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霈



一、工程簡介
M5/E271明斯克-戈梅利公路連接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是跨歐洲交通走廊的一部分。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白俄羅斯承建的M5/E271公路改擴建項目(日洛賓-戈梅利段,K208+660-K295+400):
開工日期:2013年1月4日;竣工日期:2014年12月24日;項目合同工期:36個月;實際實施工期:23個月;建設單位:戈梅利州公路局;設計單位:白俄羅斯國家道路設計院;出資方:中國進出口銀行及白俄羅斯政府財政;合同總價:4億美元(匯率折算后為272,800萬人民幣),其中包括項目建安費用239,056萬人民幣;技術設備采購費用23,418萬人民幣;業主費用10,326萬人民幣。
二、工程概況
項目合同模式接近P-C項目,設計、施工均采用白俄羅斯規范和標準,道路技術等級為白俄最高技術等級I級。全長86.54KM,共有橋梁15座,橋梁總長度為2194m,采用鉆孔灌注樁和打入樁基礎,鉆孔灌注樁直徑120cm,打入樁直徑為40cm*40cm和35cm*35cm,主梁為預應力混凝土T梁和鋼板梁,其中第聶伯河大橋為該項目的重要結構物,大橋全長448.6米,主梁為連續鋼構桁梁,采用頂推施工技術,主梁由八跨組成,各跨的長度為33+42+63+84+84+63+42+33米,為方便通航要求,兩主跨上方和主跨墩柱柱體上方各建一套船舶信號系統,以及安裝橋梁照明設備,該橋共用鋼材2546.7噸;過境城鎮路段共有地下人行通道5道、車行通道1道、森林路段設有1道動物專用通道;路基總寬度27米,路面寬度20米,平均填高3米,填方量約700萬立方米,路面結構層由下而上分別為77cm砂墊層,53cm至61cm機軋碎石基層,8cmII型瀝青混凝土,8cmI型瀝青混凝土,4cm瀝青磨耗層;道路交通工程及其它附屬工程。
三、工程特點
所實施項目道路全線森林覆蓋率及地下水位較高,導致的部分段落積水嚴重,腐殖土層較厚,軟基較多,路基處理需要復雜的技術工藝和較高的施工水準。白俄羅斯位于高緯度地區,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漫長的冬季讓項目本就緊張的實施周期變得更為緊湊。
鑒于白俄羅斯特殊的地質條件,工程施工過程因地制宜,秉承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施工理念,針對工程特點、難點、關鍵點,我方采用了如下值得特別關注的技術改進措施:
(1)針對項目所實施道路全線森林覆蓋率及地下水位較高,導致的部分段落積水嚴重,腐殖土層較厚,軟基較多的問題。我們在道路全線均設置了77cm 的砂墊層,該砂墊層可有效防止水分滲透對結構層的損害,改善土基水穩狀態,增加結構層穩定度,延長道路使用壽命。而在中國,我們只對路基經常處于潮濕和過濕狀態的路段,以及季節性凍融地區產生凍融危害的路段設置墊層,
(2)冬季,我們適時調整施工進度,以應對緊張的工期。主要進行15座橋梁,特別是項目重點控制工程——跨第聶伯河橋的上部結構施工。我們用篷布將施工段封閉起來,采用大功率加熱設備升溫,將溫度保持在16攝氏度以上,繼而進行澆筑和養護。
(3)為降低公路分隔森林對林中野生動物活動遷移造成的影響,我們在M5項目森林段落還特別設置了動物通道。體現了歐洲項目施工特別注重環保、科學可持續的和諧發展理念。
(4)M5項目的重點控制性工程——跨第聶伯河大橋,總跨徑448.6米,共8跨,最大跨徑84米,166根樁,采用柱式橋墩。主梁為桁架結構,兩側設有高強鋼腹板及翼緣板,無頂板與底板,拼裝時全程通過超聲波探傷檢測。采用頂推法施工,分5段頂推,在兩條滑道上對稱安裝兩套水平的頂推千斤頂,通過鋼絞線與固定在梁尾的拉錨器連接,千斤頂以3-5km/h連續牽引,鋼桁架在滑道上滑進,同時監控其縱向軸線位置,在梁體偏移較大時加大偏移側千斤頂的頂推力,逐漸調整,保證梁體的縱向軸線位置,同時依靠每個橋墩臨時支座上設的糾偏裝置,可以及時糾正頂推過程中引起的偏差沿設計軸線連續頂推至設計樁號,最終落梁就位。
四、管理亮點
在項目實施期間,M5項目經理部嚴格按照設立的創優質工程的目標,要求在建分項工程一次合格率100%;分部、單位工程交工驗收合格率100%;單位工程竣工驗收率100%;業主滿意率100%。
建立第一管理者全面負責的質量保證體系,形成強有力的質量領導機構,實行質量管理責任制,認真劃分各部門的質量職責,把質量控制目標分解到不同的施工層次中,充分發揮施工人員的積極性,開展全面、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根據計劃及設定的目標在施工過程中組織開展各種質量活動,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項目質量策劃、《創優規劃》的落實,強化“三檢”制度,做好常規質量檢查,組織開展“QC小組”活動,并負責活動情況的登記和上報工作,組織技術測試人員對已完工程進行質量審核和評定,檢查各分包商質量管理措施實施情況;定期分析施工過程中存在質量薄弱點,有針對性地預防和改正;按規定上報優質樣板工程等資料;及時按業主工程師要求糾正和處理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
