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人口結構對犯罪率的影響研究

2017-07-28 20:53:22陳曉玲
犯罪研究 2017年3期

陳曉玲?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國2002-2015年29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系統GMM的方法從年齡、性別、失業、教育等角度分析了人口結構對犯罪率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青壯年的人口占比和男性失業占比越高對犯罪率有正向影響。性別比例失衡與犯罪率沒有必然的聯系,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有利于抑制犯罪率。因而,政府部門在預防與治理犯罪時,可從人口的視角出發,關注失業群體、提升教育質量、提高人口素質。

關鍵詞:人口結構;犯罪率;系統GMM

引言

在經濟不斷高速發展的同時,犯罪現象也日益嚴峻。犯罪總量呈現上升趨勢,人民檢察院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數由2002年的78萬人上升到2015年的89萬人。全國公安機關刑事立案總數也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2015年達到716萬起,其中“盜搶騙”占了全部刑事案件總數的84%,以搶劫、盜竊、詐騙為形式的侵犯財產犯罪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歷年的群眾安全感調查結果顯示社會治安問題一直是最受關注的問題。犯罪不僅嚴重干擾了社會治安秩序,也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

犯罪在本質上是社會關系失調,社會結構不平衡的一種表現,根據犯罪學通說,人口結構狀況是影響犯罪率的重要因素。犯罪統計學研究表明:已婚男性會低于未婚男性,年長的犯罪率會低于年輕的,女性的犯罪率會低于男性,青年男性在犯罪者中占比比較大。從統計數據可知,近10多年來,在我國青壯年人口比重呈現上升趨勢的同時,15歲以上未婚男女性別比存在較嚴重的失衡。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在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接受大學大專等高等教育的人口的占比呈現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由于過度教育以及勞動力市場分割等因素,城鎮登記失業人口也由2002年的770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966萬人。

縱觀國內外關于犯罪的相關研究,從經濟發展水平、城鄉收入差距等角度出發研究犯罪率的多,而關于人口結構是否影響以及如何影響中國犯罪率文獻相對較少。中國人口性別比是否真的嚴重失衡,如果存在性別比失衡,其影響犯罪機制是怎樣的?中國年齡人口結構是否也滿足年齡是影響犯罪的重要因素這一結論?不同的教育結構及不同的失業情況是怎樣影響犯罪的?本文從上述問題出發,借鑒貝克爾犯罪成本收益理論分析人口結構中年齡、性別、教育、就業與犯罪率的關系。

一、文獻綜述

犯罪是一種反社會的行為。本質上,也是由于社會結構失衡和社會關系矛盾引起的。其中,人口的結構狀況是產生犯罪現象的主要社會原因之一。國內有關人口結構與犯罪率的研究成果可以歸結如下:

有關人口自然結構中性別、年齡與犯罪率的研究文獻。Joanna(1999) 采用美國人口結構方面的面板數據研究得到當性別比例失衡時,總人口中的青年人口占比大時,犯罪率也會變大。Barber(2000) 利用70個國家1990年的截面數據研究得出一般性別比(15-64)與犯罪率呈現負相關,指出應該區分婚姻市場與一般市場性別結構對犯罪率的影響。張原震(2007) 通過分析天津農民工犯罪的數據,發現犯罪的農民工性別比例嚴重失衡,犯罪年齡和文化都比較低。李宏彬(2012) 利用中國1988-2004年26個省份人口性別比對犯罪率的影響,回歸結果顯示青年性別比與犯罪率顯著相關,青年人口比每升高1個百分點,暴力和財產犯罪就上升3.7個百分點。呂程(2011) 通過對比分析中國1982-2008年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及犯罪率的數據,得出青年男性比例與可婚配的比例波動與犯罪率高度一致的結論。姜全保、李波(2011) 基于中國1990、1995、2000、2005年全國省級宏觀人口經濟和犯罪率數據,采用面板回歸方法建立了人口性別比和犯罪率的隨機模型,結果顯示人口性別比每升高1個百分點,犯罪率上升3.03個百分點。Stffensmeier、Emilie Andersn、Allan Milers D.Harer and Cathy Streife (1989) 高犯罪與青少年有著密切的關系,無論是犯罪的上升還是下降都與人口中青少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有關。John Conklin(2002) 認為紐約90年代犯罪率的下降與年齡結構的密切相關。

