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鋒
【摘要】重慶市璧山區把建設“重慶城市發展新區統籌城鄉先行區”作為發展戰略目標之一。近年來,璧山大力實施“全域景區城市”建設,努力挖掘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的支撐點和增長點。璧山既著力建設“綠城、水城、古城”,又努力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璧山的大膽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和經驗,可資借鑒參考。
【關鍵詞】現代農業 休閑 旅游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對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拓展旅游業發展空間具有重要的意義。2015年,璧山確立了建設“全域景區城市”發展戰略,努力打造“重慶郊區旅游的優秀目的地”,著力建設“綠城、水城、古城”同時,注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及經驗,可供參考借鑒。
一、璧山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統籌規劃缺位
一是參與主體多,但各自為政。璧山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基本上是以企業、業主、農戶自主開發,未能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合力,不能提供集中集群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產品體系,不能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旅游品牌。二是缺少整體規劃。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由于能力局限,忽視前期深度調研和整體規劃,發展隨意性較強,市場定位不明,項目設計雷同,布局不盡合理,功能不配套,簡單仿效,粗放經營,存在突出的無序性和盲目性。
(二)產業支撐乏力
一是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關鍵認識不清。許多人誤以為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要么是“請城里人到鄉下走一走,看一看”要么是“辦個農家樂,讓城里人吃吃飯打打牌”,在實際建設中,讓游客參與、體驗的項目很少甚至沒有。這導致休閑旅游內容不豐富,產品單一,缺乏吸引力,不能吸引回頭客。二是不注重農業產業鏈條完善,導致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受季節和自然因素影響較大。璧山過去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建設大多利用農作物花期和果實成熟期吸引游客,如八塘鎮櫻桃谷、大興鎮葡萄風情園等。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應致力于完善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商品—禮品—體驗品”的轉變、增值。
(三)管理體制滯后
一是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缺乏明確界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興起時間非常早,有資料記載,意大利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就成立了“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近年來,國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方興未艾,但對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內涵外延及品質要求、環保要求遲遲未能明確。二是多頭管理,造成管理缺位或政策沖突。目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多頭管理,造成了實際上的管理不到位,政策、制度、行業管理等無法統一,而單個業務部門難以牽頭組織實施相關發展規劃,導致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處于自發和無序發展的狀態。
(四)扶持力度不夠
一是沒有專項扶持資金。投資者無力興建道路等基礎設施,政府通過產業補助資金建設的基礎設施往往又達不到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要求,導致許多相關的道路、配套設施等軟硬件設施較差,有的地方旅游車根本進入不了。二是缺少優惠鼓勵政策。現有的扶持政策只是從農業產業角度進行扶持,缺少鼓勵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的專門政策,激勵力度不夠政府的引導作用難以體現。三是用地問題未能解決。目前土地問題是制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的突出政策性因素。必輔助設施建設以及規模擴大都受到土地要素制約,以致于項目建設中的建筑物多數系違章建筑。
二、璧山區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探索及經驗
(一)統籌規劃,打造“主題農業公園”
璧山引入“主題農業公園”概念,在璧北10萬畝蔬菜基地、璧南10萬畝果木基地和璧西5萬畝果木基地觀光帶基礎上,統籌建設現代農業園區。一是建設“綠色蔬菜主題公園”。分別圍繞璧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蔬菜核心種植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春海花鄉生態休閑農莊、云霧山櫻桃谷等景區(點),拓展蔬菜產業的休閑觀光功能,建設“綠色蔬菜主題公園”。二是建設“精品水果主題公園”。圍繞璧西沃柑科普教育基地、福祿山莊、衛寺蜜柚種植基地、露德堂、璧山葡萄風情園等景區(點),建設“精品水果主題公園”。三是建設“特色苗木主題公園”。圍繞璧南翰林山莊、渝西苗木基地、稻菜輪作示范園、三合茶葉種植基地、歐洲月季觀賞園、禹王觀戲臺、謝唯進故居、登云坪涼傘云遮、漢代畫像石棺遺址等景區(點)建設“建設特色苗木主題公園”。
(二)突出重點,狠抓產業鏈條完善
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是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基礎是農業,關鍵也是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要取得好的發展,必需依托原有的農業發展基礎,深入挖掘當地農業的特色、特點,豐富和完善農業產業鏈條。璧山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項目建設從農業資源、生產條件、季節特點、經濟狀況出發,結合“主題農業公園”規劃,打造一批集精品農業生產、科普教育、農耕體驗、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農業園區;注重“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開發獨具特色農業產品,積極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業,形成了我區集“游、玩、吃、住、購”為一體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特色。
(三)規范發展,構建質量管理體系
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要健康發展,核心是提高服務質量。璧山著力通過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實現規范管理,為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保駕護航。一是明確建設標準。璧山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項目(農家樂、美麗農莊等),在經營環境、硬件設施等方面制定統一建設標準,實行劃分等級經營。二是明確服務標準。璧山對接待規范、客房服務、餐飲衛生、安全保障、游樂區管理等方面,制訂行業管理標準和服務管理辦法,做到對標管理、有章可循。三是注重人員培訓。璧山針對農業勞動力素質能力特點,大力開展農藝知識、菜肴烹飪、食品衛生、安全生產、誠信意識、森林防火等方面培訓,提高了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和服務水準。
(四)強化組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協調配合、聯動協作。璧山狠抓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保障機制建設,強化組織領導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立休閑旅游農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領導任組長,整合農業、旅游、工商、稅務、財政、宣傳、金融等部門力量,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宣傳。二是實施多元化投融資政策。財政部門安排專項資金或設立專項基金,列入年度預算,采取定點投入、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方式,重點扶持特色明顯、運行規范、前景廣闊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項目,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三是創造寬松發展環境。璧山積極創造寬松政策環境、輿論環境、社會環境、服務環境,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民營資本和外來資本投資開發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項目,建立起“政府扶持、業主為主、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四是零活的用地政策。璧山農業部門積極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按照“自愿、依法、有償”的原則,采取轉讓、出租、互換、入股等形式,推進土地規模經營。五是明確的考核獎勵政策。璧山把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列入有關職能部門和鎮街經濟發展目標任務考核體系,對成效明顯、成績突出的鎮街,示范作用大的項目和誠信經營、規范服務、增收明顯的典型業主,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