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朱云輝+孫澤宏


摘要:為解決高職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困難,通過對近五年煤炭安全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針對當前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煤炭企業人才需求疲軟、社會對煤炭行業認可度不高、學生到煤炭行業就業積極性不高、學院人才培養及專業調整滯后、學生專業知識薄弱等問題,從發揮政府和社會作用、深化煤炭企業內部改革、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提高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困境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高職;煤炭安全類專業;就業形勢;就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07-0063-04
一、全國煤炭形勢與人才需求分析
煤炭作為我國的主導能源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可替代。根據中國工程院《中國能源中長期(2030—2050)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預測,隨著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煤炭在我國能耗中的比重將穩步下降,2015年煤炭占我國能耗比重為64%,2016年下降到63%以下,2020年有望下降到58%~60%,2030年下降到50%左右,到2050年可能減至50%以下,但需求量仍將保持在25~30億噸,將長期是我國的主導能源。煤炭開采是高危行業。目前,煤炭企業多、人員多,從業人員素質差異大,人才引進困難卻流失嚴重,煤炭安全生產專業人才短缺,加上煤礦災害嚴重,直接妨礙了我國煤炭工業的健康、持續、穩定、安全發展。
從人才隊伍方面看,目前,煤炭企業存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尤其是在生產一線從事基層安全生產技術管理的技能型專門人才或技術能手嚴重不足,影響了煤炭企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影響到整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導致煤礦安全事故多發的一個原因。煤炭企業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危害嚴重的重要原因是煤炭安全技術管理類人才短缺,技術人員素質與安全發展和職業病防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煤炭安全類專業人才缺乏,嚴重制約地方經濟發展,影響煤炭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實現煤炭的安全高效精準開采,有效地控制瓦斯等自然災害,需要培養一批懂安全、精技術、會管理的煤炭企業急需的技能型專門人才。以安徽省煤炭行業為例,近兩年,因煤炭生產形勢低迷、煤炭價格下降,從業人員收入減少,淮南、淮北、新集等國有煤礦大專以上人才流失嚴重,整個煤礦企業在人才問題上出現負增長,人才流失仍有加大趨勢,可想而知,在這種境況下,煤礦安全生產、技術管理、高產高效、精準開采將難以實現。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發布的《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1],都要求煤炭行業抓住機遇,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源、轉型升級、走向市場、煤電聯營,提升煤炭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在建設集約、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化煤炭工業體系的歷史背景下,人才需求將會有增無減。
二、高職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教育部和人社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大學畢業生將達795萬人,比2016年增加30萬人,是1999年擴招當年畢業生人數的9.39倍,加上中職畢業生和往屆尚未就業的學生數量,以及因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速趨緩造成的部分職工分流等情況,總體來看,2017年就業形勢仍將非常嚴峻,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依然艱巨。
自2012年煤炭行業“黃金十年”過后,煤炭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開始顯現,國家能源結構調整與煤炭企業轉型的大背景直接沖擊了煤炭相關專業學生就業。以淮南職業技術學院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安全技術與監察(現更名為安全技術與管理)、救援技術等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為例,2012—2016屆煤炭安全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近五年煤炭安全類專業畢業生總計1 436人,一次性就業率平均為94.15%,2012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9.2%,前四年煤炭安全類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都在93%以上。2016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有所下滑,其中,煤炭行業就業人數771人,就業率為53.7%,煤炭行業就業率從2013屆開始出現明顯下滑,從2012屆的97.2%降到了2015屆的27.6%,2016屆畢業生因煤炭企業招考延遲,目前在煤炭行業的就業率暫時為0(煤炭企業2016年招聘2015屆畢業生)。受煤炭企業招聘等因素影響,煤炭安全類專業自主就業的學生增多,并有部分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
(二)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跟蹤調查結果分析
為掌握我院近五年在煤炭企業就業的煤炭安全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筆者使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其中煤炭企業基層單位反饋有效調查問卷212份,畢業生本人反饋有效調查問卷205份,約占煤炭行業就業畢業生的27.5%,調查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指標包括:A.畢業生總體評價;B.思想道德;C.專業基礎知識;D.敬業精神;E.崗位適應能力;F.團隊創新能力;G.創新能力。畢業生對學院教育教學評價指標包括;H.學院學習風氣;I.教師的教學質量;J.本專業課程設置;K.專業知識在實際中運用;L.教學設施圖書資料;M.實習實訓。每個指標分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四個評價等級。調查結果如圖2和圖3所示。
由圖2可知,煤炭企業基層單位對畢業生素質評價很高,各項評價指標平均等級“好”的占73.52%、“較好”的占24.46%、“一般”的占1.82%、“較差”的占0.2%。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煤炭安全類專業畢業生整體素質持“較好”以上評價等級的比例達到97.98%,對畢業生的總體評價和崗位適應能力認可度很高,畢業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贏得了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用人單位希望學院在校企交流、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吃苦精神、專業技能、崗位適應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加強和改進。
由圖3可知,畢業生對學院教學評價總體很好,各項評價指標平均等級“好”的占48.49%、“較好”的占33.15%、“一般”的占15.34%、“較差”的占3.03%。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對學院整體教學效果評價持“較好”以上評價的比例達到81.64%,畢業生對學院學習風氣、教師的教學質量、本專業課程設置、教學設施、圖書資料的評價較高,但對專業知識在實際中運用的評價結果不太好。畢業生希望學院在實踐操作和技能培養、教學方法、素質教育、課外活動、擴充知識面等方面進行加強和完善。
(三)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
1.煤炭產能過剩,導致企業對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需求疲軟