有關人口社會結構中教育、失業與犯罪率的研究文獻。Jacob(2003) 認為學校教育可能會增加青少年間的社會互動,并由此引發更多的學生間的沖突和群體性犯罪,進而導致犯罪率(特別是暴力犯罪率)上升。Lochner and Moretti(2004)[ 認為教育水平會改變人的風險態度,犯罪傾向會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陳屹立(2008) 以初中升學率作為衡量國民教育水準的指標,采用時間序列和面板數據的方法,總結得出教育對犯罪率的上升具有抑制作用,且初中畢業生率對暴力型犯罪的發生產生了顯著影響。何亦名(2009) 指出由于中國現在依然存在的勞動力市場分割和過度教育問題對教育的合法收益率的增長產生了負面沖擊,教育是否能夠有效的預防犯罪需要更謹慎地去判斷。李殊琦和柳慶剛(2009) 指出中國的失業率與城鎮登記失業率沒有必然的聯系。章元、劉時菁和劉亮(2011) 利用1988—2008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得出中國犯罪率與城市勞動力失業率具有正向關系。Entorf,Spengler (2000) 通過實證研究表明失業對財產犯罪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理論分析

借鑒貝克爾的觀點,作為理性人之所以選擇犯罪,在于其犯罪所帶來的收益大于犯罪的成本。如圖1,橫軸表示人口投入到犯罪的時間、精力、金錢、聲譽等資源,縱軸表示犯罪所能帶來的預期的收益,通常犯罪的收益包含貨幣性收益和非貨幣性收益(精神性)收益。本文假設犯罪人尋求的是貨幣性收益,用曲EB表示投入各種資源后行為人所能獲得的邊際收益,結合微觀經濟學中的邊際收益遞降規律,曲線EB是向右下方傾斜的。犯罪的機會成本即投入到犯罪的資源用來在合法渠道中所能獲得的收益,假設投入到犯罪的資源在合法渠道中所獲得的收益是恒定的,用曲線DC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理性的決策時是投入A單位的資源到犯罪活動中。矩形OACD為犯罪的機會成本,三角形DCE代表著犯罪的經濟利潤。犯罪的決策在于衡量犯罪的收益與成本,如果犯罪的收益減去犯罪的成本即犯罪的凈收益是大于零的,選擇犯罪是理性的行為。

本文將從人口結構的角度出發,構建含有不同資源分配和不同機會成本的理論模型,以期更好地揭示犯罪決定的機理。

假設一:人口自然結構不同決定了犯罪資源投入的不同

本文依據(Hobfoll,2002) 將資源的定義“一種實體,在人們的所有物中具有中心價值(如,自尊、依戀、健康和內心的安定)或者可以作為一種可以通過聲譽、社會支持和信用等獲得中心價值的方式”。從時間與精力看,與少年和老年相比,青壯年為完成犯罪投入的資源是比較少的?,F實中犯罪的資源投入不僅僅需要時間、精力還要考慮聲譽資源,也就是說犯罪人因為犯罪行為被定罪后,這個犯罪的前科會影響到他之后的求職以及尋求配偶。因此,當未婚男性群體參與犯罪需要付出更多的聲譽成本,相當于投入更多的資源。

假設二:人口社會結構不同決定了犯罪機會成本的不同

聯系到實際,犯罪的機會成本并不是固定不變的,罪犯將資源投入到合法職業所獲得的收益更高則其機會成本越高,而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失業率、智力水平等都會影響罪犯從事合法職業收入。犯罪統計的經驗性表明青少年、低教育水平的群體、低收入群體犯罪的機會成本是比較低的。人口結構的角度來看,失業等底層人口所占的比重越大,因為其擁有的物質資源較少且犯罪的機會成本是比較小的,如果社會提供的合法途徑較少,可能將投入更多的時間資源到犯罪活動中。而對于積累了較大財富和人脈資源的中上層來說,其決策則是完全不同。

當15歲以上未婚人口性別比失衡時,作為理性的未婚青年,如果違法犯罪,則要將其重要的聲譽資源也投入其中,除非犯罪的收益所帶來的經濟利潤足夠大,能夠彌補以后在婚姻市場上難以尋找到配偶的預期懲罰成本才會選擇犯罪。面臨著婚姻擠壓,對于未婚青年而言,作為理性的犯罪者考慮到犯罪被定罪后會嚴重影響到其之后的成家立業,即需要投入更多聲譽資源,因此這一群體所要求的犯罪經濟利潤要更大。如圖2所示C點表示在

圖2年齡及性別不同下的犯罪資源投入

同樣的機會成本下15歲以上未婚人口犯罪資源投入。相比少兒和老年人,青壯年通過犯罪獲得收益所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等會更少。因此,他們要求的犯罪收益也會比較低,如圖2所示B點為青壯年在總人口占比較高情況下犯罪資源投入點。

