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華麗+張媛媛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的發展時期。嚴峻的就業形勢,快速增長的大學畢業生數量,讓高校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才能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育水平。《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作為與大學生學生生涯、就業創業生涯相聯系的重要橋梁,高校如何設立科學合理的體系并進行適應社會轉型發展需要的課程改革,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完善就創業指導課程,激發課程改革活力,適應國家新形勢,開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關鍵詞】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 課程改革
隨著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的逐年攀升,以及社會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化探索,大學生不得不去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而改革當前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幫助大學生培養自主創業意識與積極就業的觀念,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對學生自身發展、高校持續發展、社會穩定發展有積極意義。我們若要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就要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就要完善高校就創業指導課程,加快教育教學課程改革,強化實踐教學,促進高等教育更好的服務于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
一、高校《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的不足點
(一)課程理論內容過多。當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大部分都側重于理論教學,缺乏實際操作機會和實踐教學課程。因為高校沒有并沒有建立專業的就業與創業課程教學體系,沒有對課程進行細致的規劃安排,這些課自然就會顯得枯燥無味。而且高校訂購的教材上都是一些零散的資料和翻譯的國外教材,甚至只是一些籠統的就業與創業的步驟和方法,缺乏專業的內容。沒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自然很難對學生產生吸引力;沒有實踐案例的詳細講解和體驗式的實踐活動,學生的接受度自然也不會很高。
(二)教學師資實力不強。當前部分高校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師數量較少,質量較差。雖然有的高校成立了就創業指導中心,但是卻沒有專業的教師授課。可以說目前這些指導中心的授課教師大部分是學生輔導員、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甚至是其他專業課的授課教師,他們沒有經過專業機構的培訓,對最新的就創業信息不夠了解,在課上只能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按著教材念一遍內容,卻無法展示給學生更多的實際經驗,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創業指導課程教學的效果自然不明顯。
(三)學生創業意識薄弱。在很多大學生的固定觀念里,安定的生活是第一選擇。據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畢業生選擇按部就班的進入職場生活,而且更傾向于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里的穩定工作。面對有風險、還無法預知結果的創業選擇時,大學生們顯得毫無信心同時也缺乏相關技能和經驗,所以只能“隨波逐流”的就業或者考公考研,這就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們缺乏自主創業意識。另一方面,高校的創業課程授課內容單一,校園創業氛圍不濃厚,創業教學系統不完善,也會造成大學生對創業課程缺乏興趣。
(四)高校重視程度不高。高校的大部分領導和教師都認為,學生只要學好專業知識就可以了,沒有將就創業指導當成主流教育體系的一部分,認為就業和創業是學生自主自發的事情,不需要學校進行指導,這就造成高校對就創業指導的重視程度不高,只是形式化的開設一兩周的課程,缺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學的合理的就創業指導課程體系。
二、完善課程改革應采取的措施
(一)增加實踐操作機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理論內容可以增加創業資源、創業思維訓練、就業創業計劃等各個方面,除此之外,授課內容、信息應該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高校還要盡最大努力為大學生提供模擬演習基地、實習基地、創業園等實用性強的活動陣地,讓大學生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讓大學生們投身實踐中去,才能看到學生們是否吸收了理論知識,教師的教學工作是否有效。高校還可以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從傳統的試卷考試轉變成對學生實踐技能的考核。這樣,大學生們就不會僅僅為了拿到學分去死記硬背理論知識,而是主動地去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培養起自主創業的興趣和意識。
(二)增強師資隊伍力量,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常言道,“名師出高徒”,教師在就創業課程改革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指導就創業的教師,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和豐富的經驗。這就要求就創業指導中心的教師在給大學生授課前應接受專業機構培訓,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當然高校也可以選擇聘請社會專業人士到校工作,增強學校就創業指導中心師資隊伍的力量。陳靜曾說過,在就創業指導過程中,實踐教學里建立起平等交往、主動對話、相互理解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只有雙方關系融洽,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教師與學生才能共同進步。
(三)培養學生創業意識。除了刻板的灌輸就創業理論知識,高校可以通過開設與就創業有關的專題講座、邀請創業成功人士來校分享經驗、組織創業技能競賽、對有創業想法的學生進行單獨指導、獎勵創業實力優秀的學生等方式來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活力。創業意識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培養樹立的,除了學生自身要有堅持不懈學習的意志、敢于創新的思維,還需要高校、教師給予耐心的鼓勵和引導。有了學校、教師的支援做堅強后盾,大學生們就不會太排斥創業,從而可以慢慢培養起自主創業意識。
(四)提高高校重視程度。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學管理處對學生就創業不夠重視,總覺得專業知識的授課應該擺在第一位,所以沒有對學生未來長遠發展提供實際性幫助和扶持。但高校作為學生吸取知識的主要陣地,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配合好國家政策對就創業指導課程進行改革。首先,高校應改變傳統觀念,把就創業指導課程放在與專業課程相對平等的位置,對課程授課教師或者硬軟件設施做好安排和配備工作;其次,高校可以盡力去爭取政府或者企業的支持,讓學生創業有制度保障,與有發展潛質的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獲得更多創業資本和學習機會;再次,在校園里加大對就創業的宣傳力度,利用自身擁有的資源,比如通過廣播、講座等途徑宣傳創業相關知識和信息,營造積極創業的良好氛圍,讓學生更近距離接觸創業;最(下轉215頁)(上接237頁)后,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校也要跟上時代潮流,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一個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的信息平臺,學生在平臺上收集信息、互相交流,這樣學生就可以及時有效的接受信息然后進一步制定創業計劃,企事業單位也可以在平臺上與有創業意向和能力的學生進行交談,為自己的單位尋找人才,這可以說是互利共贏的方法。
三.總結
就業指導與創業基礎課程可以讓大學生培養創業意識,了解職業信息,認清就業形勢并科學定位自己的發展方向,其作用至關重要。所以,面對當今社會快速發展以及人才濟濟的嚴峻就業現狀,課程改革是高校教學計劃中必不可免的過程。政府、高校、教師與學生都應該做好思想準備以及詳細計劃,完善課程改革,開創共贏局面,從而提高高校自身知名度,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巍,劉冰.試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改革[J].現代經濟信息,2016(21):390-391.
[2]桂元.高校在促進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角色研究[J].學理論,2015(04):157-158.
[3]黃靜宜,李松.高校深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途徑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22(6):7-9.
[4]蔣莊.深化高校創業教育改革的新舉措[J].亞太教育,2016(08):115.
[5]陳靜.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1(5):81-83.
作者簡介:唐華麗(1982-),女(漢族),湖南東安人,湖南科技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張媛媛(1994-),女(漢族),廣西北海人,湖南科技學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