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敏 熊文婕 覃海
摘 要:該文對目前政策、法律法規及豬用疫苗供給鏈條進行了系統分析,針對獸醫新政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豬用疫苗;疫苗;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135-03
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Pig Vaccine
Cao Guomin1 et al.
(1Fangchenggang Animal Husbandry Station,Fangchenggang 538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olicies,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supply chain of pig vaccines,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veterinary polic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ig vaccine;Vaccine;Swine fever;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多年來,國家實施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強制免疫政策,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病的發生率明顯降低。為進一步實施以上2個病種的凈化規劃,逐步實現從免疫控制到免疫退出,農業部和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完善動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從2017年1月1日起,國家對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暫不實施國家強制免疫政策。這一政策的實施將引起豬用疫苗供給側結構性的重大改革,從生產到銷售將發生系列性結構變化。同時,為應對豬用疫苗供給側重大結構性變化產生的問題,政府監管部門的工作側重點也將會有所改變。
1 獸醫新政策實施后市場經濟潛能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6年末我國生豬存出欄總量達 112006萬頭(存欄43504萬頭,生豬出欄68502萬頭)。根據農業部辦公廳《2016年強制免疫疫苗中央財政補助經費測算要求》,按飼養量免疫2次測算,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滅活苗每次2mL/頭,豬瘟疫苗每次1頭份進行測算,2017年全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需求預計達到44.8億mL,豬瘟疫苗需求量達到22.4億頭份。按照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0.6元/mL、豬瘟疫苗0.3元/頭份的采購價格計算,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和豬瘟疫苗潛在銷售額達到33.6億元。
2 獸醫新政策實施對豬用疫苗供給側影響
隨著養殖水平的不斷發展,動物疫病防控不再僅僅局限于計劃免疫,養殖場(戶)開始注重免疫質量和動物疫病凈化。為處理好防疫工作模式單一與免疫需求多樣化的矛盾,農業部自2017年開始試點推行免疫新政,目的在于把更多的決策權還給市場,依靠市場手段優化配置、提升效率。獸醫新政推行后,政府不再參與疫苗采購、運輸、管理和發放工作,取而代之的是疫苗生廠商直銷和疫苗銷售商經銷。供給側鏈條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給疫苗生產、銷售方帶來了一定影響。
2.1 對豬用疫苗生產企業的影響 根據《獸藥管理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強制免疫所需獸用生物制品,由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企業生產”。2016年,全國共有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生產企業33家左右[1],豬瘟疫苗生產企業48家左右[2]。計劃免疫政策時期,疫苗生產企業通過政府采購訂單生產這兩種疫苗。新政推行后,所有符合資質的生產企業將共同瓜分這個市場蛋糕,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銷售將回歸市場化運作。企業優勝略汰將會趨于明顯,要想生存就得將更多精力放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上。作為供給主體,疫苗生產企業需要直接服務市場,更真實、準確、及時地掌握畜禽疫病流行防控情況,這將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作為銷售獲利者,疫苗生產企業將會投入資金在產品研發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推動產研一體化發展。
2.2 對豬用疫苗經銷商的影響 免疫新政于2017年1月1日實施,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暫退出國家強制免疫,這兩種疫苗不再免費發放,改由養殖企業(戶)根據實際需求自主采購。疫苗采購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由疫苗企業直銷,二是由各地疫苗經銷商銷售(見圖1)。由于產品特殊性,疫苗進貨、存放、銷售、運輸和使用,需要完善的冷鏈設施和專業人員,這對疫苗銷售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全國很多城市的獸藥經銷商還沒有及時取得獸用生物制品經營許可證。由此可見,新政推行后獸用疫苗經營企業將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 主要問題
3.1 生產企業機遇與風險并存 2017年是獸醫新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既是疫苗生產企業搶占銷售市場的關鍵年,也是疫苗生產企業優勝略汰的關鍵年。疫苗供應由“生產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變,由于計劃采購轉為市場化供需調節,企業將會面臨巨大的潛在風險。一是可能引起產能過剩,造成企業虧損。由于新政推行第一年,各企業都還沒有建立起各自的固定客戶,各生產企業為搶占市場,保障供應,贏得客戶,極有可能一起蜂擁而上,大批量生產疫苗,而疫苗的保質期最長一般為2年,一旦產能過剩,極有可能引起企業虧損。二是發展保守,錯失市場搶占先機。為避免虧損,部分企業會選擇保守生產,但消費者往往會選擇疫苗供應充足的企業長期合作,由此將錯失了搶占市場的先機,并有可能進入惡性循環被市場淘汰。
