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寬
【摘要】消費,這一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在2016年對GDP的貢獻率達到了64.6%。文章提出了增加消費需求的解決措施有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加強社會醫療保障以釋放老年群體消費力。
【關鍵詞】消費水平 人口結構 收入分配
一、緒論
研究背景與意義:消費,作經濟增長的重要要素之一,近年來已然成為中國經濟的頂梁柱,根據商務部發布的2016年中國消費數據,2016年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實現了快速增長,消費支出對中國GDP的貢獻率達64.6%,比2015年增加了4.7%,消費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本文也就從對中國未來經濟的決定性因素—消費入手,研究影響消費的因素以及如何對消費產生影響。
二、理論基礎及指標選擇
(一)總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老齡撫養比
由Franco Modigliani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說(LCH),居民會考慮其一生的所有可能收入,并以此來規劃自身的消費支出,以達到最優分布與效率最大化。生命周期假說指出居民的當期消費不再由當期收入決定,而受其一生預期收入的現值約束。每個人在任何時刻上的消費決定都是其在生命的不同時期所形成的消費最優規劃。
(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收入對消費有決定性作用,根據凱恩斯的絕對收入理論,收入越高的人,自然消費支出也會越高,但消費的增加隨收入提高的比例會隨之減少,這就是邊際消費效用遞減。所以實際消費是實際收入的穩定函數。
(三)收入分配差距 - 基尼系數
收入分配對消費的影響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將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分為富人和窮人,由于富人本身擁有較多財富,所以富人的消費邊際效用比窮人低。根據絕對收入假說,和窮人相比,當富人的收入水平增加一個單位,消費水平的增加量會更小,所以說貧富差距的變化會提升或者降低社會整體的消費水平。
三、數據與模型構建
(一)回歸數據的來源及選擇
本文選取了1990-2010年全國各省城鄉的樣本數據,覆蓋了盡可能多的樣本數量以及我國有效需求開始不足的1997-1998年。其中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指標來衡量城鎮與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總撫養比、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三個變量來代表我國目前的年齡結構。
(二)消費回歸函數的構建
面板模型可以表示為:
其中,cons表示城鎮或農村人均消費水平,in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家庭純收入,dr表示城鄉撫養比(總撫養比為td、少兒撫養比為cd、老齡撫養比為ad),gini表示基尼系數。i,t分別為截面與序列數據。β為回歸系數,C+αi+γt 為截距項,αi度量個體之間的差異,而γt 度量時間的差異。εi,t表示被忽略的隨個體和時間變化的因素。
四、回歸分析
(一)中國城鎮人口老齡化與消費關系
(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在0.1%顯著性水平上與消費成正相關,其系數為0.889,即城鎮居民每增加1個單位的收入,就會增加0.889個單位的消費。
(2)固定效應模型下總撫養比與基尼系數在所選模型中不顯著,未能通過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
(3)老齡撫養比在0.1%顯著水平上與消費成負相關,即老年人口在我國總人口中的占比越高,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將顯著下降。
(4)少兒撫養比在1%水平上與消費成正相關,即少兒人口的增加將對城鎮居民的消費有著正向促進的關系。
(二)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與消費關系
(1)總撫養比在0.1%顯著水平與消費成正相關,及少兒與老齡人口在社會總人口中的占比越高,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將明顯升高。
(2)人均收入在0.1%的顯著水平與消費成正相關,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每增加1個單位,就會貢獻0.909個單位的農村居民消費。
(3)基尼系數不顯著,未能通過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
(4)老齡撫養比在1%顯著水平與消費成負相關,與城鎮結果相似,即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會減少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
(5)少兒撫養比在0.1%顯著水平與消費成正相關,與城鎮結果相似,即少兒人口占比的上升將顯著提升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
五、結論與建議
(一)收入與消費的關系
由絕對收入假說理論,消費與當期收入滿足Ct=λ(Yt)的關系,而人們的消費傾向呈現遞減趨勢,即隨著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每一單位的收入增加能貢獻的消費在逐漸減少。即便如此,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總體上仍然呈現正向相關關系,隨著收入水平的改善,居民將把更多的錢用于消費支出。
(二)老年撫養比與消費的關系
近年來,我國面臨著老齡化加劇的問題,老齡人口的增加不僅將影響我國生產力,給社會福利造成更大壓力,也對我國的消費水平有抑制作用。針對以上特點,一方面我國應適當培養老年人的消費意識,保障老年人的消費者權益,并鼓勵發展符合老年人消費特點的產業,如營養、保健、旅游業等;另一方面,在為老年人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的同時,也要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加強社會醫療保障以減輕老年群體對養老的顧慮將成為釋放老年群體消費力的重要切入點。
(三)收入分配與消費的關系
以基尼系數表示的收入分配對消費均無顯著影響,對此現象有如下兩種可能解釋:一方面,這反映了富裕和貧困兩個階層的邊際消費傾向發生了變化。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消費項目變得更為豐富,富裕階層在滿足自身基本生活需求后仍有對其它消費品的需求,如私人飛機、游艇、奢侈品等,其消費占收入的比重相比以前或有提高;而低收入階層也能基本滿足生活需求,并有一部分收入用于儲蓄,邊際消費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弱。
生活條件的改善與物質條件的豐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釋收入差距對我國消費水平影響的不顯著,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基尼系數的估算值仍存有較大爭議,本文盡可能保持了估算數據方法的統一性,但仍然無法避免因調查樣本不同等產生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