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揚
多家西方媒體25日援引五角大樓發言人的話稱,兩架中國戰機23日在中國青島以南約90英里處對一架美國海軍EP-3電子偵察機進行了“危險”攔截。據報道,其中一架中國的殲-10戰機距美國偵察機僅91米。到底中國戰機的行為是否真像美軍飛行員描述的那樣“不安全且不專業”呢?今后對于這種抵近偵察的美軍飛機,中方在緊急進行空中處置的同時,又有哪些必須要注意的地方呢?針對這些問題,《環球時報》記者25日采訪了兩位中國軍事專家。
為什么出動殲-10?
對于這次派出兩架殲-10執行查證、驅離任務,中國空軍專家傅前哨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海軍和空軍航空兵都有殲-10戰機,光從型號上無法確認是海軍還是空軍執行了本次任務。但海軍航空兵駐扎沿海機場更多,對于海面飛行的訓練也更多,以往執行類似攔截任務更多是海航,所以海航執行此次任務的可能性更大一點。一般中國軍方的原則是,對方軍機距離哪支部隊的防區更近,誰就去攔截。對于執行這類任務的戰機型號并沒有特定要求,并非只有殲-11和蘇-30這類重型戰斗機才能完成,殲-10的活動半徑達到1200多公里,完全勝任此類任務,之前中國軍方還用殲-8去攔截過他國偵察機。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青島以南90英里這樣的距離,對包括殲-10在內的戰機來講,完全不算事,所以這次派出這型戰機應該是與防區有關。軍改之后,解放軍是以戰區為核心的指揮體制,戰區可以合理調配所屬的力量,所以出動的部隊應該是戰區統一調配的,未必一定是長期部署在相關區域附近的部隊。
反制美軍機有什么忌諱
上述匿名專家介紹稱,這次抵近偵察的是美軍的EP-3電子偵察機,它既可以對海上目標進行偵察,也可以對區域內艦載的雷達、通信系統進行監控,還可以對岸基雷達、指揮通信等情報進行收集。美軍這一強大電子偵察平臺在靠近中國的海空域活動,就是希望把中國軍方的雷達、指揮通信、空地通信、艦艇間的通信、艦艇與岸基設備的通信等敏感信息一網打盡。試圖通過長期偵察,進行動態的情報比對,掌握對手相關設備的電子序列,發現指揮控制系統和防空系統的部署調整以及這些系統工作頻率的調整與變化。而這些情報都是一個國家戰略級別的機密,對國家安全的威脅是非常大的,因為在發生軍事沖突時,指揮控制系統、防空系統、預警探測系統都會成為對手優先打擊的目標。就是因為EP-3的巨大威脅,一旦發現它就出動戰機攔截是非常必要的。
傅前哨認為,出動戰機去攔截美軍的EP-3電子偵察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在攔截的同時要注意,沿岸地區部署的雷達沒必要連續跟蹤它。在發現目標之后,就應該派出戰機進行查證、驅離,岸基雷達要盡量少開機,如果一定要開機則盡量使用常用頻道,不要使用戰時特殊頻道。此外,有些不能關機的雷達要盡量調整一下發射方向,不要讓美軍偵察機監測到。傅前哨表示,如果我們動用大量沿岸雷達設備對美機進行偵察,就相當于在常規偵察與反偵察過程中把所有的家當都端出來,那就會讓它收集到相關設備的位置、電子信號等一系列敏感信息。
傅前哨強調,美軍的這種電子偵察機的監聽與情報收集能力非常強大,不僅可以監測雷達信號,還可以監測包括手機在內的通信系統,所以相關軍用通信系統也要盡量避免被對方監測。
來而不往非禮也
中國軍事專家普遍認為,中國在合法、合規處置到我周邊海域抵近偵察軍機的同時,中國軍方也應該主動“亮劍”。傅前哨認為,遠程的戰斗機和中遠程的戰略轟炸機執行戰略巡航任務是大國空軍經常要履行的使命,近來中國空軍轟-6K機群出島鏈飛行就是在進行相關的訓練,這是維護地區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維護中國海洋利益和保護海上交通線安全以及維護海上航行自由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空軍與海軍航空兵就是要通過常態化的巡航來維護海空的航行自由。在巡航的編隊中也可以加入我們的電子偵察機,借助它的特殊能力在國際海空域進行定期飛行,對一些別有用心的對手進行威懾與反制。
上述匿名專家表示,和平時期,美軍偵察機抵近我周邊海域偵察,雖然沒有進入我領空,但在未經通報的情況下進入我防空識別區,是一種敵意行為,我們的攔截是一種合法的防御。我們也完全應該利用合法的規則,依托正常訓練、巡航等機會抵近到某些讓美國感到不舒服的區域進行訓練、偵察,當然前提是一定要在國際法允許的海空域進行。實際上,中國軍方目前已經開始向美軍學習了。▲
環球時報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