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
摘 要:芭蕾舞是一門古老并極具藝術魅力的舞蹈藝術,古典芭蕾在技術性和藝術性的極高成就以及現代芭蕾的多元發展都使這門獨特的舞臺藝術不斷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它特有的動作體系與高雅的審美風格對世界舞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從芭蕾舞足尖動作的舞臺感染力入手,了解并領悟芭蕾獨特的藝術美感,并提出一些建設性思考,旨在推動芭蕾藝術的歷史傳承和現代創新。
關鍵詞:芭蕾舞蹈 藝術魅力 足尖動作 舞臺感染力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國,在俄國得到高度發展,并在世界各地舞蹈藝術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世界舞蹈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足尖舞技巧的運用,使得這門舞蹈一經問世就獲得了眾多舞者和觀眾的喜愛,并能在眾多舞蹈藝術形式百花齊放下依然保持持久生命力,被譽為舞蹈藝術皇冠上的明珠,芭蕾,無論在藝術感染力還是在審美享受上,都有著無與倫比的持久魅力。
一、芭蕾舞蹈藝術的獨特魅力
1.古典芭蕾傳承與現代多元發展相結合
“芭蕾”一詞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最早來源于意大利語balletto,意為“跳”或者“跳舞”。芭蕾舞最早起源于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最早是在王公貴族宴會上以“席間芭蕾”形式出現的一種娛樂活動,后傳到法國,并最終在法國誕生并成型。在1581年于巴黎小波旁宮上演的《王后的喜劇芭蕾》被稱為歷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劇。其后,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積極推動下,芭蕾作為一種真正意義的舞蹈形式問世。在法國,芭蕾得到了極大程度的發展,產生了眾多經典劇目,如《關不住的女兒》、《仙女》、《吉賽爾》、《葛蓓莉亞》等等。17世紀下半葉,芭蕾舞在西歐有所衰落,而在俄國得到高度發展,誕生了《雷蒙達》、《睡美人》、《天鵝湖》等經典劇目,之后,芭蕾舞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形成了眾多藝術流派。當代芭蕾早已超越古典芭蕾的很多范疇,注入了時代要素,有效吸納了爵士舞、現代舞等其他舞種的表現手法,并引進交響樂、鋼琴曲等演奏方式,極大的豐富了芭蕾的表現形式,使芭蕾舞成為了世界范圍的舞蹈藝術。
2.順應人體特征與超越體能極限相結合
芭蕾往往是高雅、優美的代名詞,芭蕾舞也被稱為“人體動作的藝術”,它復雜嚴格的動作體系對芭蕾舞者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芭蕾舞對舞者的先天身體形態有一定的要求,通常身材修長、纖細的人更適合跳芭蕾,除此之外,對舞者腳背、足弓、腳形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古典芭蕾舞有一套嚴格的程式和規范,最基本的審美特征是對外開、伸展、繃直的追求,芭蕾舞的所有動作都是圍繞這個標準設計和展現的。此外,還有腳的五種基本位置,三種基本舞姿,包括各種跳躍、旋轉、劃圈等動作,講求“輕、高、快、穩”,通過近似完美的動作呈現,使芭蕾成為一門具有極高藝術水準的表演藝術。學習芭蕾舞,必須通過長期艱苦的訓練,將人的自然身體條件轉化為藝術化的形態,每一個動作基本上都超越了人體體能極限。
3.優美性與殘酷性并存的藝術
芭蕾在人們心目中是優雅與高貴的象征,在舞臺上所展現出的永遠是清新脫俗、飄逸高雅的藝術形象,極具藝術美感和觀賞美感。殊不知,舞臺上的瞬間美麗是芭蕾舞者通過長年累月的刻苦訓練,用痛苦和淚水交換而來,在具備先天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還需要不斷拓展體能承受極限,來達到芭蕾舞苛刻的近似殘酷的審美標準,芭蕾舞是一門集優美性與殘酷性為一體的舞蹈藝術。
