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非凡 隋欣
摘 要:藝術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藝術管理作為一個涵蓋面極廣,又包含了多種學科的龐大知識體系,始終是眾多專家、學者、教授們一直在研討的對象。本次的學術研討會議已為第五屆,每一年的藝術管理都會作為會議的關鍵,可以說它的發展與社會密切相關。當然,對于藝術管理的爭論也一直都存在,因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學科。本文就此次會議的幾個問題作了相應的綜述,其中包括了多學科交融與藝術管理、藝術管理的理論構建、藝術管理的科學維度、數字化時代與藝術管理的新走向這四個大方向。通過參加此次的會議研討,眾多學者、教授的討論和研究使得藝術管理這門學科的理論更加的完善,能夠與實踐更好的結合起來。
關鍵字:藝術管理 跨學科融合 數字時代
由全國藝術學學會藝術管理專業委員會、湖北大學主辦,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承辦的“跨學科融合背景下的藝術管理高峰論壇暨第五屆藝術學學會藝術管理專業委員會年會”于2016年12月8日-11日在湖北省武漢市湖北大學內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所高校、文化機構參加了這次會議。本次會議主要研究討論的主題是以下五個方向:(1)多學科交融與藝術管理。(2)藝術管理的理論構建。(3)藝術管理的科學維度(4)數字化時代與藝術管理的新走向(5)藝術生活化時代的藝術管理。參與研討會的學者、教授、專家針對這五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的討論和激烈的研討,使得藝術管理理論進一步完善。
一、多學科交融與藝術管理——以媒介融合為例
對于社會發展而言,藝術管理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學科與專業層面,都強調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它的發展與社會密切關聯。多學科融合之中同樣也包含了“媒介融合”,它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在傳媒業界跨領域的整合與并購,二是媒介技術的融合;許多學者對于“媒介融合”的理解都不同,更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不僅挑戰了傳統的生產方式,還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從而擴展了人類文化的內涵。
在藝術領域層面,媒介融合同樣對其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首先是藝術活動的存在空間得到擴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藝術的呈現方式更為多樣,存在空間也被延伸拓展。傳統意義上的藝術管理客體一般具有在場性,如舞臺表演藝術,表演和觀賞在空間和時間上必須具備同一性,即觀賞和表演必須在同一時空才能完成表演藝術的消費過程。
媒介融合深刻的影響著藝術活動,在藝術管理領域,媒介技術的融合深刻影響著藝術管理模式。媒介技術革新會對藝術生產與創作產生影響,如藝術生產的新技術、藝術傳播的新技術、藝術產品營銷推廣的新技術等等。藝術管理的主客體關系變得更為復雜,實施管理的途徑也更加智能和高效,可以說,技術在數量上進步將有可能給管理行為帶來質量上的飛躍。媒介技術革新賦予了藝術管理以新的機遇和可能性。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藝術管理無論在理論構建,學科建設還是人才培養方面都面臨新的挑戰,也面臨新的發展機遇。藝術管理學科應該抓住機遇,主動融入,主動創新,主動需求發展。
二、藝術管理的理論構建
我國藝術管理教育正處于發展調整期,在藝術管理專業建設上也沒有形成共識的藝術管理課程體系和標準,但是國際藝術管理教育者協會出臺了一個《藝術管理本科教學大綱標準》,其中包括了藝術管理的13個核心課程基本內容,不僅集合了全球藝術管理課程的智慧,也結合了不斷發展的行業需求。同時,該標準適用于關注營利性市場的藝術管理、非營利性的藝術機構管理和公共文化項目的管理,也包括這些聯合的項目。該標準與其說是課程標準,不如說是行業能力描述,因為標準中的每一項課程標準其實就是對藝術管理的實際發生情境的解析和描述,而課程的具體標準完全指向能力而非知識。標準對應的每一項能力都有一個綜合概括和基本理論。
以社區參與課程為例,社區參與是我國藝術管理課程中缺失的一部分,但是在美國的藝術管理課程體系中,卻是將其作為核心內容來對待,社區參與這個課程主要關注的是,藝術機構和藝術項目如何在特定的社區中用藝術項目來實現社區互動,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將藝術機構打造成所在社區的文化、藝術交流平臺。該標準將藝術管理置于行業環境中,一方面用合理、完善的課程對應必要的行業能力,另一方面在具體課程標準上以行業實現需求出發。
在我國,藝術管理專業尚在摸索、探討期的前提下,綜合類藝術院校和專業類藝術院校的專業建設呈現不同面貌,我國目前藝術管理課程設置存在問題,一是各類課程各自為政,沒有在藝術管理具體對象的前提下有融合;二是藝術管理核心課程設置數量不夠,而且不夠系統,缺乏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整體設計,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此時,我們更應該借鑒國際藝術管理教育協會的辦法,出臺國內相應的課程標準,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專業適用性的人才。同時也要準確把握行業的建立。
三、藝術管理的科學維度
