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霞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共有六至九級四個級別的目標要求。然而,目前在許多學校,英語閱讀教學僅局限于課堂。由于時間緊、教學內容多,所以課上知識講解得多,閱讀活動開展得少,且形式單調,課內外學生閱讀的內容不外乎課文和輔導材料中完形填空以及閱讀理解練習里面的語段,閱讀訓練也常常停留在做閱讀理解題的層次上。閱讀的信息量小,內容枯燥乏味,帶著濃重的應試教育色彩,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的閱讀技能、閱讀量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現實狀況和目標的差距促使我們去積極思考如何通過多種途徑激活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本文擬從探討信息技術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整合策略的角度討論如何全方位、立體化地幫助學生開展閱讀實踐,拓寬閱讀面,加大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
1 對信息技術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整合的理解
整合是對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學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諸要素的作用、聯系及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產生聚集效應。這種整合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使各種教學要素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發展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對待英語閱讀的積極情感態度,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2 信息技術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2.1 將信息技術作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工具。教師在研究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聲像俱備、容量龐大的優勢,適時呈現教學內容,展示課堂語言實踐活動材料,鏈接教學環節,營造濃厚的課堂英語氛圍;通過調動多種感官綜合刺激學生大腦,激發學生參與活動、開展閱讀的積極性,使課堂閱讀教學快節奏、大容量、有層次、高效率地進行。使用的方式主要有:①在閱讀開始前呈現與閱讀材料主題內容有關的文字、圖片、動畫,影像、聲音等素材,補充相關主題的背景材料,幫助學生熟悉話題,預測內容,預測詞匯,明確閱讀目的,激發學習興趣和欲望,為閱讀的開展做好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和情感態度的鋪墊。②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課件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如略讀、找讀、填表、連線、排序、補全信息、判斷真偽等,逐層深入地掃除語言障礙,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脈絡,把握主旨大意:③在閱讀結束后通過課件呈現課文要點、關鍵詞、引導詞,幫助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轉述課文內容等準交際活動內化所學內容;通過展示與閱讀主題相關文字,影像材料,引導學生進一步開展討論、辯論,交流思想,在真實交際中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2.2 將信息技術作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課程資源開發工具。利用信息技術開發課程資源可以擺脫課本是閱讀材料主要來源的局限性,利用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源來豐富封閉、孤立的課堂教學,增加語言輸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①教師可以發揮備課組、教研組大集體力量,分工協作,圍繞教材中的各個話題,在網絡上收集與之有關的閱讀材料。對收集到的語言材料要進行篩選,分級,力求能為各個層次的學生提供難度適中、梯度明顯的閱讀內容。經過分類、挑選的材料要按照體裁、題材整理,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選擇閱讀。如電子閱讀材料在某一方面不能滿足要求,還可以將所選到的優秀書面閱讀材料輸入電腦,作為補充。最后將收集、整理的內容統一存儲在學校網站上,提供學生自主訪問,選擇使用。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在留言板上告訴教師,有專人定期解答疑難問題。②教師通過搜索引擎在網絡中尋找適合高中生的英語學習網站,向學生推薦,與此同時,可以組織英語基礎較好、使用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將在網絡上讀到的好文章收集起來,推薦給教師和同學,進一步擴充閱讀資源庫。對這些學有余力的同學來說,收集網絡資源使他們閱讀的興趣、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對其他同學來說,不僅獲得了共享的資源,而且好奇心和不甘落后的進取心也使他們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同時教師的工作壓力也有所減輕。
2.3 將信息技術作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測試工具。從目前情況看,學生在課內外閱讀實踐的過程中最希望看到的進步以及最激勵學生不斷努力的因素還是考試中成績的提高,尤其是在最終的高考中能取得優秀的成績。從閱讀測試的角度看,信息技術為測試提供了容量巨大的存儲工具和高效的選題、組卷、統計和分析工具,如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1 教師將收集、存儲的閱讀試題首先按難度分級,可以按學期分成六個等級。然后將分級的的試題對照《課程標準》和高考要求,按以下類別進行分類:①題材: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人物等;②體裁: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③技能要求:略讀、找讀、預測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實和觀點、猜測詞義、推理判斷、了解重點細節、理解文章結構、理解圖表信息、理解指代關系、理解邏輯關系、理解作者意圖等。
試題分類后存儲在學校網站上,供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進行自測。學生自己檢查完答案后如有問題可通過留言板向教師提問。
2.3.2 在課堂測試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使用標準答題卡,由計算機統一閱卷后,利用分析,統計軟件,如“大方表格”,統計出各體的錯誤人數,各選項的錯誤人數,每位學生的錯誤情況等詳細信息。教師通過分析統計結果,找出學生存在的個別問題和共性問題,在課上有重點地進行評講,課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確定下一步的閱讀訓練重點。計算機閱讀、統計、分析省時、省力又全面,將教師從機械的作業批改中解放出來,節省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從而能有精力研究如何改進教學。
3 實施信息技術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整合策略對教師的要求
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加強學習。首先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學習《課程標準》,明確新課程對閱讀教學的要求,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學習電腦操作知識,網絡知識和教學軟件運用知識,提高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充分發揮學校硬件的作用,為教學服務。另一方面教師要在工作中加強研究,大膽實踐。要通過參與相關研究課題,上研究課,研究教學案例等途徑積極地、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研究整合過程中如何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有益于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教學策略的開放性英語閱讀教學環境,不斷建設、充實與課堂教學相配套的閱讀教學資源庫,優化閱讀教學模式,增強整合的正向效應,使信息技術和閱讀教學的整合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種“融合”,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推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