4.舞蹈技術與審美情感完美結合的產物
芭蕾舞在動作技巧等方面有自身嚴格的規范體系,并有著復雜的結構形式和高標準的技術要求,尤其是用足尖跳舞的技巧,是芭蕾與其他舞蹈最大的不同。芭蕾舞追求超難度的動作并講求精準的動作呈現,技術水準極高,與此同時,又不局限于形體技巧的簡單展現,更強調戲劇表現和情感交流,很多從事芭蕾舞研究的學者從內容、題材、音樂、舞蹈、服飾等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使芭蕾成為舞蹈藝術與審美情感完美結合的獨立劇場藝術。
二、芭蕾舞足尖動作的舞臺感染力
芭蕾舞,最早被稱為“足尖舞”,它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演員通過足尖著地,在足尖上進行各種動作呈現,完美的舞姿、輕盈的跳躍、優美的旋轉、流暢的動作共同營造出芭蕾舞獨特的舞臺感染力,給觀賞者以美的感受。
1.視覺延長性
芭蕾舞通常選拔身材修長、體態輕盈的演員,服裝造型上大多是緊身衣、短紗裙以及腿部裸露的舞臺造型,這些都是為了增強人體視覺上的舒展和延續感。盡管如此,芭蕾舞的舞臺一般都非常高,在舞臺布景和燈光的襯托下,即使身體修長的演員仍然在視覺上給人以矮小臃腫的感覺,極大地削弱了舞臺美感。因此,通過踮起腳尖,再配合臂膀和手的延伸,強化了人體的延長線,提高了人體重心的位置,可實現向上升騰、輕盈自在的效果,在視覺上要顯得更美。芭蕾是一種線條性藝術,只有各部位的繃直才能使觀眾有延長肢體線條的視覺感,只有通過繃直才能在有限的空間內使肢體末梢具有放射性,使舞姿更加舒展,這種審美追求其實與西方的宗教或哲學有關,在西方國家,不論是建筑還是壁畫,以及芭蕾舞的動作呈現,都是向空間延伸和力求向上的,這種對空間永恒的追求與東方文化追求時間的永恒有很大的不同。
2.動作輕盈性
看過芭蕾舞的人都會對演員腳尖印象深刻,腳尖是芭蕾舞蹈最為顯著的特點,也是芭蕾中最為核心的動作。踮起腳尖進行舞蹈,在腳尖上做出各種動作,這是芭蕾舞史上擺脫地心引力的重大飛躍。以腳尖上的舞蹈動作表現出舞者身體的輕巧和敏捷,給人以輕松愉快的心理感受。借助于腳尖的“立”,使腳與地面的接觸面大大減小,摩擦力也隨之變小,便于做出各種舞蹈動作??傊爬賱幼髦械目囍薄⑼忾_、跳躍、旋轉、劃圈通過足尖舞得以自由展現,以重心為主導、配合“協調性”、運用“肌肉力”和“外開”,呈現出芭蕾舞靈活、輕便的舞臺魅力。腳跟發力,讓腳尖踮起,既不唐突也不做作,使觀眾感覺演員似乎沒有重量,在舞臺任意游離,觀眾對演員產生出飄逸、輕盈的感覺大都來自于腳尖的技術。
3.人物塑造的精準性
芭蕾舞劇中塑造的大多是諸如仙女、精靈、動物、鬼魂這些形象,這些人物在觀眾心中都是虛無空靈,來無影去無蹤的,這就在動作塑造上講求“輕”、“高”、“快”、“穩”,要落地無聲,動作流暢輕盈。此外,由于芭蕾舞從起源上就是一門貴族藝術,即使舞蹈中塑造的是真實的人,也大都追求高雅、優美,高高在上的貴族氣質,通過足尖動作正好能有效地展示這一特性,足尖舞蹈是實現芭蕾舞蹈藝術造型美觀和舞姿舒展的基礎動作。如經典劇目《天鵝湖》中第四曲是四只小天鵝整齊一致的舞姿,通過“擊腳跳”和“輕步行進”的動作,再配合頭部的轉動,惟妙惟肖的塑造出小天鵝的形象。
三、芭蕾舞的傳承與發展
芭蕾舞這一古老的藝術表演形式,伴隨著歷史的演進在世界不同地域廣為流傳,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中不斷融入新的元素,在注入時代特征并與各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芭蕾也得到自身的發展和弘揚。
1.重視芭蕾舞基礎教學
保證芭蕾舞藝術的傳承與發揚,要從強化教育入手。重視芭蕾舞蹈的基礎教學,在舞蹈或藝術專業院校開設芭蕾舞蹈教程,培養大量芭蕾舞人才,從而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此外,在中小學基礎教學中也要廣泛開展芭蕾舞課程,激發中小學生對芭蕾舞的喜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在芭蕾舞教學中,要從教學內容的選擇,舞蹈動作的編創,音樂的制作編排以及實際教學中不斷增強學生對芭蕾舞蹈動作、音樂、形式、個性的領悟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欣賞美和展現美的意識和能力。
