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榕華
摘 要:鐵皮石斛野生資源極為匱乏,該研究通過設施栽培,對鐵皮石斛進行了人工繁育。結果表明,4年設施栽培,通過積極的田間管護,鐵皮石斛平均產量達12446.25kg/hm2,病蟲害發生程度較輕,不會對鐵皮石斛品質造成影響,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鐵皮石斛;設施栽培;病蟲害;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67.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124-02
Facility Cultivation Discussion of Dendrobium officinale
Liu Ronghua
(Meilie Forestry Bureau of Sanming City,Sanming 352000,China)
Abstract:Dendrobium officinale is one of the 9 immortal weeds which rarely found in the wild. The study tri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D. officinale in the facility. After 4 year cultivation,yield of D. officinale reached 12446.25kg/hm2 and didnt happen severe disease,which suggested good economic effect,with the reasonable management.
Key words:Dendrobium officinale;Facility cultivation;Disease;Economic effect
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是蘭科(Orchidaceae)多年生氣生草本植物,具有附生性,是珍稀名貴中藥材,素有“千金草”、“植物黃金”、“中華仙草”之美稱[1]。在自然條件下,鐵皮石斛生長于高大的喬木林下、濕樹干或石灰巖上[2],要求半陽半陰半風化,質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風透氣、無污染、微酸性的沙壤土中,不耐嚴寒,最適宜的氣溫白天20~25℃,夜晚15℃,空氣濕度達70%以上,主要分布我國南方林區,福建、浙江、江西、西安、安徽、四川和貴州等省有少量分布[3]。因其生存環境特殊和卓著的滋補功效,極其稀少,被國際藥用植物界譽為“藥界大熊貓”[4]。近年來,天然生長的鐵皮石斛被人為無序采挖,資源枯竭,國家將其列為二級珍稀藥材加以保護[5]。本研究通過模擬鐵皮石斛原生態環境搭建大棚,以期通過人工栽培鐵皮石斛,總結栽培經驗推廣各地,滿足社會生產需求。
1 試驗地概況
根據三明市氣象臺資料統計,三明市區年平均氣溫19.4℃,年平均濕度79%,年降雨量1500mm,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剡x擇在遠離市區20km以外梅列區陳大鎮碧溪池下自然村碧玉溪上游河畔一片農耕地,面積4hm2。該片土地平坦,四周青山環抱,空氣質量好,水質也好,無污染,濕度大,與鐵皮石斛生長環境相似。
2 研究方法
2.1 基地準備
2.1.1 規劃設計 將該片土地依地形規劃若干小片,統一修建排水溝、機耕路和作業步道,平行排列。
2.1.2 場地整理 整片土地平整后,撒生石灰750kg/hm2,進行全面土壤消毒。在基地內挖溝整畦,畦面寬1.5m,畦間間隔0.5m,溝中挖出土地放在畦面,作為排水溝和人工步道,畦面整成饅頭形。
2.1.3 隔離排水 畦面用石棉片(每片石棉片每隔20cm打個小孔以便排水透氣)鋪滿畦面,并在石棉瓦四周訂上15cm高的木板防止基質滾出畦面浪費基質,防止水溝被堵塞。
2.1.4 培養基質 按50kg碎石15kg經40d堆積發酵的(杉木或松木)木梢15kg,1.5kg復合肥的比例混合均勻干鋪在石棉上,厚度為15cm。幼苗定植后待生根發芽,再均勻撒入經半年發酵腐熟的羊糞2250kg/hm2。
2.1.5 架搭拱型鋼架大棚 幼苗定植前,按規劃要求把拱形鋼架大棚架好,大棚規格長80m,寬10.5m,拱高3.3m,邊高3m,棚頂覆蓋顏料薄膜和遮陽網,兩頭安裝大門,兩邊開若干個通氣窗,同時安裝自動噴灌系統和觀察儀表,以便人工控制光照、溫度、濕度。每個大棚內有5畦6溝,溝溝相通,便于管理。
2.2 定植 本基地2012年3月栽植,采用無土栽培法,苗木來自浙江浙農大“雁蕩山”優質品格的組培苗,不煉苗直接栽入培養基內,栽植深度適宜(以基質根部完全覆蓋),采取絲栽法,每叢3~5株,叢行距為10cm×15cm,初植約67叢/m2,秋季保存61叢/m2,保存率為91%。
