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源
摘 要:伴隨著鋼琴結構的逐步完善,鋼琴的觸鍵方式也在不斷發展。觸鍵方式是鋼琴演奏者必須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它直接影響著鋼琴作品的展現力和感染力。運用科學的觸鍵方式練習鋼琴,能有效的提升演奏技巧和能力,從而演奏出動聽的旋律,給人以美的享受。
關鍵詞:鋼琴彈奏 觸鍵方式 音色變化
鋼琴憑借豐富的音色和寬廣的音域素有樂器之王的美譽,鋼琴音樂通過聲音來傳遞作曲家的思想和演奏者對于作品內涵的詮釋,它的表現力和可塑性很強,演奏技巧也非常多,既能展現出氣勢磅礴的宏偉場面,又能刻畫出委婉細膩的柔情畫面。鋼琴之所以能夠發出聲音,主要是人的手指對鍵盤施加力量的結果,它需要演奏者掌握一定的技術才能完成。
鋼琴的結構由簡單到復雜經歷了三百多年,現在的鋼琴結構日臻完備,制作工藝也越來越科學。伴隨著鋼琴結構的逐步完善,鋼琴的觸鍵方式也在不斷發展。鋼琴演奏方式從最初的單一指法和小幅度的力度,到現今多種多樣的技巧,不同時期的作曲家對音色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正確掌握的觸鍵方式越多,也就越能深刻展現作品的內涵。
鋼琴演奏者在練習鋼琴時,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觸鍵方式,因為觸鍵方式決定了聲音是否動聽,影響了鋼琴作品的內涵能否表達深刻。正確的觸鍵方式是理解和表現音樂作品非常重要的手段,恰到好處的演繹出作品不同的音響效果,與觸鍵的力度、觸鍵的高度、觸鍵的速度、觸鍵的深度以及觸鍵的角度都有著直接的關系。運用科學的觸鍵方式練習鋼琴,往往能事半功倍,更有效的提升演奏能力和技巧,從而演奏出動聽的旋律,給人以美的享受。
鋼琴屬于擊弦樂器,它通過杠桿的傳動作用于擊弦機,再通過毛氈裹制的小槌敲擊琴弦后迅速返回,使琴弦震動發出聲音,琴槌又通過弦的反作用力回到靜止的狀態,所以說即使手指觸鍵之后一直不離開鍵盤,聲音也不能持續響亮。琴槌的運動軌跡是一定的,只是運動速度和擊弦瞬間的力度有快慢輕重之分。可以對鋼琴聲音產生影響的因素,除了鋼琴自身的琴槌和琴弦的形狀、材料以及制作工藝的不同外,最重要的就是演奏者的觸鍵方式,因為手指的觸鍵方式直接影響著擊弦點以及擊弦的速度和力度,這就對音色的變化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觸鍵力度不同對音色的影響
正確的運用力量是彈奏鋼琴的關鍵,從最微弱的ppp到最響亮的fff,一部作品會出現很多種力度記號。力量運用的是否科學合理,決定了所彈奏作品的聲音是否優美。當作品要表達慷慨激揚的情緒時,音量應當洪亮有力,而當作品要表達溫婉柔和的情緒時,就需要把音量控制到最小。在鋼琴演奏中,最能直接改變音量的就是觸鍵力度,演奏者觸鍵力度的強弱決定了琴聲的音量的大小,力度越大,聲音越大,力度越小,聲音也就越小。但不能為了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盲目的敲擊鍵盤,這樣只能發出刺耳的噪音。反之,要是不能將力度聚集起來,發出的聲音就會顯得單薄漂浮。
在演奏過程中,發力點的部位不同,發出的聲音音量也不同。肩部、腰部、肘部、腕部都可以作為發力點而影響手指的觸鍵力度,發力點越靠下,發出的聲音就相對洪亮渾厚。在演奏之前要注意要將精力放在手指尖上,整個背部、肩部和手臂都應該是放松的狀態,直到手指觸碰到鍵盤。也就是說演奏時全身的力量要暢通,要能夠協調有效的控制好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到收放自如,根據作品的情緒靈活的改變觸鍵的力度,才能更好地表現出作品的內涵。
