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新建+何丹
【摘要】“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校企深度融合”是增強教師、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加強校企合作可以全面推進學校、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升本十年來,依托中原華信商貿集團有限公司辦學優勢,憑借機動靈活的辦學體制,創設了“校企一體,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并取得一定成績,在同類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人才培養 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構建
根據鄭州區域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利用學校辦學資源,依托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政策,構建應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平臺,促進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改革和實踐教學改革,加快培養與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應用技術人才,實現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以形成校企雙方“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雙贏局面。
二、校企合作組織機構與職責
(1)學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由學校分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校領導任組長和副組長,成員分別由黨政辦公室、人事處、科研外事處、財務處、教務處、學生處、實踐教學管理中心、就業創業指導中心及各院(系部)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并明確工作職責。
(2)各院(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組,由院(系部)負責人任組長,主管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工作的副院長(副主任)任副組長,實驗中心主任和教師代表為成員,并明確工作職責。
三、校企合作的途徑與方式
(1)針對學校學科專業特點,通過“校企”、“校?!薄ⅰ靶T骸?、“校地”等合作途徑,開展學校與企事業、學校與學校、學校與醫院、學校與政府、學校與研究機構的合作,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產品研發、人才培養、技術服務、就業培訓等。
(2)校企合作實施的基本方式是舉辦行業學院、合辦專業、合建教學資源、合建實驗室、合作育人、合作就業、聯合科技攻關、社會服務等。
四、校企合作實施計劃
(1)搭建校級科研創新平臺。①簽訂校地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學?!傲⒆汔嵵荩嫦蚝幽?,輻射全國,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服務面向定位,重點圍繞鄭州航空港區“一核兩區”的產業布局和三大主導產業,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人才服務、科技服務、決策服務和文化服務。積極推進校地互動,進一步密切與地方政府的聯系,與鄭州市所屬縣、市、區政府簽訂校地合作框架協議,搭建校企合作戰略平臺,在人才培養、聯合攻關、項目建設、學生就業、資源共享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合作,為鄭州區域經濟建設做貢獻;②創設“鄭工產教論壇”。組織“鄭工產教論壇”活動,搭建“加強產學研結合,推進校企深度融合”的聯系平臺。每年邀請3—5名地方政府的相關專家來校做學術或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報告。每年邀請6—8名國內外知名企業專家來校做學術或創業報告。每年邀請8—10名校內外高校知名專家、學者做學術報告;③簽訂校企合作研究項目。學校以各學科專業平臺為載體,每年至少簽訂15個校企合作研究項目。
(2)學生培養。①合作制定培養方案。各院(系部)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緊密依托校企合作企業,了解行業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最新要求,貼近行業發展趨勢,優化調整課程體系,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②工學結合。利用現有校企合作平臺,按照“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認知過程,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優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計劃,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通過生產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聯合開辦冠名班。各院(系部)要結合專業布局,根據市場需要和企業用人需求,在相近專業學生中選拔并組建企業冠名班,按照市場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崗位技能標準、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協商制定培養計劃,簽訂合作協議,進行相關或相近課程置換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學生畢業考核合格后全部進入合作企業就業;④學生實習。各院(系部)要根據學科和專業特點,制定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規劃,與企事業單位、政府共建實習基地,并以此為依托積極開展實踐教學、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活動。各院(系部)每年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企業革新、技術改造等活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服務企業和社會能力,實現校企雙贏。
(3)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掛職。采取“內培外訓”的教師培養模式,采取輪轉方式鼓勵和支持青年教師到企業、行業掛職鍛煉半年以上,培養青年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建設一支既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全面提高我校教師的企業實戰能力。
(4)校企共建實驗室。學校與鄭州億鴻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鄭州三迪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共同建成了6個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標準實驗實訓室。共建實驗室符合學科及專業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需求,有利于構建完善的科研平臺,合作項目在技術和設備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5)實習與就業基地建設。各院(系部)每年更新2—3個新的實習與就業基地,建設了一批穩定、優質的滿足我校各專業學生實習和就業需要的基地。實習與就業基地的建設本著雙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能滿足學生的食宿、實習、衛生安全等方面的條件,能滿足院(系部)實習教學任務的要求,能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研究,能配備穩定的指導教師和指導人員,能夠每年接納本院(系部)一定數量的畢業生。
五、經費及補貼
①各院(系部)根據校企合作情況,每年年初都要制定實施計劃和經費預算計劃,經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審批后實施,對校企合作前期建設工作所產生的相關費用,按照學校相關規定進行報銷,由所在院(系部)主管領導審核批準,經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審核后報校長審批;②學校每年組織對校企合作項目進行評審,對優秀的校企合作項目進行獎勵,以推動校企合作工作深入開展。
六、目標考核
①各院(系部)年初向學校校企合作領導小組提交校企合作工作計劃,年終上報校企合作工作總結及合作相關資料,及時反映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②基本考核目標:各院(系部)每年建設1~2個校企合作項目;③校企合作工作納入院(系部)量化考核指標體系。學校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因工作不負責任、完不成目標任務或弄虛作假的單位或個人,學校給予相應處分或進行經濟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