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波羅的斯克特派記者 郭媛丹

當地時間7月 25日,隨著中方總導演、海軍副司令員田中下達起航命令,合肥艦離開碼頭。中俄“海上聯合-2017”演習進入海上實兵演練階段。《環球時報》記者登上合肥艦零距離觀摩中俄海軍演習。
碼頭送行儀式結束后,由中俄混編的兩個艦艇編隊相繼離開波羅的斯克軍港,前往波羅的海東南海域。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內將進行聯合防空、副炮對海實彈射擊等科目實兵演練活動。此次聯演分為兩個戰術群,皆為混合編隊。第一戰術群由俄方的“勇敢”號護衛艦、中方導彈驅逐艦合肥艦和俄拖船123號組成。第二戰術群由中方導彈護衛艦運城艦,俄方的“機敏”號以及中方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組成。第一戰術群指揮艦由俄方“勇敢”號護衛艦擔任,第二戰術群指揮艦是中方的運城艦。這延續了中俄雙方近幾年來的混編模式。
25日當天演練的科目是副炮對海射擊和抗擊空中來襲兵器。上午10時,編隊抵達演習區域。《環球時報》記者所在的052D艦按照指揮艦口令實施轉向,與編隊其他艦艇形成單縱隊。據介紹,編隊運動是中外聯演聯訓的基礎科目,主要體現艦艇機動的協同性,尤其是在和外軍聯演時更為明顯。合肥艦艦長趙巖泉表示,“在編隊形成單縱隊的運動過程中,相同舵角的轉向,艦艇大小不同,回旋半徑就不同。比如艦艇編隊中噸位小、機動性能好的艦艇,如果轉向過大,方位上會有大的偏差,使艦艇偏離隊列線,形成不了單縱隊。”
在此前兩天的圖上推演過程中,雙方就此類細節問題進行了精確商定。雖然雙方已連續6年舉行常態化演習,但由于中俄海軍條令規定、指揮習慣、操作習慣不一樣,任何細節都要仔細研究。
這是合肥艦首次赴海外參加中外聯演活動,也是首次亮相國際舞臺。作為中國最先進的新型導彈驅逐艦,合肥艦是此次中俄聯演的一個亮點。作為此次聯演中性能最先進艦艇,合肥艦為什么沒有擔任指揮艦呢?趙巖泉表示,是否擔任指揮艦與艦艇性能并沒有直接關系,這是中俄雙方協商的結果。作為一名職業軍人,需要做的就是明白職責和地位,出色完成好任務。作為第一戰術群的隊員艦,此次聯演的目標就是要和戰術群內的其他兩艘艦艇協同配合,同時也要和第二戰術群的艦艇進行配合。
中方參演艦艇編隊6月18日起航至今一個多月的時間,航經印度洋、大西洋后抵達波羅的斯克,途中穿越了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等著名海峽水道,一路走一路練。
趙巖泉表示,經過長時間、持續、高強度航行,證明我們的裝備是適合遠航的。同時還有效檢驗了人裝合練,使得人和機器磨合到一個合適的狀態。他也表示,在復雜陌生環境中的訓練和在熟悉海域訓練是完全不同的,要充分利用復雜、生疏、全面陌生的環境,對艦艇和人員進行檢驗。“我們不怕出問題,而是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學會排除問題。”▲
環球時報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