二、觸鍵高度不同對音色的影響
在鋼琴演奏中,觸鍵力度的大小對音量的影響是較為直接的,但觸鍵前手指離開鍵盤的高度同樣也影響著鋼琴的音量和音色。一般情況下,高抬指的觸鍵方式可以彈奏出富有顆粒感的明亮聲音,低抬指或者是貼鍵式的演奏方法會發出相對柔和的聲音。所以在演奏之前,要清楚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選擇好彈奏方法。如果作品的情緒比較激昂,需要較大的音量來表達,彈奏時就要加大指尖與鍵盤的高度,同時加快手指下落的速度,這樣彈奏出的音量就會較大,爆發力也會增強,音色也是比較透亮清脆的。如果作品想要表達溫婉的情感,就要減小指尖與鍵盤指尖的高度,甚至采用貼鍵式的彈奏方法,這樣彈奏時力度自然就會變小,所發出的聲音也會更柔和。在一些作品中,彈奏較為快速的樂段時,也應該注意采用低抬指的彈奏方法,避免影響聲音的韌性,更好的控制音色的變化。
在選擇觸鍵方式的時候,首先要分析好作品的風格和情緒,不能隨心所欲或是單一的使用。比如在彈奏德彪西的鋼琴作品《月光》時,在彈奏到和弦逐步分解擴展的旋律時,為了表達純凈的感覺,就要采用低抬指的觸鍵方式。伴隨著作品的情感不斷高漲,彈奏和弦的力度不斷增強,就要加大手指與鍵盤的高度,以發出清澈明朗的音色,適應情緒的發展。而作品的最后回到安靜縹緲的意境時,又要采用貼鍵式的觸鍵方式,來表達平靜柔和的情感。所以說,觸鍵高度是要隨著作品情緒的不斷變化和音色的需要而及時做出調整,以適應作品多變的風格,更自如地表現好作品的內涵。
三、觸鍵速度不同對音色的影響
由于物體受力與其加速度成正比關系,鋼琴的擊弦位置又相對固定,所以在鋼琴演奏中,指尖的觸鍵速度對鋼琴的音量和音色也有很大的影響。指尖在觸鍵時的速度越快,鍵盤受到的量就越大,琴槌受到的力量也就同樣越大。所以說,指尖觸鍵時的速度直接決定了琴槌的擊弦速度,進而影響了鋼琴的音量和音色變化。
鋼琴觸鍵速度有快速觸鍵和慢速觸鍵之分,當運用快速觸鍵時,一般可以發出響亮、清脆的聲音,彈奏時要注意以掌關節作為發力點,調節好掌關節到指尖的狀態,要由放松柔順到相對牢固,但觸鍵后要及時放松。觸鍵速度隨著作品的情緒發展逐漸加快,音響效果就越顯得尖銳。這種快速的觸鍵方式在很多作品中都運用的非常普遍,特別是巴洛克和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比如貝多芬的《C大調奏鳴曲》第三樂章,整部作品的雙音部分都需要運用快速觸鍵的方式來彈奏。
觸鍵速度越慢,彈奏的聲音也就越輕柔,一般需要營造綿延不絕的悠長效果時就要用慢速觸鍵的彈奏方。在彈奏時將手指高高抬起,再緩緩地落下,往往可以發出深沉且富有歌唱的音色,就如同中提琴發出的聲音。在彈奏時運用貼鍵式的方法慢慢落下手指,發出的聲音音量就比較小,音響效果更加縹緲,這樣的彈奏方法雖然不需要打開掌關節,但手指也要有內力,否則發出的聲音就會虛而不實。
四、觸鍵深度不同對音色的影響
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經常被提及的問題就是每個音符是否彈到了琴鍵的最深處。控制觸鍵深淺的重要部位就是掌關節,當手掌作為發力點的時候,手腕就起到了傳送帶的作用,必須要保持靈活,并有很強的調節能力,才能將力量暢通的傳送到手指上,從而使手指在觸鍵時能夠牢固的站住在琴鍵上,發出扎實好聽的音色。在彈奏時,手指抬到一定高度觸鍵時,指尖要有一個抓鍵動作,運用由里向外的力,這樣的動作能夠保證音質上的飽和感。