在質量管理過程中,項目部充分發揮中、白雙方工程師的能力和作用,保證現場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項目部聘用當地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組成質量監控小組,配合業主工程師,監督與控制施工過程中的關鍵點。同時,組織中方與白方工程師相互學習與研討質量控制過程中的方案與方法,實現管理能力互補,共同尋求最佳管理方案,逐步完善管理過程。經過共同的協調與配合,已經形成完善的管控體系,每一道工序必須經過分包商的自檢,質量監控小組的檢測及監理工程師的認可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把握了施工過程中的細節,控制了施工過程中的質量。
五、新技術應用
在進行4cm瀝青混凝土磨耗層施工時,M5項目為首次在白俄羅斯境內大規模采用白俄羅斯國家道路中心最新研究成果——橡膠改性瀝青材料(區域性創新)施工的公路。將橡膠瀝青顆粒料添加在瀝青瑪蹄脂中,有效的提高了路面溫度適應性,降低車輛行駛噪音,增強路面排水能力,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同時也使得白俄廢舊輪胎二次利用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助力當地生態環境保護事業。
六、工程安全(環保)管理情況
安全管理工作始終是重中之重,白俄當地的安全管理體系相對完善,我們深入研究當地安全管理規范,結合國內安全管理的典型措施,制定符合白俄羅斯實際狀況的安全制度及應急預案,加強安全管理檢查頻率,確保施工現場安全標志、個人勞動保護、反光警示牌、警示燈等安裝到位,保證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車輛和社會車輛行車安全及道路暢通。
M5項目的環境保護具有特殊性,歐洲對環境保護的管控指標較高,為了保證項目在合法的情況下順利施工,針對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產生污染的環境制定詳細的處理方案:
(1)在施工營地設置臨時衛生間及污水沉淀池,并設置相應的砂石濾層,防止污水直接進入土壤,污染環境。
(2)施工便道必須進行瀝青混凝土硬化,保證施工現場無揚塵,確保通行車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3)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及拆除的結構物,由業主指定位置,集中運輸至統一地點回收處理。
(4)施工中因土方開挖要求,破壞了原有的花草樹木及原有耕地,按照制定的相應方案,施工結束后需要進行土地地力恢復,并分步進行植草種樹,以恢復原生態環境。
七、工程取得的成績及榮譽
(1)助力白俄基礎設施發展。據白俄羅斯相關機構預測,M5公路由兩車道升級為雙向四車道后,道路運營能力將提升1-2倍,近年內車輛通行量增加60%,車輛行駛速度約提升三分之一,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不低于30億美元。M5項目的投入使用也將為白俄羅斯帶來強有力的經濟動力,同時也將使得明斯克至戈梅利段交通更加安全和舒適。
(2)帶動中國機械出口。M5項目的實施,大量使用了中聯重科、山推集團、徐工集團等中國工程機械設備,有效帶動了中國工程機械設備的出口,助力中國工程機械設備打入歐洲市場。
(3)收獲業主認可與信賴,項目建設過程采用三級質量保證體系及雙軌式安全管理系統,有效保證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該項目施工質量獲得業主一致好評,項目實施過程中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截止目前項目未發生質量缺陷事故。
(4)獲獎情況:2014年至今,項目獲得了《全國工程建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二等獎》、《全國建設工程優秀項目管理成果三等獎》等國家級榮譽。
中國路橋承建的白俄羅斯M5公路改擴建項目(日洛賓-戈梅利段)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在歐洲地區實施的第一條高等級洲際公路,也是以實際行動推動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海外落地,找準定位,主動融入,積極作為,力爭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體現。
八、工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