在我國文化體制改革中,國有藝術院團以及地方藝術院團在改革中不斷走向市場。這時,對藝術管理人才的需求愈加凸顯。藝術管理專業人才缺失,因此藝術管理也成為高校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國外有關藝術管理或藝術行政的課程偏重“泛管理類”的課程內容。如比伯克利音樂學院音樂藝術管理專業對計算機水平的要求之高,是國內專業院校很難相提并論。這類課程不僅包含技術層面的,更有處于科技角度的戰略層面課程。由此可見國內外的高校正在積極進行課程設置調整,對藝術管理的專業學生加強計算機能力方面的培養。也就是說隨著時代的進步,未來的藝術管理專業人士,一定要擁有過硬的科技能力進行輔助。
目前,境內各大網站紛紛開設網絡直播平臺,游戲、彈幕(bilibili)、視頻、社交等各類網絡直播迅速涌現。這些行業個體背后,都有著經紀公司和平臺在負責策劃、運營。這無疑是對藝術管理專業人員需求的又一批新生行業。這些行業中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科技是被依托的基礎,對相關人員的科技認知水平和認同感必然存在相應的要求。新常態下的藝術生產的兩個維度指的是藝術生產的兩個藝術管理的維度:國家性管理維度和網絡化管理維度。它們分別對應的是整個藝術生產鏈的資本管理和數據管理(即國家性和網絡化)。這時一種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藝術管理的維度,由其是在中國的經紀建設和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對我們的藝術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種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藝術生產和管理的新要求。
藝術管理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技能素養,是一個需要不斷修正完善的問題。藝術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在于高效率的解決各種藝術產品在市場反饋中凸顯的問題。而一套科學化的網絡管理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從長遠角度來看,從事藝術管理的工作者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意識到提高科技認知水平的必要性,如此才能在智能化到來時做到游刃有余。
四、數字化時代與藝術管理的新走向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例如,人們生活中使用的手機就是科技的產物,同樣科技的出現也表示一個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在這樣的一個時代當中,為了豐富市民對業余文化生活和提高城市的文化內涵,中國各地都紛紛修建劇院。然而眾多劇院的建成需要的更多是劇院管理者,因為劇院管理涉及了藝術學、管理學、經濟學、營銷學、社會學、心理學、人力資源等眾多知識體系。所以在此基礎上管理人員需要具備藝術鑒賞力,并且要有劇院運營的管理經驗,將藝術的審美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完美結合。
藝術管理作為一門科學,有很多原則需要遵守,因此要特別注重管理的科學性。藝術管理重在實踐,藝術管理更適用于劇院管理,這樣可以使劇院管理效果更上一個臺階。在藝術管理學科建立之前,很多熱愛藝術但欠缺管理經驗的藝術管理工作者,他們憑借對藝術的興趣,逐漸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為藝術管理學科的理論構建奠定了基礎。但在劇院管理中,僅憑經驗進行管理是不夠的。這就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而這個技能便包含在藝術管理之中。因為藝術管理的涉及面廣,涵蓋的內容較為復雜,所以我們可以將藝術管理的新走向理解為是在劇院管理中得到應有的發揮。
劇院是未來藝術管理的一個新走向,伴隨著數字化時代,藝術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等方式管理或宣傳一個嶄新的平臺,通過這種新的管理方式使更多的人們去欣賞、去了解藝術,這樣的方式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提高市民的藝術修養,更是推進了城市的文化藝術發展。當然,建設劇院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當地演藝市場的發展。劇院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管理,也要積極醞釀周邊環境的藝術氛圍。通過藝術管理者的有效管理,積極開展各種藝術服務項目,并利用相關場所進行相關知識的推廣。使市民通過環境的熏陶和滋養,潛移默化的在內心形成對藝術的渴求,使市民走入劇院成為一種常態。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藝術也愈發重視了起來。此次會議針對的就是藝術管理理論在跨學科融合背景下的發展前景,正因為藝術管理是一門較為復雜的學科,涵蓋面較廣,多學科融合的這一特點也越發明顯。藝術管理這門學科作為藝術中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學者、教授來進行深入的探究。此次研討會上,眾多學者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為會議增添了許多新鮮元素。
參考文獻:
[1]周星.藝術管理學科三層面問題思辨——3K、3M、3D概括法則[J].藝術百家,2015(3).
[2]孫曄,宋學智.跨學科視野下的當代藝術實踐[J].文藝爭鳴,2015(6).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