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駿帆
【摘要】企業內部控制是旨在實現企業控制目標的過程,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高質量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該規范體系就是為了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防范風險能力,其最終目的是不斷提升企業自身價值。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基礎就是五原則及內部控制五項要素,全面貫穿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各個階段。
【關鍵詞】企業 內控 價值
一、企業內部控制的五項基本原則
重要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制衡性原則以及適應性原則和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內部控制的五項原則在實施時既獨立又緊密聯系,在企業建立和運行內控體系時應全面統籌考慮五項原則的建立。
二、企業內部控制涉及的五項要素
(一)控制內部環境
控制內部環境是其他控制元素的基礎,它包括制定企業的紀律和框架結構,塑造企業文化及員工意識,還包括建立企業組織結構及權責分配、道德價值、內部管控機制、員工專業能力、人力資源政策以及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預計潛在事項對企業目標價值的影響,保證企業能及時識別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建立完善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包括目標設定、風險識別、分析和應對。
(三)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確保企業管理層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能有效在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具體方式方法。常見的控制措施有: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預算控制、授權審批控制、運營分析控制和績效考評控制等。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經營發展的特點,對各種風險進行評估,實施各項應對措施,把風險盡可能的降低。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
企業準確、及時的收集交流并傳遞內部控制的相關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流轉過程中進行有效溝通交流,確保每個人都各盡其職,清楚的知道自己承擔的責任。主要包括信息質量、信息系統、信息制度和反舞弊機制等。
(五)內部監督
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執行過程需要被監控,需要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時發現其缺陷,并加以改進,保證內部控制系統高質量的運作。內容包括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及專項監督應當及時形成書面報告,明確揭示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及時送達治理層和經理層。
三、內部控制和企業價值的聯系
2009 年7月1日開始,我國上市公司必須出具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并交由審計機構出具審計意見,鼓勵非上市公司積極實行此規范。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內部控制邁入了新的階段。企業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面鏡子,保障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會偏離軌道,從而促進企業價值的進行全面提升。
(一)內部控制理論促進了企業價值理論的發展
企業內部控制通過在企業現實工作中的應用,促使了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以及企業價值理論進行了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伴隨著企業所有權和管理權的分離,企業對于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不再僅僅是實務的需要,也是理論的需要,同時企業價值理論也隨之產生;
(2)內部控制理論從對企業整體行為的研究延伸到對企業各個部門、各個流程的行為進行研究,當中內部控制與企業價值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促進了企業價值理論的發展;
(3)從企業整體性發展考慮,企業對于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實施雖然是針對企業的每一個單一行為,但是內部控制結果的反饋對象是以企業作為整體進行評價。
(二)內部控制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
企業內部控制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企業進行一切活動行為都是為了企業價值能得到提升,在當今資本市場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對著更多的風險和挑戰,這就意味著企業的日常經營行為需要更高效、更有目的性才能保障企業獲利,而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保證了企業日常經營行為中各個環節的有序而且無經營風險的開展。
(三)內部控制是企業進行價值管理的具體化形式之一
價值鏈管理和企業內部控制都是作用于企業日常經營行為中的各個環節,價值鏈作為價值管理的核心內容會在各個環節中產生經營風險,而企業內部控制就是為了保證每個環節中避開風險或是降低風險的影響力,保障了企業價值管理活動高效有序地開展,從而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
(四)企業價值活動在內部控制的控制范圍之內
企業價值管理活動和企業內部控制二者都作用于企業日常經營行為的各個環節中,前者保障了企業經營行為的高效,后者保證了企業經營行為的有序開展,二者屬于互相包含的關系。企業價值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則是為了保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偏離軌道,而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一致的,即促進企業價值的提升。
四、我國內部控制制度起步較晚,完善我國內部控制的相關建議和意見
(1)加強內部控制法制法規的建設,健全的法律法規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推行的有力保證。我國內部控制起步較晚,雖然在近幾年出臺了相應的規則制度,并且大多數企業也都構建了本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成為了企業的“花瓶”擺設。因此需要國家將內部控制從制度規則上升到法律法規層面,加大對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的監督以及控制,針對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內部控制缺陷或是對內部控制報告披露出現虛假陳述等行為時,加大對企業的處罰力度。
(2)提高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科學認識。企業實施內部控制一方面成了企業管理層的政績表現,另一方面又成為了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經營行為出現缺陷時的推卸借口。導致企業內部控制未盡其用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不夠重視。企業管理層參與和支持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既能使企業員工感受到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提升企業員工在進行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積極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就是為了協調各個環節、各個部門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曉東.內部控制要素演進及其對我國企業的啟示[J].商業經濟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