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媛
【摘要】企業財務報表所披露的財務信息,應該能夠真實地體現其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及現金流量情況。然而,近些年來國內企業財務信息虛假披露情況卻時有發生,這與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不當有著一定的關系。本文將從財務報表與內部控制會計之間的關系入手,通過分析財務信息虛假披露的原因,提出加強內部控制會計管理的方式來提高企業財務報表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報表 內部控制會計 關系 對策
財務報表是企業整體經營情況、財務狀況等方面的集中體現,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使得企業投資人及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許多企業為了其自身的上市融資、銀行信貸、乃至于投標資質等方面的考慮,對外披露一些虛假財務信息,這不僅會損害債權人、投資者的利益,還會為我國的誠信社會的建設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提高企業對外披露的財務報表質量也是迫在眉睫。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會計管理,不僅能夠確保企業的資產不受損失,還能夠有效地提高財務報表質量,并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一、財務報表與內部控制會計關系
(一)財務報表的真實完整性需依靠內部控制會計實現
財務報表中相關信息的取得來自于企業的日常賬務處理,企業財務人員對于所發生的相關經濟業務進行整理、歸類后,制單、登記賬薄后出具相關報表。從中可以看出,若想保證財務報表中所披露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客觀、有效,應該從規范財務行為、統一會計核算標準、加強內部控制會計等方面入手。內部控制會計要從產生財務數據的源頭抓起,以及對會計信息資料的加工直至完成財務報表的整個過程,都要實施內部控制會計監督,從而將相關環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漏洞在萌芽中處置。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狀況得到真實的反映,從而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有效性。
(二)內部控制會計對財務報表起到監督的作用
內部控制會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一個分支,指會計主體為了提高其自身的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的同時,企業的投資人及債權人為了確保其自身的權益不受損害,為保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方法主要包括:相關不相容職務有效分離、授權審批控制、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風險控制、內部報告控制、電子信息技術控制等。企業通過內部控制會計來對其自身的貨幣資金、資產管理、成本費用支出、對外投資、采購及付款、產品銷售及收款、稅收風險等方面進行嚴格的控制管理,保證在企業各個關鍵的財務管理環節不出現紕漏,才能會使得最終的財務報表編制過程中的財務數據真實。
二、加強內部控制會計管理提高財務報表質量的對策
以上市公司為例,其會計信息造假的動機無非是IPO、增發、保住上市資格等方面。歸其原因,與企業自身的內部控制健全有著一定的關系,特別是內部控制會計管理問題不嚴難辭其咎,可以看出加強內部控制會計管理是提高財務報表質量的一條必由之路。因而,應該從深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等方面做起,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內部控制會計管理水平。
(一)深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企業內部控制會計管理體系的實施有賴于其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只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得到了加強,實現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三權分立”,才能保證內部控制會計有著一個良好的實施環境。隨著國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有效分離,使得大多數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按法律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建立。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企業的經理層為了實現其自身的考核業績,容易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一定的經營短視行為,從而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會計管理的執行存在一定的抵觸,同時企業的監事會其職能一般為監督企業經理層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但是從現實來看,監事會很難起到應有的作用。由于內部控制環境不佳,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會計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最終使得會計信息造假成為一種可能。因而,企業只有從深化法人治理結構、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做起,才能從根本上加強內部控制會計管理。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
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相當于企業的“經濟警察”,對于企業整體的經濟業務都能夠起到監督的作用。加強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尤其是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的質量,經濟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會計進行實時的監督,才能夠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會計工作的水平。
(1)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原則。獨立性原則是審計工作的靈魂,如果內部審計工作中不能保證獨立性原則,那么內部審計工作將變得毫無意義。企業應該從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地位入手,為其執行內審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要讓內部審計人員敢于同違反企業相關制度及內部控制會計行為說不,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勇于上報,從而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會計工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加強企業內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當今是互聯網、大數據的時代,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的成功同樣也離不開信息化工作。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建立較為系統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使得內部審計工作達到實時監控的作用。我們知道,內部審計工作一般都是對于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事后檢查,雖然能夠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但是畢竟“羊”還是丟了。如果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合理運用信息化管理平臺系統,對于發生的業務實施持續性審計,尤其是加強內部控制審計效能,則可以在有效提高內部控制會計質量的基礎上,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總結:財務報表中所披露的信息,代表著企業目前的經營情況、預示著企業未來的發展與走勢。因而,財務數據的真實性不僅是對現有投資者、債權人利益的保障,也能為企業的潛在投資人是否可以對其投資做出正確的決策。財務報表來自于企業自身,出于趨利避害的考慮,企業有可能對其“文過飾非”。然而,如果企業加強內部控制會計工作,提升其工作質量,便可以有效的提高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實效性。因而,從深化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等方面處著手,對于提高內部控制會計工作水平,并最終擠出企業財務報表的“水分”,都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參考文獻:
[1] 陳麗蓉,周曙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效率實證研究——基于審計師變更視角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10.
[2]劉欣華,李春浩.中國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