3.2 疫苗供給鏈條急需盡快健全 新政實施后疫苗供給鏈條需要盡快健全。首先,疫苗經營企業數量嚴重不足。以廣西為例,全廣西省14個地市中的137家獲證獸用生物制品經營企業,僅有6個地市中的22家經營企業獲得豬瘟或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經營許可,而兩種疫苗均獲得許可的僅有3個地市中的14家獸藥經營企業;其次,疫苗采購不便利。畜禽養殖地點多在交通相對不便利的郊區,這就導致邊遠散養戶和中小型養殖場將難以就近購買疫苗;再次,如何保障疫苗冷鏈運輸到用戶、保證疫苗被有效注射,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4 對策措施
4.1 疫苗生產企業要瞄準市場靶點快速轉型升級 產能嚴重過剩、利潤下降,導致企業虧損和惡性競爭;產能不足企業也就沒有競爭力。市場需求是企業生產定位的根本依據,疫苗生產企業既要對已有客戶端需求進行實時跟蹤,也要積極對潛在客戶端進行調研和開發,對市場需求進行準確研判后,制定合理的生產計劃。此外,加快產品和生產工藝的轉型升級,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和企業信譽度,贏得客戶信賴,也是企業立足之本。
4.2 銷售商盡快轉型升級 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銷售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各獸藥經營企業、飼料經營企業等要把握時機,瞄準市場發展潛力,盡快完善升級經營場所和設備,取得疫苗經營銷售資質。調研現有的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生產企業,選準后洽談委托銷售事宜。及時向老客戶宣傳新出臺的獸醫新政策,提高專業服務水平,搶占當地第一市場。
4.3 疫苗生產企業要與政府部門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疫苗供給鏈條 為占領市場,疏通疫苗銷售,疫苗生產企業要盡快培育經銷商。政府部門為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保障免疫工作到位,應指導和協助疫苗生產企業建立和完善疫苗供給鏈。為此,政府部門要督促疫苗經銷商取得經營資格,升級改造,淘汰“小、散、弱”[4];積極開展宣傳動員和相關培訓工作,將國家新的獸醫政策宣傳到各農戶、養殖場和獸藥經營企業,并指導其選擇正規廠家的規范疫苗。
4.4 政府監管部門加強疫苗生產經營監督管理 各級評審專家要嚴格按照《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驗收辦法》和《獸藥GMP檢查驗收評定標準》開展獸用生物制品生產企業GMP審核,提高批準文號準入門檻,并規范審批工作,防止批準文號濫發和閑置。同時各級獸藥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獸用生物制品生產企業的證后監管工作,對沒有嚴格執行《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企業要嚴厲查處。嚴格落實獸藥企業退出機制,對于硬件設施有嚴重缺陷、不能按照生產技術規范進行生產、有制假售假等行為的企業要堅決吊銷其生產許可證[5]。通過加強監管淘汰落后產能,不斷提升我國獸用疫苗生產企業綜合能力。
4.5 過渡期應急準備工作 由于獸醫新政策實施后,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的供給鏈條還沒有完全建立完善,短時間內僅靠市場調節疫苗供給難以滿足畜牧生產實際需要。為此,為保穩定生產,獸醫部門要切實加快研究應急預案,并做好各項應急準備,一是做好應急疫苗要的儲備更新;二是切實做好應急預案更新、疫情應急隊伍及時調整和應急物資儲備更新等準備工作,并按規定最好應急演練,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及時有效處置;三是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發地區及邊境地區等高風險地區按照農業部的指導意見,應盡快出臺疫苗補助政策。
“國家對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暫不實施國家強制免疫”這一獸醫新政策對豬用疫苗供給側影響深遠,獸用生物制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獸醫行政部門也將面臨新的工作考驗。三者均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完善疫苗供給鏈條”。為此,疫苗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這兩個市場主導者要加快轉型升級,并積極主動與政府職能部門配合,共同推動疫苗的供給鏈條建立和完善,保障疫苗市場供應,最終做到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舒安麗,陳來華.中國藍耳病疫苗市場情況調研[J].中國動物保健,2016,18(10):18-20.
[2]陳來華,舒安麗.中國豬瘟病疫苗市場情況調研[J].中國動物保健,2016,18(9):9-11.
[3]賈康,蘇京春.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28.
[4]趙麗丹,秦玉明,王鶴佳,等.我國獸用中化藥產業供給側規模及區域要素分析與思考[J].中國獸藥雜志,2016,50(11):1-4.
[5]馮忠澤.我國獸用中化藥產業供給側結構調整與公共服務方式轉變解析[J].中國獸藥雜志,2016,51(3):1-3.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17.
[7]高艷春,陳莎莎,闞鹿楓,等.獸藥GMP 檢查驗收相關政策解析[J].中國獸藥雜志,2013,47(3):41-43.
[8]陳光華.我國獸醫生物制品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研究與思考[J].中國獸藥雜志,2016,50(1):1-7.
[9]王昌青,,姜子楠,黃逢春,等.新評我國獸用生物制品行業[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8):16-18.
[10]董平,夏娜,雷曉慧.獸用生物制品行業發展淺析及對策[J].現代畜牧科技,2017,2: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