Lochner and Moretti(2004) 指出犯罪傾向會隨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犯罪經濟學認為時間機會成本是影響犯罪成本-收益最主要的因素。當社會中接受高等教育和有穩定工作的占比越大,其犯罪的時間機會成本也越大。如圖3所示B表示高等教育人群的犯罪資源決策投入點,這一群體犯罪的機會成本更高。為此,理性人會要求獲得更高的收益,此時資源的投入為B所犯罪的收益是三角形HCD比機會成本低的群體犯罪收益即三角形HFG 來得大。與教育結構類似,人們的就業情況和收入水平的變動也會影響到犯罪傾向。當人口中缺少最低的生活保障和社會保險的失業人口越多,這一群體犯罪的機會成本比較低,所要求的犯罪經濟利潤較少,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而A點則表示當人口中男性失業占比越大時犯罪資源投入情況。

圖3 教育及失業不同下的犯罪資源投入

接受高等教育的群體,其犯罪的機會成本會更高。此時,除非犯罪帶來的收益足夠高才會考慮非法的途徑。如圖4所示,在同等犯罪收益下,這兩群體要求的犯罪收益會更高用L1表示,對應的犯罪人數是N1。而青壯年完成犯罪所需的時間、精力等資源相對較小,失業男性人口犯罪的機會成本也較低,所要求的犯罪收益也比較小,如圖4所示,在同等收益下,這兩群體的犯罪收益為L2對應的犯罪人數為N2。借鑒貝克爾的成本-收益理論分析人口結構對犯罪率的影響。理論分析表明:人口中未婚男性群體越大,其犯罪的資源投入更大,要求更高的收益進而降低了犯罪率。人口中青壯年犯罪所需要的時間、精力較少,這一群體在人口占比越高有可能增加了犯罪率。而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越多,提高了犯罪的機會成本,從而抑制犯罪率的上升。失業男性人口占比越高,犯罪的機會成本低,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圖4 不同犯罪收益要求下的犯罪人數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設定

本文實證采用2002-2015年29個省份的面板數據來分析人口結構對犯罪率的影響。借鑒部分學者的研究,將經濟發展水平、城鄉收入差距、城市化率等其他影響犯罪率的因素作為控制變量。此外,考慮到犯罪可能存在慣性,我們將犯罪率的滯后項也作為控制變量加入模型中,這就有可能引起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的面板的數據屬于大N小T型,時間跨度比截面數據短。根據所選模型和數據的特征,采用動態面板GMM估計方法進行模型求解,建立如下的動態面板回歸模型:

其中, 是犯罪率, 表示滯后一期的犯罪率, 表示人口結構,包含qnl青壯年人口占比、wxb15歲以上未婚人口性別比、gjy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bsy男性失業占比, 為一組控制變量。t分布表示第I省第t年, 為隨機擾動項。

(二)變量數據和描述性統計

在做計量實證分析前,簡單說明一下主要變量和數據來源。本文選取2002-2015年中國大陸地區29個省、市和自治區的年度數據作為面板數據樣本。

1.犯罪率(arrest)。犯罪狀況的度量指標主要采用犯罪率,即一定時期的犯罪總量與該時期人口總量的比值。陳剛(2010) 選用逮捕率和起訴率即每萬人中人民檢察院逮捕和提起公訴的刑事嫌疑人數來反映地區間犯罪情況的差異。李宏彬(2003) 衡量犯罪率也是采用每萬人口的逮捕率。本文借鑒現有的研究選用每萬人的逮捕率來衡量犯罪率。犯罪率數據根據每個省份每一年的人民檢查院統計公報計算得到。

2.人口結構包含自然結構和社會結構,通過梳理和總結現有的國內外有關人口結構與犯罪率關系文獻,本文選擇了年齡、性別、教育、失業等角度進行分析。年齡(qnl)選取抽樣人口中14-65歲占總抽樣人口的占比來衡量,性別(wxb)選取抽樣人口中15歲以上未婚男性與未婚女性的比重來衡量,教育(gjy)選取抽樣人口中上過高中及大專以上的人口占總抽樣人口比重來衡量,失業(bsy)選取年末登記的男性失業占年末總登記失業人口的比重來衡量。其中年齡、性別、教育等相關數據來自2002-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人口抽樣的數據,失業的數據來源2002-2016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鑒》

