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
商業銀行養老金融業務,顧名思義,就是銀行內開展的以金融手段支持養老產業,并利用養老金的長期資金供給獲得收益的業務,也是銀行針對人們養老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務和金融產品的過程。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在全世界范圍內居高不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的今天,以金融支持養老,在滿足養老服務的發展的金融需求的同時,對銀行自身結構的完善和銀行的轉型也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養老金融業務的必要性
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養老金融業務的必要性在于:
1、銀行將會從養老金業務中獲得豐厚的利潤
首先,銀行在進入了養老金市場后,其主要收入是管理費用,其通過為客戶提供受托管理、資金托管、資產配置、主動管理等服務收取。商業銀行的養老金業務所獲得的管理費用與基本收入的存貸利差相比,占用的資本更少,從而能夠間接的提高銀行的資本收益率。除此之外,由于養老金自身的特征,其能夠為銀行的資產項目提供低成本的長期資金,這使得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增加、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得到提高,資本回報率也有效提高。
2、養老金業務資金成本低、規模大、穩定性高
養老金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收取管理費用,所以養老金業務的系統風險較小,市場風險較低,而且經濟周期的影響小,這就使得養老金業務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很好地補充銀行傳統業務。除此之外,由于養老金業務客戶群體的特點,所以其穩定性強,這十分切合銀行的穩健的經營理念。
3、將居民儲蓄性存款業務轉為資產管理業務。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儲蓄率居高不下,從一定角度上講,是因為我國的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從而提高了居民的儲蓄意愿。研究表明:社保制度的完善程度與儲蓄意愿反相關。在此時,如果銀行大力發展養老金業務,可以將減少的居民存款重新納入銀行。而且由于居民預防性儲蓄存款轉變成了養老金業務資金,所以原來的儲蓄業務變成了資產管理業務,銀行管理的靈活性間接得到了提高。
4、銀行的廣覆性切合養老金業務客戶群體的特點。
如今,我國銀行網點早已覆蓋了市、縣、鎮,其覆蓋程度要遠遠高于其它金融機構。除此之外,我國的商業銀行和政府、企業的關系也更為密切。從這兩個角度而言,商業銀行能夠很好地切合養老金業務客戶區域廣、客戶分散的特點。并且由于商業銀行的廣覆性,使得其能夠更好的發展養老金業務客戶,能夠為其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養老金融業務面臨的問題
1、創新度不高,專向性不夠
在我國現在的商業銀行中,適合養老金業務的理財產品過少,而且并未專門開發適合的產品、從滿足客戶需求的角度上來講,我國商業銀行并未做到個人客戶的細化分類,產品的設計未考慮到各個類型的投資者如:保障型、融資型、消費型等不同類型。除此之外,我國商業銀行未為老年消費者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并未發揮老年人作為老齡化背景下的消費主力軍的作用。
2、商業銀行沒有獨立的養老金業務板塊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開展養老金融業務,大多采用將其列入公司業務、托管或者零售業務部門內,使得養老金融業務的產品服務,碎片化分布于各個部門中。因此當商業銀行在研發養老金融產品時,需要各部門之間協商合作,但各部門間的協商合作不僅流程繁瑣,而且提高了溝通成本。除此之外,養老金業務的長期性決定了其在短期之內帶來的收益不會十分樂觀,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考核更偏重于存貸業務,所以養老金業務得不到重視,發展也十分緩慢。
3、可能面臨多頭監管問題
養老金融業務的監管機構包括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銀監會、證監會、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因此可能存在存在多頭監管的問題。例如企業年金,其資格準入、政策制定、業務監管、信息披露等工作由社會保障部和人力資源部牽頭負責;銀行的托管等業務的規范運營由銀監會負責;年金的投資運作和監督由證監會負責;養老保險公司參與年金由保監會負責。而且,在眾多機構同時監管的情況下,銀行監管部門在企業年金的監管體系中占有很小的份額。因此,商業銀行發展養老金融業務時需要重視可能面臨的多頭監管的問題。
三、對策建議
1、合理布局養老金融業務,積極申請多種資格,實現多牌照運營
商業銀行應根據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的改革趨勢,要在老年綜合金融服務、養老基金投資管理、社保資金結算、養老產業投融資等多個領域及早布局,可以開展獨立的養老金融業務板塊。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一直參與管理運作企業年金,通過這個過程,對企業年金的運營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熟悉其管理過程。隨著養老金改革和市場化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養老金業務有著更為廣闊的前景,所以商業銀行應該提前布局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公務員職業年金等。并且可以利用自身信息系統、風險控制等優勢,為養老產業提供資金結算、投資咨詢、現金管理等服務。
2、聘任養老金融業務專業人才,重視對養老金融業務的人力資源投入
養老金融業務范圍廣、創新性高,需要專業性強,知識領域廣的專業人才,而且要在精通養老資產管理業務的同時,熟悉財稅知識、公司融資知識、投行業務等知識。除了吸納各方人才外,商業銀行應當重視內部業務部門的橫向交流以及組建外部專家團隊。
3、注重開發創新性產品,增強服務的個性化、多層次性
商業銀行應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重視業務創新。首先,要針對個人養老需求提供個性化、多層次的服務,加強個人客戶細化分類,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同時產品的設計也應當考慮到各個類型的投資者。其次,應當開發基金類養老金融產品,能夠增加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如贖回費、托管費、過戶代理費、轉換費、申購費、認購費等中間業務收入,這對于銀行來說,是一個新的盈利渠道和業務領域。
4、創新信貸管理機制,擴寬養老服務業貸款抵押擔保范圍
銀監會應當根據養老服務業的經營特點,建立適合養老服務業的客戶準入、信用評級、利率定價制度和授信審批,并且要制定專門的養老服務業信貸管理機制,在適當的時機,還可以和行業協會、民政部門等合作,提升信貸服務的專業化水平。而且銀行可尋找對企業或者個人投資設立的養老服務機構發放貸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