深觸鍵的彈奏方式在演奏浪漫主義時期作品中運用的較多,這一時期作品的旋律歌唱性較強,運用深觸鍵更能表現婉轉濃郁的情感。深觸鍵要求手指在觸鍵時的速度要慢,并且觸鍵要深,要把琴鍵彈到底,才能發出厚重的音質。在演奏一些作品時,也是需要運用淺觸鍵的方式來彈奏的,這種觸鍵方式較多的運用在處于次要位置的樂句和時值短、速度快的片段。彈奏時指尖和鍵盤底部留一點空間,大約在鍵盤的四分之三處。淺觸鍵并不是完全不用力,而是要在全身放松的情況下,運用手臂來控制,通過低抬指來減小觸鍵深度,并彎曲的手型,這樣更能支撐起手指,所發出的聲音一般較為縹緲透明。比如在彈奏德彪西的鋼琴作品時,他的作品大多帶有朦朧的色彩,表現的是奇特的幻想,減小觸鍵的深度,才能發出輕盈干脆又不發虛的聲音。
五、觸鍵角度不同對音色的影響
同樣的壓力,接觸面積越大,產生的作用效果越小。所以說,在鋼琴演奏中,改變觸鍵的角度也是改變音色重要的途徑之一。當手指指尖觸鍵時,指尖與琴鍵幾乎是垂直的角度,手指給琴鍵的力也就越大,所發出的聲音就越有彈性,音色就越有穿透力。比如在彈奏李斯特的鋼琴練習曲《鐘》時,就要運用指尖垂直彈奏,才能營造出鐘表的音響效果。如果作品中出現力度較強或者速度較快的段落時,也應該采用這種觸鍵方式。
而當用手指腹部觸鍵時,手指與琴鍵形成的角度就會變小,但接觸面積就會增大,所以手指能給琴鍵的力度也就相對變小,發出的聲音就會更柔和一些。在彈奏比較抒情的鋼琴作品時,就可以運用這種觸鍵方式。同樣是指尖觸鍵或同樣是指腹觸鍵,手指抬起的高度不同,發出的音響效果也會不同。比如用貼鍵式大角度的觸鍵方式來彈奏時,手指與琴鍵幾乎沒有距離,彈奏時只能用指尖做往里勾的微小動作來彈奏,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彈奏速度又可以產生飄逸的音樂色彩,印象主義時期作曲家的鋼琴作品運用這種演奏方式的較為普遍。又如在演奏肖邦、舒邦等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的鋼琴作品時,為了表達具有歌唱性的旋律線條,往往采用高抬指指腹小角度觸鍵的方式,這種觸鍵方式不同于標準的彈奏姿勢,但能保證指腹能以最小的角度觸鍵,在拉赫瑪尼諾夫的《前奏曲》中,為了突出和強調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旋律,就要采用這種觸鍵方式。所以,在彈奏時要根據作品想要營造的效果來靈活選擇觸鍵方式。
由于鋼琴所發出的聲音并不具有延續性,所有我們只能運用不同的觸鍵方式來改變鋼琴的音量和音色,即使是并不重要的經過樂句,也需要彈奏的情感。每改變一種觸鍵方式,音質都會產生微妙的變化,在演奏時,首先要了解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品的風格特征,深刻的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并且細心的演奏每種觸鍵方式會對音色產生的不同影響,在演奏中運用正確的觸鍵方式并靈活的進行調整,才能獲得理想的音響效果。
前蘇聯杰出的鋼琴家兼教育家亨利·涅高茲說:“聲音的掌握是鋼琴家應該解決的技術問題中最首要的一個,因為聲音就是音樂的素材本身,使聲音悅耳動聽,就能把音樂大大提高,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無論你彈音階、琶音、練習曲還是樂曲,其聲音質量是需要特別下功夫的。”李斯特也曾經說過:“問題不在于技術練習,而更多的在于練習的技術。”對于鋼琴練習,不缺少刻苦練習之人,但運用科學的方法練習的人卻不多。鋼琴觸鍵方式并不是僅僅依靠手指進行的,它需要演奏者用心體會作品的內涵,全身心的演繹,才會有更為準確自然的觸鍵方式。鋼琴練習的過程是細致而又復雜的,只有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并在練習中找到適合自己方式才能不斷提高鋼琴演奏水平和技能,只有刻苦加上科學的方法,才能攀登藝術的高峰。
參考文獻:
[1]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