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生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加以思考并回答,這是傳統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這一做法,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變成被動接受的“知識容器”,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成長,而要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那就要充分讓學生質疑問難,實現他們的主體性發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可能有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提升過程,才會有擷取信息、對比分析、綜合疏理的探究學習行為。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但要弄懂所學內容,重要的是有所發現。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環節時,要依據語文學習的規律,創設情境,啟發鼓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就杜郎口中學,洋思中學的改革來看,無不突出了這一點,給我們樹立了極好的榜樣。下面就本人在多年教學實踐中對如何讓學生質疑問難、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做法給以闡述,以期共同交流提高。
1 讓課堂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自主性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初始階段,它集中表現為自尊、自立、自決、自強等自我意識,符合實際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體驗和主動的調控能力,它是學生質疑問難的思想基礎。它這方面的能力在語文課堂中集中體現在讀、說、寫等的自主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現自主性,要真誠地尊重學生,為學生的學習、思考和發現留下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釀造一個良好的“我學習,我做主”的課堂氛圍。比如,在接觸一篇新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至于學生選擇什么方法完成讀通課文、大概感知內容的初讀任務,就要讓學生享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利。有的同學可以選擇和同學分工朗讀,有的也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描寫生動具體的段落仔細閱讀,有的同學也可以選擇自己認為難以讀通、理解模糊的句段來讀,從而使學生在初讀課文中,根據自身情況,自我調整,采用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達到認識的提高,成功的體驗。再比如在習作課中,針對某一習作訓練要求,要讓學生有命題、選材等方面的充分自由,讓學生表達出最真實、最急切想表達的內容,采用的表達方式可以讓學生運用從說到寫,說寫結合、記錄觀察、描繪想象、仿寫范文等,只要是學生樂于應用的方式都給以鼓勵,讓學生在自由馳騁的思想空間里表達心聲,實現習作能力的提高。學生有了選擇課堂學習的自主性,學生便有了質疑問難的意識和內容,從而為學生的主動質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讓學生質疑問難,體現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的主動性主要表現在學生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強的競爭意識,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主動積極的參與態度,以及很強的社會適應性。具體到語文課堂學習中,就是要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在質疑中,實現主動性的發展。
2.1 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學生有了充足的學習自主性,通過自學發現、合作交流就會有許多心中的疑問油然而生,教師需要鼓勵幫助讓學生提高勇氣,敢于提出問題。當然,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難免“不挨弦”,甚至“鬧出笑話”,但既是這樣,教師也要加以鼓勵,堅持引導,絕不能潑冷水、諷刺挖苦。
2.2 要引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為了讓學生逐漸學會研究課文,提出問題,發揮其主動性,教師要多給學生些鼓勵性訓練,要多用“你認為學習了這篇課文,知道了些什么,對同學們說一說。”“你有什么不懂得地方,說出來,讓大家聽一聽,共同解決。”這樣的啟發引導學生。
2.3 要給學生創設質疑的最佳空間。在課堂中給學生創設質疑的最佳空間,就是要克服教師的“多講”和教師的提問“滿天飛”。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寬松的環境,良好的氣氛,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思維之窗,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所以,學生思想活躍不活躍,善不善于質疑,敢不敢于質疑,完全取決于教師給不給予他們自由的空間。
2.4 要啟發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學生善于發現問題,促進了思考,但提出問題并不是目的,啟發學生學會積極思考,主動地解決問題才是關鍵,才能更進一步地促進思維的發展,體現其主動性。學生能否正確理解和解答問題,這是一個能力問題,這種能力需要老師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方式進行川練和培養。同時要科學地點撥啟發,使學生自我動腦思考。因為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發現的問題,印象深刻,不易忘記。比如,《體育課》一課的學習中,學生發問:“涅利爬到了橫木頂上,他會感謝誰?”面對這個問題,我就引導學生去認真學習課文,找出涅利自身情況和他爬橫木的過程、心里活動,讓學生自己體會。然而這樣的過程遠遠不夠,讓學生合作學習,才能使認識再提高。然后,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探究戍果與同學交流,找出答案、結果。學生交流后,針對“應該感射誰”,就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在辯論中他們各有取舍,最后琉一了思想,理解得非常到位。這種合作學習,因為討論,或同桌,或小組,學生不僅最容易明辨對錯,而且糾正自我看法也最富有民主性。就學習中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語言的發展而言,更富有靈活性、普通性。合作學習也往往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最為高漲,只要引導得當,許多問題的解決也就會水到渠成,也就是這種方式,學生互相最容易“潛移默化”,接受對一個問題的認識理解會最有效、最便捷。
3 放飛學生的想象翅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學生的創造性,是學生對現實的超越,它不僅表現為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而且表現為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就語文學習而言,教師要利用課堂這塊陣地,在教學中不失時機的利用兒童好奇、愛看、好問、愛嘗試的特點,憑借課文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聯想和幻想,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增加學生學習的創造性和實踐性。比如,在學習《頂碗少年》這篇課文后,我就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頂碗少年又一次來到上海大世界露天劇場表演,身邊也沒有白發老者,他會怎么想?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寫下來、組內交流體會。這樣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寫出了很精彩的內容,從而實現了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創造性理解,受到了教育,受益終身。
總之,能通過讓學生充分發揮其自主性意識,把他們的質疑作為放置山頂的目標,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攀登過程,得到親身的體驗,在體驗中塑造他們“做一個成功的學習者”良好的態度、情感、理想和信念,以達到最終實現他們語文學習的創造性飛躍、實現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長遠目標,這是今后語文課堂中需要努力實施的步驟,鞏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