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華
【摘要】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和學校是特殊的權力關系,屬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平等關系,在傳統的小學教育中,學校將外部管理看成是全能的,重視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約束,忽視了學生的基本權利和自我管理能力,出現了很多難以理解的侵犯到學生權利的情況,筆者對此進行研究比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式。
【關鍵詞】中小學管理 基本權利 法治管理
一、中小學教育管理中的侵權現象
《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基礎教育法》在學生的身心發展、權利與義務方面有著明確的規定,起到保護學生自尊心和人格尊嚴的重要作用??梢哉f學生進入校園接受教育并不是自愿的,也是受到約束的和保護的。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在這方面有不對等性。學校一般都會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學生,甚至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學校也有相應的懲罰措施,然而對于學校的侵權行為,學生卻顯得手無縛雞之力,這是明顯的服從和被服從的關系,有的時候,學生的正當權利甚至被剝奪。其中比較明顯的侵權現象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侵犯學生的隱私權和人格尊嚴
根據法律規定,隱私權是法律賦予公民不可侵犯的權利,但是,即使有很多教育法也提出對學生的基本權利包括人格尊嚴和隱私權進行保護,但是很多情況下,學校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在教育管理中出現了很多侵犯學生隱私權的情況。首先,雖然目前提倡素質教育,在新課程理念中,教職工傳統的教育理念開始發生變化,但是在小學教育中,很多班主任要求學生每周寫周記或者日記,說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學生進行指導。但是日記是個人的隱私,只有經過寫作者的同意才能進行閱讀,然而教師們忽視了這一情況,每個學生的日記都進行評閱,明顯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利。人格尊重是人生存的重要品質,也是人一生的追求。但是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教師為了嚴格管理往往會侵犯到學生的尊嚴,例如,有的學生由于沒有完成作業,老師就讓其在課件到體育場去體罰,受到嘲笑,傷害到學生自尊。
(二)侵犯學生健康權
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著其學習的狀態和效率,然而在小學階段,經常會發現侵犯小學生身心健康的情況。首先,教職工的觀念雖然有所更新,但是近年來報道的教師體罰或者冷處理和學生的關系,還有謾罵學生的情況都屢見不鮮。其次,有的寄宿制的小學,在早晨六點就要求起床上早自習,表面上好像是資源的,但是都有教師的監督和輔導,可以說是強迫的,侵犯了學生正常休息的權利。
(三)學校缺乏程序性
在很多小學中都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學生有時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沒有上報、投訴的權利,甚至遭到學校的拋棄,也無從申訴。學生在接受懲罰的時候,可以有權利對懲罰的力度進行重新審查,避免過分懲罰。根據了解,在小學階段,很少有學生和行政管理人員吵架動手,大部分都是畏懼,以至于接受不合理的懲罰,學生缺乏告知去拿和申辯、申訴的權利。
二、中小學教育管理中侵犯學生權利現象的解決對策
(一)強化中小學教育管理中的理論指導
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普通的民事關系,由于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弱,心智還不成熟,因此,一方面,學生需要有完善的約束機制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教育和約束,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將學生看成是完整的個體,應該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在學校的教育管理中,應該分清楚行政管理的內容和民事管理的內容,在行政管理中,學生應該服從領導的安排,在,民事管理中,學生和學校的領導者是平等的民事關系。不管是民事還是行政關系,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定,而不是任意的,例如,學籍管理、獎懲權利、作息權利等等。
(二)提高學校管理者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知識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小學生也開始接觸網絡,他們的民主意識和法治意識也開始逐漸增強,開始重視個人的基本權利和對自身的管理,學校的教育管理這也要擯棄傳統的教育管你那,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不斷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識,拋棄官本位的思想觀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推行民主、人本化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更好地服務。此外,學校要針對自己的教育者的情況對其定期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涉及學生的基本權利問題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學校還可以舉辦法制課堂家講座,引導學校的教育管理者自主進行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加深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只有學校的管理者真正具備了法律意識,才能在尊重學生基本權利上走得更遠,師生關系才能和諧,最后,學??梢詫πW生的管理納入到法治管理中,提高規范性,避免盲目性。
(三)中小學教育管理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
對于學校來說,教育管理的對象是學生,同時,管理的主體也應該是學生自己,因此,在將學校管理納入到法制化的管理中時,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作用,學校要及時了解學生需要什么,要了解學生的困難和迷惑,必要的時候學生可以參與到學校的管理決策中,提高管理的針對性。
三、結語
在目前的小學教育管理中,由于管理者的忽視,存在很多侵犯學生人格尊嚴、健康休息權及程序權利的現象,已經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要引起重視,學校要提倡人性化的法制渠道,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提高學校教育管理的公平性。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鄯,張華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3]黃志成,程晉寬著.教育管理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陳向明.在行動中學做質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5]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0.
[6][美]威廉 F.派納等著,鐘啟泉主編.理解課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