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目的:探討輻射安全防護在醫療放射中的應用情況;方法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放射治療的52例患者及工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輻射安全防護管理,觀察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情況;結果:經過干預后,輻射水平空氣比釋動能率在候診室位、診治室外走廊、外墻壁、診室內、工作人員位、通風窗及公共場所均優于干預前,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干預后在工作人員、就診患者、社區公眾在個人監測結果方面均低于干預前,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結論:輻射安全防護在醫療放射中的應用能夠有效的降低放射的劑量,減少了電離輻射對相關工作人員和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臨床效果較為顯著,應推廣使用。
關鍵詞:輻射安全防護;醫療;放射;應用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2-0191-02
核醫學科是醫院和相關機構設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室,在臨床上治療上它們能夠為醫生提供比較準確的診斷依據。但是,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隨著核醫學的廣泛應用,電離輻射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多。現階段,部分醫院對電離輻射的防止與管理方面不夠成熟。本文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放射治療的52例患者及工作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輻射安全防護,觀察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情況,具體進行如下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52例,均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進行放射治療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34-75歲,平均52.3±1.3歲,其中,患者15例,工作人員31例,社區公眾6例。
1.2 方法
(1)放射安全干預,以電離輻射的防護三個重要原則和預防規章為依據對實驗對象進行干預考核。主要可以通過如下進行:定期對電離輻射防護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考核;對具有電離輻射影像室格局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造干預,撤離不合格設施;裝置通風散熱設備,提高影像室內空氣質量;裝置警示燈具,在顯眼的位置貼上防護警示語;對影像人員的操作技術進行考核管理,避免不正當操作:優化輻射防護設備;對輻射劑的使用量進行合理的限制。
(2)利用實時監測技術,使用便攜式X-γ劑量率儀BH1-BH3103A型對電離輻射進行防護監視測量、FJ-377遇熱釋放光劑測量儀器對個人同位素的使用劑量進行防護檢測,同時采用LiF(Mg,Cu,P)遇熱釋放光劑計量器和S-95多道γ譜儀對醫學影像室內的空氣中的電離污染物進行實時監測,并對影響室內進行實時大功率采樣監控。借助電腦軟件對其進行數據管理處理,對接受電離輻射的群體、患者和居民情況進行數據統計整理。所用的臨床設備必須是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劑量的實驗標準要求。
1.3 監測方法
采用隨機布置測量點的方式對受到電離輻射的群體的工作環境的周邊輻射情況進行檢測,對于重要的工作部門可以實施多個測量點,每個測量點最少檢測5次,取均值的方式進行檢測,測量前提為正常工作時輻射情況和最大輻射情況;對個人進行為期3個月的劑量檢測。
1.4 觀察指標
對接受防護干預的X射線機和射線工作室和周邊工作環境、操作人員、患者和公共輻射水平的劑量進行為期3個月的監控測量和為期6個月的監控測量以及未接受防護干預前的輻射劑量進行對比。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輻射水平空氣比釋動能率檢測結果均值比較
經過干預后,輻射水平空氣比釋動能率在候診室位、診治室外走廊、外墻壁、診室內、工作人員位、通風窗及公共場所均優于干預前,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 個人劑量監測結果
干預后在工作人員、就診患者、社區公眾在個人監測結果方面均低于干預前,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核醫學的不斷發展進步,同位素在臨床醫學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民眾接觸電離輻射的幾率逐漸升高,輻射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所以,必須重視電離輻射對公眾健康造成影響的問題。然而人們通常對于臨床醫學上所使用的放射性診療設備的防護意識是薄弱的,放射性的診療設備通常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血液系統、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造成一些負面影響[1]。但是就目前的醫療現狀來看,少有醫療機構能夠嚴格遵守原衛生部頒發的工作要求,同時醫務人員和人民群眾對于電離輻射對人體造成危害這一方面的知識了解的不夠全面。此次實驗在遵守電離輻射防護的三大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對本研究中心管轄范圍內的放射性醫療進行電離防護干預,具體內容為:接受放射性診療的病癥和禁忌癥進行分辨篩查,分析接受放射診療的必要性;對實施放射性診療的工作人員和接受輻射的病患進行嚴格電離防護措施,避免大劑量的特殊部位接受過多的輻射,嚴格控制個人劑量;對前來接受放射性診療的患者其他正常的身體部位和特殊器官進行實施屏蔽保護措施;對于孕婦患者和嬰幼兒進行放射診療前,應格外謹慎,并事先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征得其同意后方可進行[2];嚴格遵照原衛生部頒發的規章制度對放療室環境和放療操作進行把控,盡量降低電離輻射的劑量;定期對放射性診療操作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增強其電離防護意識。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發展放射性診療技術的同時必須重視電離輻射的防護管理的防護措施,盡量將放射劑量降低,避免電離輻射對相關工作人員和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參考文獻
[1]陳光遠,劉軍.基層醫院影響X線受檢者放射防護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5,23(22):2868-2870.
[2]王宏芳,婁云,萬玲,等.核醫學科操作人員及相關場所輻射水平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5,42(4):6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