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摘要】常減壓裝置是煉油生產的第一道工序,生產工藝復雜、裝置密集、設備高大、種類繁多、工藝連貫、管線互通,裝置多在高溫、減壓等情況下運行,生產的原料、中間體和產品都是易燃液體,生產過程中極易著火和爆炸。全面識別生產中和全面積火災時的薄弱環節,了解其防控措施,是控制火災中的發生風險和消滅火災的關鍵。
【關鍵詞】常減壓裝置 工藝特點 火災特點 風險識別 處置措施 風險防控
一、引言
常減壓裝置是煉油生產中的第一道工藝,基本屬物理過程。原油在蒸餾塔里按蒸發能力分成沸點范圍不同的油品,個別的作為產品,相當大的部分是后繼加工的原料。其生產過程包括三個工序:原油的脫鹽、脫水;常壓蒸餾;減壓蒸餾。
二、火災特點
(1)裝置爆炸與著火并存。高溫油品泄漏就會發生著火,因受輻射熱、熱傳導或火焰的直接作用,裝有易燃液體的容器發生爆炸;易燃液體蒸氣發生泄漏后,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氣體,遇火源發生爆炸著火;在發生爆炸和著火的情況下,如不能及時控制,會引起連鎖反應,爆炸與著火交替出現,發生次生災害。
(2)易造成人員傷亡。在生產過程中,裝置中的高溫油品泄漏,揮發出大量的油品蒸氣,不僅會造成現場人員中毒,而且一旦著火或爆炸會造成現場人員傷亡;消防人員在火災撲救中,始終存在著高溫、熱輻射、爆炸、倒塌和中毒的危險,如果撲救不力、防護不當,都可造成人員傷亡。
(3)火勢蔓延快,易形成大面積火災。常減壓裝置的原料和產品大都是易燃液體,物料著火后會迅速燃燒,燃燒產生的高溫和強烈的熱輻射會加速燃燒的猛烈程度,擴大火勢的發展蔓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大面積火災,并發生連鎖反應。
三、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識別與處置措施
(一)電脫鹽單元
①若高壓電引入棒發生擊穿,原油將從高壓軟連接裝置內噴出,造成生產事故。②原油中所含的氯鹽水解后,長時間會引起設備腐蝕,使原油輸送泵、換熱器、爐管及其他管線結垢,影響轉熱效果,增加系統阻力,嚴重時還會堵塞管線。
處置措施:①生產裝置或管道發生爆炸或泄漏,閥門尚未破壞時,可協助技術人員或在技術人員指導下,使用噴霧水槍掩護,關閉原油輸入、輸出閥門,制止泄露。②遇到著火或爆炸的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停原油輸送泵,切斷DCS畫面的三路電脫鹽去換熱流程閥門,停止電脫鹽變壓器送電,停止注水、破乳劑。
(二)常壓蒸餾裝置單元
①初餾塔是原油進行氣化閃蒸,塔內是油氣混合狀態,塔頂油氣中還包括氨、注緩蝕劑、水,其閃點低,揮發性強,一旦發生泄漏,易引起爆炸著火。②常壓塔在分餾過程中,塔內溫度367℃、壓力0.10 MPa,塔頂、塔內的負荷大,塔中是油氣混合狀態,一旦塔頂汽油罐液面失控,汽油溢出,遇著火源燃燒,引起爆炸。③常底油流程上的管線或法蘭等密封點發生泄漏,因溫度高,達到自燃點,引起火災爆炸。
處置措施:①常壓塔立即停原油泵,塔底泵及各側線泵,手動關閉所有機泵進出口閥門。②加熱爐熄火,必要時塔底吹蒸汽。常底油抽出閥在DCS進行切斷,停泵,關出入口閥或關減壓爐八路進料閥門,進行切除。③常壓塔或初餾塔頂部汽油溢出,通入氮氣滅火,開啟常頂泵,將汽油導出輸送至罐區。④關從常壓塔溜出的閥門,關汽提塔底的抽出閥門,塔內通蒸汽滅火。
(三)加熱爐單元
①加熱爐進料溫度在350-365℃,入料管與出料管易泄露,從而引發火災。②高溫的油料噴出與氧氣混合極易使爐膛內溫度急劇上升,發生爆炸。③開工加熱爐點火過程中,如果加熱爐內瓦斯氣聚集過多,引起爆炸。④事故狀態下,瓦斯中斷,突然恢復,易引起爆炸。
處置措施:①立即關閉燃料油控制溫度,切斷燃料氣火嘴手閥和管網瓦斯進裝置各道閥門,注入蒸氣滅火。②適當關小煙道擋板,減少爐內空氣量,但不能關得太小,以防爐膛爆炸。③如果減壓爐著火,則立即著手恢復減壓系統為常壓,裝置自產低壓瓦斯改火炬放空。④如果爐管泄漏著火,立即停原料泵。
四、全面及火災時的薄弱環節和處置措施
(1)裝置在全面積火災時輸油管線、法蘭盤、閥門和受火勢威脅的毗鄰裝置容易發生泄漏、著火。措施:加強對易發生泄漏點的冷卻;注意對易泄漏點的觀察,發現泄漏,對泄漏點進行關閥斷料,對易發生爆炸的設備冷卻。
(2)輸送到加熱爐油料的管線,因火災被破壞,會導致進料流量低或突然中斷,致使爐內結焦,燒穿爐管,造成爆炸。措施:關閉加熱爐進料閥門,加熱爐熄火,爐膛通入蒸汽。
(3)常壓、減壓裝置發生泄漏火災時,噴濺的油品、物料極易蔓延,產生流淌火,形成立體火災,威脅框架平臺上的換熱器、冷凝器。措施:關閉進料閥門,導出物料,對易發生爆炸設備冷卻。
(4)外部空氣進入減壓塔內,與高溫油氣形成爆炸混合物,發生爆炸火災;高溫渣油在塔底停留時間過長,結焦堵塞出口管,造成沖塔著火事故。措施:在控制室觀察塔內各層溫度,確定著火部位,注入蒸汽滅火。
五、滅火行動中的風險防控
(1)合理停車,確保安全。消防車停靠要與著火部位有一定的安全距離,車頭要向著便于撤離的方向;消防車不能停在地溝、覆工板上面,架空管線下面。
(2)劃定區域、設置警戒。以發生爆炸不會發生危險的距離為安全半徑劃定警戒區域,疏散警戒區域內的人員車輛,嚴禁非滅火救援的人員車輛進入。
(3)重視防護、避免傷亡。進入著火區域的人員要著防火隔熱服;進入有毒區域人員要佩戴空氣呼吸器;撲救電脫鹽裝置火災時,要切斷電源,防止漏電擊傷;當現場出現爆炸、倒塌等征兆時,要采取緊急避險。
(4)冷卻抑爆、控制危害。均勻冷卻設備,不能出現空白點;及時啟動固定消防設施,加強受火勢威脅設備的冷卻;火災撲滅后,要繼續充分冷卻,防止高溫復燃或爆炸。
六、結語
只有熟悉了解設備的工藝特點,薄弱環節,物料特性,分析風險,制訂防控措施,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實施滅火,保護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