2.不斷促進芭蕾舞與我國民族文化的融合
芭蕾舞與民族文化的融合,其實就是芭蕾舞蹈中國化的過程,從芭蕾舞傳入我國至今,中國的藝術家們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追求,創作了很多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芭蕾舞劇,如《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大紅燈籠高高掛》、《圖蘭朵》、《梁?!?、《牡丹亭》等眾多優秀作品。在今后的藝術創作中,我們要繼續投入持久的創作熱情,在訓練方法、舞蹈技巧及美學原則上延續古典芭蕾的藝術規律,在內容和主旨方面可有效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在表現方式上也可合理借鑒中國民族舞蹈、戲曲等傳統舞臺藝術的表現形式,做出現代芭蕾在內容、形式、人物塑造、人物情感表達等方面的中國化詮釋。我們還應秉承一以貫之的創新和開拓精神,不斷將中華民族的價值理念、道德準則、思想藝術、文化素養與芭蕾舞蹈元素相結合,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大環境中,形成具有自身風格的舞蹈體系。
3.增強芭蕾舞與群眾文化的依存關系
隨著經濟的繁榮,人民群眾在物質需求不斷滿足的基礎上,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越來越強烈。當前,很多人對繪畫、交響樂、雕塑、攝影、收藏等各種藝術形式充滿了興趣,芭蕾舞作為一門具有濃厚貴族氣息和藝術欣賞力的舞蹈,同樣引起了大眾的喜愛。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大芭蕾舞的受眾面,繁榮中國的芭蕾舞市場,將高雅藝術群眾化,使更多的專業人員投身群眾文藝,吸引越來越多的普通觀眾走進芭蕾舞劇場,展現芭蕾的獨特魅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文化精神追求,其實普及芭蕾的過程也是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和鑒賞水平的一個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芭蕾舞是一門高雅的舞蹈藝術,它以其獨特的審美標準和藝術表現力被全世界的觀眾所推崇與關注,它靜穆、典雅的藝術氣質以及高超水平的藝術表現力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視覺享受,它時而風馳電掣、時而蝸行牛步,時而行云流水、時而百轉千回的表現形式,常常令我們陶醉其中,難以自拔。對于這種精美的藝術,我們應當保持謙遜的藝術態度和開放的學習姿態,傳承和弘揚好這門古老而又現代的舞臺藝術,不斷將芭蕾舞的創作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屬于中國自己的民族芭蕾舞蹈。
參考文獻:
[1]謝璠.論芭蕾舞的藝術審美表現力[M].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
[2]王紅川.西方近代文明的發端與芭蕾舞雛形的形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
[3]朱孝遠.芭蕾舞詩性美的精神意境[J].文化藝術研究,2008.
[4]田夢.芭蕾舞基礎訓練的重心與平衡[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08.
[5]李淑華,王曉玲.中國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藝術中的運用與創新[J].藝術評論,2014.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