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沁水縣廣播電視臺,山西晉城 048200
摘 要 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電視媒體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形勢下基層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的顯著特點主要表現在信息傳播速度更快、傳播手段更加豐富、信息溝通更加順暢等三個方面。同時,在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中也面臨著認識觀念滯后、信息來源駁雜、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等問題。基層電視臺如何創新新聞采訪工作路徑從而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文章對以上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基層電視臺;新聞采訪;問題;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9-0136-02
新聞采訪工作是基層電視臺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電視臺獲得第一手信息資源、挖掘信息線索的源頭,在整個節目過程中起著基礎作用。新形勢下,“互聯網+”思維日益深入人心,數字網絡信息技術的使用范圍和程度也在不斷拓展加深,對電視媒體的信息傳播既是機遇也提出了挑戰。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電視媒體傳播的需要,基層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也應當從思想觀念、信息來源、手段渠道、整體流程上積極創新,不斷提升工作的能力和效率,從而更好地完成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
1 電視新聞采訪的基本特征分析
1.1 電視新聞采訪的真實性
新聞采訪的真實性決定了信息來源的獲得需要記者對新聞人物和事件進行全面深入挖掘、認真細致訪談、理性仔細甄別,從而再現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及狀態,還原事件發生發展過程。真實性也決定了電視新聞采訪不能單純為了吸引關注就通過故意夸大、以偏概全、斷章取義或者未經甄別真偽及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去對人物和事件進行還原和評價,從而產生錯誤的輿論導向。
1.2 電視新聞采訪的時效性
時效性是新聞采訪的又一特征。電視新聞只有在第一時間將發生的事件迅速傳播給受眾,才能搶占信息高地,成功引起讀者的關注。新聞采訪時效性的特點要求從業者必須具有敏銳的新聞觸角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來源做出及時響應,并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及時把握新動向與新趨勢,提升電視新聞采訪的新鮮度,避免失去新聞快速高效、及時準確的價值,同時滿足受眾的搶先獲得信息的心理。
1.3 電視新聞采訪的生動性
不同于平面和廣播等媒體通過單一的文字或聲音的形式進行傳播,電視新聞采訪需要通過記者的采訪活動,借助攝像設備,采用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形態向受眾直觀形象地傳播信息,比其他媒體更具生動性。電視新聞采訪的生動性對技術設備、內容形式、人員素質等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2 新形勢下基層電視臺新聞采訪需遵循原則
2.1 注重策劃原則
策劃是做好電視新聞采訪的前提。在進行采訪之前,要做好采訪計劃,了解采訪對象基本情況,進行每個環節的設置,列出采訪大綱和內容,做好必要的提示引導準備,對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做出應急預案,保證獲取有價值的、想要得到的信息。即使面對一些突發的采訪任務,也要在最短時間內擬定整體思路,盡量做到心中有數。
2.2 循序漸進原則
電視新聞采訪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采訪過程中要根據事件發生發展過程或者是人的邏輯思維過程進行采訪。采訪者首先自己要有清晰的條理,對事件有整體的把控能力,對受訪者心理有正確的認知,要避免跳躍性思維,避免想到哪里問到哪里,想到什么采訪什么,使采訪對象不知所措。同時,也要避免思維被受訪者引導,如遇到采訪者表達內容超出預期范圍,應當及時加以扭轉引導至原來話題。
2.3 換位思考原則
無論從采訪者還是受訪者而言,由于每個人的學識、背景、環境、經歷的不同,必然會造成認識觀點的不同。在電視新聞采訪工作中,采訪者必然對人對事會有自己先入為主的看法。具體采訪,采訪者要盡量避免太過主觀片面帶有感情色彩。這就要求采訪者要能夠換位思考,與被采訪者站在同一角度思考問題,充分理解被采訪者,要對事件的雙方或者更多的參與者、旁觀者進行采訪,從而保證新聞采訪的中立性與客觀性。
2.4 耐心傾聽原則
耐心傾聽是獲取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徑。采訪者在提出一個問題時,要留給受訪者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其理清思緒、組織語言,如果一味的催促或者打斷,既是對對方的不尊重,也會擾亂對方的思緒,從而不利于采訪工作的開展,得不到有價值的、有效的信息。
3 新形勢下基層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的問題
3.1 認識觀念的滯后難以適應新形勢
