃,到2020年,上海軌道交通總長度將達800公里,軌道交通將覆蓋更多地方,為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如此振奮人心的“5年之約”,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