煤炭生產黃金十年后,煤炭行業產能出現嚴重過剩,煤炭價格急劇下跌,煤炭企業人才流失嚴重,企業為降低運行成本壓縮職工工資、減少人才引進,如2015年淮南、淮北礦業集團停招高職煤炭主體專業畢業生,2016年煤炭價格上漲,經濟形勢有所好轉,淮南礦業集團恢復了部分煤炭主體專業學生的招聘,但是人才需求總量有所下降,2016年我院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對口就業率僅為27.6%,比2012年減少了64.6%,下降3.52倍。
2.社會對煤炭行業認可度不高,學生到煤炭行業就業積極性不高
煤炭行業屬于高危和艱苦行業,井下工作環境差、危險因素多,煤礦事故頻發,加上受到社會觀念和歷史因素的影響,社會各界對煤炭行業工作的認可度還不高,存在一定的偏見。特別是近幾年煤礦行業效益不好,部分學生不愿到煤炭行業就業,許多家長也不愿意獨生子女到煤炭行業就業,煤炭行業一線安全管理技術人才出現了短缺和斷檔現象。
3.學院人才培養、專業調整的滯后性
高職院校作為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機構,專業人才培養的周期性與煤炭行業技術革新的快速變化存在矛盾,導致學校人才和專業設置與企業用人需求不一致。另外,高職煤炭安全類專業人才培養與煤炭企業合作力度不夠,造成學校教育與企業用人脫節,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缺乏創新性,存在滯后性。
4.學生專業知識薄弱,對專業的認識不到位
隨著高校擴招,高職自主招生或分類考試施行,高職升學門檻降低,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越來越薄弱,加之部分學生對煤炭安全類專業的認識不到位,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低,導致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不牢固。煤炭企業在用人時采取考試淘汰制,增加了學生對口就業難度。另外,大部分學生過度看重專業對口和就近就業,不愿離開家鄉到外地煤炭企業工作,限定了就業空間,增加了就業難度[2]。
三、高職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對策
(一)發揮政府和社會作用,為煤炭行業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標志著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劉遠等人[3]針對當前煤炭專業就業困難問題,通過專家調研,提出解決煤炭人才培養和就業問題,需發揮政府和行業支持作用,發揮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作用。首先,國家要出臺系列政策助力煤炭行業脫困,在規定煤炭行業限產和解決人員分流的情況下,保證煤炭行業安全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保證煤炭行業安全生產,政府可以出臺引進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的標準和優惠政策,減少或禁止非專業人員的招聘。其次,要加大社會宣傳,提高公眾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吸引廣大青年學子報考煤炭安全類專業,為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
(二)深化煤炭企業內部改革,增加就業崗位
煤炭企業可以根據企業轉型發展需要采取校企合作、定單培養方式[4],在煤炭特色院校培養企業所需的專門人才,設立“定向培養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獎勵有志到煤炭企業就業的優秀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煤炭類專業人才培養良型循環。煤炭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應合理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和中小型企業,增加就業崗位,正向拉動相關專業學生就業[5]。煤炭企業要加強社會責任感,通過煤炭企業內部改革,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應對新能源變革,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兼并重組,關閉虧損煤礦,促進煤炭資源有序、安全、高效、精準開采,提高生產利用率,扭轉煤炭產業虧損局面,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為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6]。
(三)提高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煤炭特色類高職院校要主動適應煤炭企業人才需求變化,及時了解煤炭行業發展趨勢,掌握煤炭行業人才需求結構,與企業建立反饋機制[7],了解煤炭企業對煤炭安全類專業畢業生的評價,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體系,明確辦學定位,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發揮特色辦學優勢,避免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要脫鉤,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要高度重視隊伍建設[8],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技能大師、“雙師型”教師的示范作用。學院要通過激勵政策,鼓勵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技能大師組建協同創新教學團隊,與煤炭企業合作,開展安全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提升教師團隊的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院可定期舉辦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技能競賽,選拔優秀學生參加省、國家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實戰水平、崗位操作技能和整體素質。
要探索就業新舉措,做好就業宣傳和服務工作,讓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具有為我國的煤炭科技事業服務的意識和決心。學院要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資源優勢,完善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多渠道推薦畢業生就業。另外,學院要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社會責任教育,建設創新創業網站,加大宣傳力度,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總結推廣各地、各高校的好經驗好做法,定期聘請學院畢業生中的創業典范或專門的培訓機構開展專題講座、創業咨詢服務等,引領學生自主創業,在校企幫助下成立模擬公司或實體公司,組織學生參加省和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帶動學生就業。
(四)煤炭安全類專業學生應加強自我完善,調整就業觀念
高職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社交活動,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增加自己的就業籌碼。另外,在煤炭行業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高職學生要調整就業觀念,放棄就近就業,調整職業期望值,可以到西部煤礦就業,以增加就業機會,實現多方位就業。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印發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Z].2016.12.
[2]馬鑫民,張曉紅,高潔.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面向煤炭基層就業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8):62-64.
[3]劉遠,俞書偉,楊子江.當前煤炭高等教育發展關鍵因素的調研分析[J].高教學刊,2016(8):10-11,13.
[4]劉玉峰,李建楠,陸繼鋒.煤炭主體專業校企訂單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6):66-70.
[5]楊靜,楊向輝,張光源.我國第三產業就業創造的影響因素——基于14個行業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經科學,2015(6):97-107.
[6]暢軍亮,吳丹.煤炭經濟下行下采礦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對策研究[J].煤炭經濟研究,2015,35(9):57-59,64.
[7]何海翔.政府學校企業聯動:香港高校就業指導的經驗[J].現代教育科學,2012(2):28-32.
[8]李鮮玲,張志平.高職院校煤炭主體專業教師隊伍現狀調研[J].教育與職業,2013(27):82-84.
(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