當前電視媒體仍然是受眾接受信息的主要來源,據《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6)》數據,從2015年終端接觸率來看,電視機的接觸率仍以98.6%的優勢位居首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人產生錯覺,以為電視媒體的地位仍如同過去一般不可撼動。然而,電視傳播已經呈現出了新的特點,如電視受眾群體的老齡化和時移收視的增多等。在此形勢下,如果新聞采訪的認識和觀念不加以轉變,不能夠滿足受眾新的觀賞需求和習慣,不能夠及時變被動為主動,就可能在媒介的發展潮流中被日益淘汰。
3.2 信息來源駁雜增大信息篩選難度
處于當前信息海量化的網絡媒體環境中,信息的來源、渠道和傳播都呈現出龐雜和多變的特點。在對一新聞進行采訪之前,可能已經通過一些渠道獲得相關信息,如何從這些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如何不被先入為主的態度和看法所左右,保證新聞采訪工作的冷靜客觀和公正都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3.3 對專業能力和素養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的新形勢對新聞采訪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專業知識的沉淀,又要有廣博的社會視野,溝通交流的技巧,以及面對突發狀況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此外很重要的,還要有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和敢于嘗試的無畏精神,同時還要有能掌握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
4 新形勢下基層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的創新路徑
2017年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會議指出,廣電工作“要打通制作生產環節,推進制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共享便捷化,實現內容產品融媒化;打通傳播分發環節,構建支撐業務運營、媒體服務的集成播控平臺,推進內容的碎片化集成、亮點化索取、最優化組合,實現傳播分發融媒化,滿足需求應用個性化”,為新形勢下的電視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指導。具體到基層電視臺的新聞采訪工作,應從以下幾方面實現創新。
4.1 樹立開放包容的心態
隨著媒介的融合和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視臺的新聞采訪已經不再讓人覺得遙不可及和神秘莫測。這就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也要樹立起開放包容的心態,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而是在新形勢下找準并明確自己的地位,接受電視媒體從內容為王到人格為王的轉變,以三貼近為原則,以滿足受眾的新聞信息需求為工作宗旨。
4.2 豐富信息來源渠道
新聞采訪工作應當始終保持新聞的敏銳性與敏感性,這就要求從業者在平時就注重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和掌握豐富的信息資源,并對一些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多角度多側面全方位的了解,形成換位思考和深入思考的習慣,等到再遇到類似的突發情況時就能做到心中有數,既能沉著冷靜,又能客觀中立,從而提高新聞采訪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4.3 利用新的手段渠道
新媒體技術手段和工具為新聞采訪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新聞采訪時,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利用手機、錄音筆、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工具。除了正常的電視臺播出平臺外,可以充分發揮新的媒體傳播渠道的時效性優勢,將采訪內容經過簡單編輯加工而迅速通過電視臺的微博、微信、直播平臺立即發布,既可以迅速吸引受眾關注,也可以為后來在電視上的發布提前造勢。在節目經過編輯完成后,除在頻道播出外,也可以在網絡電視臺發布,以吸引時移收看的觀眾。
4.4 樹立全局一體化觀念
今年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工作會議提出的“打通制作生產環節,推進制作流程一體化”也是電視臺新聞采訪工作的指導,應當樹立工作的全局觀念、一體化觀念,將新聞采訪作為整個工作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應當孤立出來。因此,從新聞前期的選題策劃,至后期的編輯制作,直至播出時間的安排上,都應優化流程,提升質量,提高效率,縮短周期,哪一個環節的紕漏,影響的都是整體新聞的節目質量和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左秀麗.網絡背景下電視臺記者如何做好新聞采訪工作[J].新媒體研究,2015(5):91-93.
[2]陳秋萍.新環境下電視新聞記者采訪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報業,2014(2):60-61.
[3]程彥華.淺談電視新聞采訪技巧[J].新聞傳播,2010(6):73.
[4]李智剛.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方面的技巧[J].科技傳播,2014(1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