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亞華
“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價值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人腦對物體的方向、距離、大小和形狀產生知覺,形成表象及在形成表象過程中所進行的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標準》)中對空間觀念的主要表述為:根據實物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以“圖形與幾何”知識為載體,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呢?
一、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空間觀念形成成為可能
在“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有效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遵循兒童認知發展規律,創設有利于發展兒童空間觀念的學習情境,以“問題情境——體驗建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教學模式展開。將相關問題情境作為學生了解知識、學習知識的有效切入點,及時捕捉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良好的空間認知經驗、體驗、感悟,因時制宜地建立并形成空間觀念。
二、聯系生活,借用生活經驗,是空間觀念形成的基礎
新課程倡導關注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生活經驗是幾何學習的起點。兒童處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玩各種積木或玩具,使用各種生活用具,接觸自然現象,這些都蘊藏著豐富的空間知識現實原型,都是寶貴的學習資源。只是兒童還沒有足夠的機會、能力用語言表述他們的發現,而有的也只是一些沒有系統性和條理性的模糊概念。所以,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立足學生的經驗基礎,提供豐富的現實原型,拓寬學習背景,幫助學生積累感性經驗,為建構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豐富的經驗。
如此,具體的生活現象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比較、猜測、想象等,聚集直角的感性經驗,學生的空間經驗得到補充和概括,培養了直覺思維和聯想能力。學生在感知過程中對直角有了鮮明、準確的把握。
三、通過觀察和操作,儲備大量的空間表象,為空間觀念形成提供豐富的素材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順序、持久的視覺活動,在幾何知識學習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小學生獲得空間形象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觀察中,學生逐步獲得有關幾何形體的表象,促使學生建立起正確的幾何概念,從而促進良好空間觀念的建立。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做的過程。這個做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象、推理、驗證、思考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從而建立起相應的空間觀念。小學生好動,觸覺靈敏,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動手操作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去接觸各種物體,形成正確、清晰的空間表象。
學生學習幾何知識時,往往是從對具體事物的感知出發,先獲得清晰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幾何形體的特征,形成正確的概念。由此可見,儲備表象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前提。因此,在教學幾何知識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數一數、想一想、畫一畫、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等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建立幾何圖形清晰、豐富的空間表象。當學生儲備了一定數量的空間表象,空間觀念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想象與比較,是建立空間觀念的關鍵
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表象之后,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將形成的空間表象進行想象與比較,即透過想象與比較厘清表象蘊含的本質。因為學生只有充分認識了圖形的本質特征,并用精練的語句表達出來,才能形成精確、抽象的概念,才能真正運用概念進行思考,從而建立起比較理性的空間觀念。其實,想象與比較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對空間表象進行梳理、內化的過程。只有經歷內化的過程,才能建立鮮明的空間觀念。
空間想象依賴于空間感知,只有學生對幾何形體特征有了充分的認識,空間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虛實結合,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從而有意識地完善學生腦中的空間觀念。事實上,能夠在頭腦中想象出圖形,是學生空間感比較強的反映。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生空間想象力的訓練,讓學生養成一種能夠自覺地將實物抽象出圖形,并在頭腦中清晰地顯示圖形的框架,能將這些圖形進行拼擺、組合、加工的能力。
比較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互有聯系而又有差異的知識,分別進行分析、區別、鑒賞和歸納,辨析異同、把握特征、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法在幾何概念的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運用比較法可以很迅速地找出某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優化學生腦中已經存在的空間觀念。
五、反思總結是鞏固提升空間觀念的重要手段
皮亞杰認為,把活動原則實施于教學過程,就應放手讓兒童去動手、動腦探索外物,獲得豐富的邏輯、數理經驗,并通過反省的抽象,逐步形成、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所以,完成數學建模,獲取知識后,還要重視反思意識和總結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獲得的結論、特征、方法更為深刻,進而內化為一種穩定的、清晰的知識結構,有效地提升空間觀念。
總之,空間觀念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幾何知識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其概念,了解其形狀,運用其公式,即所謂的“形”,更重要的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股“神”,即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兩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