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園
【摘要】隨著經濟、技術與貿易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我國經濟貿易快速發展、集裝箱化率提高與各產業結構調整三大動力的驅動下,集裝箱運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集裝箱運輸已經進入到以國際遠洋船舶運輸為主,以鐵路運輸、公路運輸與航空運輸為輔的多式聯運為特征的新時期。我國也已經逐步形成了種類齊全、布局合理化、技術設備完善與運輸裝卸效率高等優點的集裝箱運輸體系。本文主要介紹了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階段、特點、我國集裝箱港口的發展趨勢以及集裝箱運輸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集裝箱運輸 對外貿易 全球化 提單
一、前言
集裝箱運輸是以集裝箱為運輸單元進行貨物運輸的一種現代化運輸方式,可以用于海洋運輸、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內河運輸以及多式聯運等。此外,集裝箱運輸能夠實現“門到門”運輸,具有簡便、迅速、安全與經濟等特點。由于集裝箱在很大程度上的優越性,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下,我國及世界其他國家普遍采用集裝箱運輸方式,同時集裝箱運輸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雖然我國的集裝箱運輸發展較晚,但其發展速度很快,目前,我國的上海港已經成為世界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冠軍。由此可見,對外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對外貿易運輸的發展,外貿運輸能力的增強又為對外貿易的擴大提供了保障。
二、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階段
(1)萌芽期。從1801年至1966年,這一階段歐美發達國家最先嘗試陸上集裝箱運輸,英國、美國、德國與法國都相繼進行了簡單的嘗試,二戰中,美國開始利用集裝箱運輸一些軍用物資。直到1956年,美國一家輪船公司通過在甲板上裝載集裝箱進行海上試運,這標志著海上集裝箱運輸方式的開始。
(2)成長期。從1966年到20世紀80年代末,起初,集裝箱運輸從美國沿海運輸向國際遠洋運輸發展。然后,隨著世界各主要航線集裝箱運輸的開展,出現了第二代集裝箱船和集裝箱運輸專用泊位。集裝箱運輸在這一階段發展迅速,技術管理水平不斷的提升,企業設備也逐步的完善,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3)成熟期。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集裝箱硬件設施方面的完善,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集裝箱法律法規方面體系的健全,使得集裝箱運輸在全球得到普及,結合世界各國家對外貿易運輸體系的形成,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配合,共同承擔國際貿易的任務,為全球國際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三、集裝箱運輸的特點
(1)集裝箱運輸的優點。推動包裝的標準化;有利于開展多式聯運;縮短貨物在途時間,加快車船周轉;提高了裝卸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節省貨物運輸的包裝,簡化理貨手續;減少貨損貨差,提高貨物運輸的安全與質量。
(2)集裝箱運輸的缺點。需要大量投資,資金來源困難;轉運不協調,增加相應的費用;受貨載限制,貨物流向不平衡,影響經濟效益;受運輸條件限制,不能充分發揮“門到門”運輸優勢;各國集裝箱運輸相關法律法規不一致,制約對外貿易的發展。
四、我國集裝箱港口的發展趨勢——集約化
近年來,我國集裝箱運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未來的發展趨勢是集約化,港口分布更為合理,將形成北、東、南三大集裝箱樞紐港群。北部:以大連港、天津港和青島港為主;東部:以上海港、寧波港為主;南部:以香港港、深圳港和廣州港為主。
五、集裝箱運輸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1)集裝箱運輸信息管理日趨現代化與柔和化。現代物流是信息化的產物,信息管理的現代化與柔和化是發展現代物流的技術保障,我國集裝箱多式聯運的信息管理建設為發展現代物流的信息系統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在當今國際貿易發展全球化的趨勢下,物流的快速發展極大的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其他各個國家的貨物貿易。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與國際接軌的集裝箱運輸EDI標準體系,通過EDI系統能夠傳送最廣泛且全面的整個集裝箱運輸市場的信息來源,大大的節省了貿易雙方的市場調查分析時間,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集裝箱多式聯運加強了與現代物流一體化發展。現階段,我國已經在多個地區發展了越來越多的集裝箱多式聯運節點,發展成現代物流節點的先發優勢。同時,多式聯運中覆蓋全國范圍的交通網絡也已經成為發展現代物流的運輸保障體系。政府在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的過程中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很大程度上為現代物流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平臺。我國通過不斷的優化集裝箱多式聯運,加強了其與現代物流的一體化發展,實現了貨物更加方便快捷的運輸,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3)集裝箱運輸法律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由于在集裝箱運輸過程中通常存在責任期間、適航、滯箱、海難事故以及設備交接等問題,這便需要世界各個國家在國際貿易方面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明確貿易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在貨物運輸過程中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的按照相對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處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甚至對人身財產方面的威脅。比如,著名的海牙規則與漢堡規則便對關于甲板上裝載集裝箱一事作出了具體的要求,而我國的《海商法》也對此制定了相關的規則,從而更好的便于運輸的管理。正是由于集裝箱運輸法律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制約了某些國家的違法行為,為國際貿易市場營造了公開、透明的貨物運輸環境,大大的促進了我國與世界各國貿易的發展與合作。
(4)集裝箱運輸對提單與貿易術語的影響。由于在采用集裝箱運輸時,海運提單的種類繁多,操作比較復雜,結匯單據在銀行流轉的時間較長等原因,而集裝箱運輸的裝卸效率與運輸速度比較高,因此往往會出現提單未到收貨人不能提貨的現象,導致時間的大量損耗和效率的低下,不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目前,在國際貿易中常常在集裝箱運輸時使用海運單,海運單沒有物權憑證,有效的解決了收貨人收到貨單時間不一致的問題。此外,我國在集裝箱運輸中,常常采用FCA、CPT與CIP三種貿易術語,貨物發生的損失由買方承擔,有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茅甄.集裝箱運輸實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姚新超.國際貿易運輸[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3]陳德明.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回顧與展望[J].世界海運,2000.
[4]孟恬.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5]揚良宜.提單及其付運單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