2.3 田間管理 定植初期要確保棚內幼苗生根發芽所需要的水分,要派專人看管調控棚內溫濕度,成活后要及時噴水,滿足幼苗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尤其夏季干旱炎熱高溫,早晚要噴霧以畦面見水為度。棚內氣溫高40℃時要打開兩頭大門和所有通氣窗,將棚內熱氣外排。棚頂也要噴水,將溫度降到35℃以下。鐵皮石斛自然生長速度慢,要提高生長速度莖壯,必須適量提供養分,在4—10月,每月曾施一次氮磷鉀配比為10∶30∶20濃度1g/L高磷鉀肥促進生長。
3 結果與分析
3.1 產量結果 種植4年后,根據基地內各大棚鐵皮石斛長勢,分為好、中、差3種類型,各類型選一個大棚實測當年生物量。選樣點方法是采用梅花取樣點法,即大棚內4個頂點和中心各取一點,四頂點為避免邊緣影響精度,各頂點預留5行作保護行,再調查3行,并剪下莖長5cm以上莖條帶回分別測莖長、粗度過稱,其結果各類型鮮重量為:7.99kg、4.53kg、3.65kg,平均產量為17756.4kg/hm2、10036.5kg/hm2、8344.5kg/hm2。經加權平均基地產量為12446.25kg/hm2。據大棚中有效種植面積為79.55%,該試驗區平均莖葉鮮重10846.5kg/hm2。除鮮葉稱莖條重量為7050kg/hm2。超過原來設計目標4500~5250kg/hm2的要求。
3.2 病蟲危害程度 為確保鐵皮石斛原生態無污染,碧溪基地不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同。由于前期土地進行全面消毒滅菌,4年設施栽培未見大面積病蟲害發生,偶爾發現少數葉片有白斑病?;罔F皮石斛患病率為6.2%,不影響產品品質。同時早期發現少量蝸牛吃嫩莖和芽項,采取人工捕殺消滅隱患。從現調查看,田間發生病蟲危害不嚴重,說明該基地培育過程防護措施得當,成效顯著。
3.3 經濟效益分析 根據2016年4月15日調查,其產量鮮莖達7050kg/hm2,超過原定4500~5250kg/hm2的目標。據現行市場價360元/kg,當年產值可達253.8萬元/hm2,整個基地4hm2當年產值可達1015.2萬元。除去早期投資千余萬元和后期管理、設備、化肥、農藥、工資等項支出,預計基地5年可盈利千萬元以上。
4 結論與討論
通過4年設施栽培試驗表明,鐵皮石斛平均產量達12446.25kg/hm2,病蟲害發生程度較輕,不對鐵皮石斛品質造成影響,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說明該項目實施過程是成功的。該套鐵皮石斛栽培技術較科學,是適合三明實際情況的技術措施,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鐵皮石斛栽培成功與否與空氣中濕度、被污染程度有關?;剡x擇碧溪池下村,四周低山包圍,綠色森林環繞,常有大霧,滿足其對空氣中濕度要求。從鐵皮石斛自然分布來看,福建、江西、浙江、云南、貴州等省南方林區溫暖濕潤,水質好,霧氣大等生態條件才有鐵皮石斛的天然分布。
培育鐵皮石斛項目屬于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四高產業。種植鐵皮石斛應具備能掌握其生長規律的專業科技保人員進行現場種植輔導和經培訓能實際操作的工人,栽培成功才有保證。要籌備足發展鐵皮石斛早期投入的大筆資金,如:租地、基地規劃設計、平整造畦、鋼架大棚、顏料蓋頂、挖溝、修路、灌溉設施、培育基質等及種苗、勞務工資都是早期投入資金,數額較大。在正常年份風調雨順能得到高回報即高經濟收入效益顯著。但天有不測風云,遭突發性自然災害不可避免,損失不可估量。該基地2015年7月就受一次龍卷風襲擊吹倒不少鋼架,這次光修復就要花好幾萬元。若遇災害嚴重也可能全功盡費損失慘重。雖然種植前土壤通過全面消毒,用石棉瓦將培基質與土壤隔離,規避病蟲害感染與傳播風險,但還有風險存在,一旦發生有可能是毀滅性的[6]。經營管理不可掉以輕心,思想麻痹大意,嚴加注意防范。
參考文獻
[1]李光,路娟,陳曦.鐵皮石斛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4):469-471.
[2]溫明霞,聶振朋,林媚,等.鐵皮石斛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研究進展[J].廣西農業科學,2007,38(3):227-230.
[3]何平榮,宋希強,羅毅波,等.丹霞地貌生境中鐵皮石斛的繁殖生物學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9,34(2):124-127.
[4]任筆墨,肖時珍.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周邊社區中藥材種植的思考[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5,35(1):174-180.
[5]史永忠,潘瑞熾,王小菁,等.鐵皮石斛種質資源的低溫離體保存[J].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0,6(4):326-330.
[6]李靜,張敬澤,吳曉鵬,等.鐵皮石斛疫病及其病原菌[J].菌物學報,2008,27(2):171-17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