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如海 朱浩巖
編者按:近年來,滑縣廣大婦女同胞充分發揮“半邊天”作用,積極施展聰明才智,在全縣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在大氣污染防治攻的主戰場、在文明和諧滑縣的建設征程中,作出了不懈努力;全縣各級婦聯和廣大婦女干部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引領婦女創業就業、強化婦女思想教育、維護婦兒合法權益、優化婦兒發展環境、幫扶關愛弱勢群體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創出了“巧媳婦”“好媳婦”“情景故事會”等品牌和亮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為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之年,為緊緊抓住中央、省委加強和改進群團工作的重要機遇,嚴格按照省婦聯部署,推動婦女在創業創新中主動作為,不斷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繁榮發展,滑縣婦聯特聯合《時代青年》開辟專欄,陸續刊登滑縣廣大婦女戰線中的杰出代表,全面展示她們為建設小康社會付出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
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從剛剛記事起父親就抱病臥床整整八年;她的少年是灰暗的,10歲那年就挑起了照顧偏癱爺爺的重擔,16歲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她的人生是有夢的,輟學后從未放棄學業,用了四年時間,終于通過自考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她的青春是絢麗的,憑著對裁縫事業的熱愛與執著,硬是闖出了人生新高度;她的情懷是高尚的,樂施好善、扶貧濟困已成新常態,她就是河南佳陽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滑縣十五屆人大代表、80后創業達人鄭瑞英。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1983年,鄭瑞英出生在豫北滑縣瓦崗寨鄉大范莊村一個普通的大家庭,姊妹五個當中,她排行老二。鄭瑞英的父親鄭夢業是當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師,由于年輕時愛打籃球,經常沖冷水澡,由此落下了病根。從瑞英記事起,父親抱病臥床整整八年!禍不單行的是,1993年,鄭瑞英的爺爺也中風偏癱。一家人的衣食起居和田間勞作,都成了母親一個人的負累。剛滿10歲的小瑞英特別懂事,她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爺爺,還曾嘗試著給爺爺“改造”衣服。
16歲那年,鄭瑞英在磕磕絆絆中勉強讀完了初中,蠻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的她和姐姐為了替母親排憂解難,兩人雙雙主動輟學。為此,老師往其家中跑了好幾趟勸姐妹倆復學。當年,心靈手巧的鄭瑞英在本村馮丙磊老師的指導下學起了裁剪,三個月后,憨大膽的她竟然在家開起了裁縫店。那時候,瑞英家里還有十五畝責任田,因為父親身體不好,母親還得照顧爺爺和父親,她和姐姐就包攬了所有農活,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熬夜做衣服,平均一天能掙四五十元,除了保證父親吃藥,還能供應弟弟妹妹上學。憶往昔,一向倔強的鄭瑞英眼角微微泛起了紅暈。
2003年,已不滿足于小打小鬧的鄭瑞英在親人的牽腸掛肚中踏上了南下的列車。很快,鄭瑞英應聘到廣東東莞一家日企,由于她踏實肯干,智慧過人,三個月的實習期未滿,鄭瑞英就被提拔為生產科科長。遠在千里之外的母親生怕瑞英在外邊待久了遠嫁他鄉,思女心切,老人家就謊稱家有急事要她火速返鄉。沒想到,母親早已為她物色好了對象:就是現在的老公賈寧杰。為了不惹母親生氣,鄭瑞英忍痛放棄了自己在外地的發展機遇,開啟了至今都難以想象的“閃婚”模式。本來缺乏感情基礎的婚姻讓鄭瑞英忐忑不安,但是,令她意想不到的是,老公竟是個樸實善良、通情達理的好青年,公婆更是視她為己出,三個兄弟待她如親姐,這無疑給瑞英吃了一顆“定心丸”。于是,成家后的鄭瑞英決定重新拾起老本行,這一干就是七年。
小裁縫“裁”出大人生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2013年,因為生產需要擴大化,鄭瑞英在丈夫的鼎力支持下,租下了婆家村里一個占地3000平方米的廢棄鑄造廠,千方百計籌措資金70多萬元成立了河南佳陽服裝服飾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定位于集工程裝、校服、青少年服裝、時裝、羽絨服等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服裝企業。瑞英的公公是位樸實的農民漢子,他一輩子也沒見過那么多錢。看到瑞英搞這么大動靜,非常擔心地說:“瑞英啊,咱這全家的身家性命都被你押上了,萬一廠子有個三長兩短,誰能擔待起呀?!”鄭瑞英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為此,她視產品質量和企業信譽為生命,發誓要以自己的人品為產品代言。
萬事開頭難。企業成立之初,缺少人脈資源和客戶的鄭瑞英基本沒有業務可做,廠子處于半停產狀態。下廠礦,跑學校,進企業……只要工人有活兒干,哪怕自己一分錢不掙,鄭瑞英也心甘情愿。
功夫不負有心人。省外一家服裝加工企業接了一個大訂單,由于急著趕工期,就主動找到鄭瑞英要求為其代理加工,而且開出了明顯高于市場價的籌碼。鄭瑞英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合作機遇。為了趕工期,她和工人同吃同住一個多月;在質量管控方面,她親自把關,對產品的完美性幾近苛刻。當她提前一周交貨,并如數退還高于市場價部分的加工費時,對方不禁大吃一驚,連聲贊嘆。很快,厚道實誠的鄭瑞英就在業界傳為佳話,聲名鵲起。
天道酬勤。鄭瑞英的人格魅力和企業信譽為她贏得了社會尊重和行業認可。近年來,北京云深藍服飾有限公司、山西懿教服飾、鄭州中藝進出口貿易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業都成了她的金牌合作客戶,產品遠銷新疆、內蒙、上海、四川、河南等地,一躍成為行業翹楚。
愛的奉獻永不止步
今年29歲的王有玲是鄭瑞英廠里一位有著五年工齡的職工,前兩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丈夫癱瘓在床,年邁的公婆體弱多病,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拉扯撫養。對于王有玲的狀況,鄭瑞英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為了幫助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走出困境,鄭瑞英不但給王有玲墊付資金購置了服裝加工設備,而且還時不時地對她的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照顧。目前,王有玲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動了周邊婦女姐妹共同致富。像王有玲這樣的服裝加工點,鄭瑞英在牛屯鎮、半坡店鄉和焦虎鎮共設置了五個,使100多名留守婦女實現了“照顧家庭、掙票子”兩不誤的夙愿,為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飲水思源,知恩圖報。致富后的鄭瑞英時刻不忘回報社會和家鄉父老。“企業能有今天的發展,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奉獻愛心、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是一個企業義不容辭的使命!”鄭瑞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16年以來,河南佳陽服裝服飾有限公司先后為該縣一些學校和弱勢群體捐款捐物近10萬元。
“下一步,要在全縣范圍再增加10個服裝加工點,屆時可安置留守婦女200多名,切實為我縣的脫貧攻堅工作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其實,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夢想,就是讓咱縣的廣大中小學生有朝一日都能穿上我們本土企業自主設計的校服,這才是我最大的榮譽!”鄭瑞英深情而期待地說。
祥云瑞氣縈滑州,巾幗英雄多奇志。這就是鄭瑞英,一個勵志的80后,一位大寫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