3.經濟發展水平(gdp)關于經濟增長與犯罪率變化的研究,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間段二者的變化趨勢不同,本文采用人均GDP作為經濟發展的指標(以2002年的GDP指數做了平減,剔除了價格影響因素)。數據來自2003-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網站。

4.城鄉收入差距(ggaq)關于城鄉收入與犯罪是存在內在邏輯關系,萬廣華(2008) 認為收入分配高度不公平會引發犯罪,甚至暴動,危害社會穩定。本文以城鎮居民人均支配可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差來衡量城鄉收入差距。(以2002年的CPI指數做了平減,剔除了價格影響因素)。數據來自2003-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網站。

5.公共安全支出(ggaq)Imrohoroglu,Merlo and RuPert(2004) 指出提高公檢法支出的水平意味著增加了警力的開支將有利于提高破案率,因此可通過提高公檢法支出的威懾效應抑制犯罪。陳剛(2010) 通過實證研究分析了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對犯罪率的影響差異,表明公共安全支出所起到的威懾作用并不顯著。本文公共安全支出以為武裝警察部隊支出與公檢法部門加總。(以2002年的CPI指數做了平減,剔除了價格影響因素)。數據來自2003-2016年《中國檢察年鑒》。

6.城市化率(ch)Entorf and Spengler(2000) 認為城市化的發展對犯罪率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城市中,犯罪具有更高的預期收益。而王安和魏建(2013) 則認為城市化進程的“質”與“量”不同對犯罪的影響就不一樣。本文以為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城市化水平。

7.失業率(un)大量的研究都發現,失業對犯罪率的提高具有顯著影響關系。章元、劉亮(2011) 利用中國1988-2008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得出中國犯罪率與城市勞動力失業率具有正向關系。本文用城鎮登記失業來衡量各地區的失業率。

(三)實證回歸結果

本文采用系統GMM的方法分別以為青壯年人口占比、15歲以上未婚性別比、高等教育占比、男性失業占比將其引入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為核心解釋變量對犯罪率進行了回歸,回歸結果如下:

犯罪統計學也表明年輕的會比年長的有更高的犯罪傾向。莫里斯帕米通過分析美國監獄人口的資料指出在21-24歲之間犯罪人達到頂峰,到45歲才有明顯的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犯罪比例升高速度越快,并在30-40歲之間達到最高的水平。本文選擇14-64歲考察人口年齡結構對犯罪率的影響,如表2中模型1回歸結果顯示其系數顯著為正,可見青壯年人口占比越高犯罪率越高。

姜全保、李波(2011) 所指出近20年來導致我國犯罪率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青年人口男女性別比例失衡。李宏彬(2012) 也認為青年性別比與犯罪率顯著相關,青年人口比每升高1個百分點,暴力和財產犯罪就上升3.7個百分點。從表2中模型2可知本文性別比例失衡對犯罪率的影響與既有的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是不一致的。出現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數據的問題,王立波通過比較出生性別比和適婚期性別比的變化,指出超高的出生性別比并不真實。在婚配市場中,那些超生被隱藏起來的女嬰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參與其中。二是理論機理的解釋,既有的研究主要是從社會學控制理論來解釋性別比例失衡會導致犯罪率的提高,以及通過犯罪增加財富來提高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但犯罪被捕后會喪失自由還會損害其聲譽,適婚的青年男女會更加重視自己的聲譽。孫旦(2012) 指出面臨婚姻市場上競爭,未婚男性會通過外出打工提高自己積累財富在追求配偶過程中的競爭力。

陳剛和李樹(2010) 指出中國教育的整體擴張在降低犯罪率起了重要的作用,且隨著教育層次的提高犯罪的預防效應是遞增的。從表2中模型3顯示接受高等教育人口占比對犯罪率的影響,回歸的系數都為負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高等教育顯著地抑制了犯罪率的增加。Lochnerand Moretti(2004) 高等教育通過提高人力資本和未來合法工資收益,這會大大提高其準備和實施犯罪的機會成本。此外,高等教育也可能改變人們的時間偏好和增強其對風險的厭惡程度。

李殊琦和柳慶剛(2009) 研究中國失業率與犯罪率的關系,指出二者并無顯著的關系??紤]到既有的文章都是使用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來做回歸分析,而該數據與真實的失業情況有差距。本文從勞動統計年鑒收集就業與失業具體的統計數據,利用每個省份男性失業占比來分析失業對犯罪率的影響。從表2中模型4顯示男性失業人口占比對犯罪率的影響,回歸的系數都為正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男性失業提高了犯罪率。失業人群處于社會的底層,屬于被主流社會排除在外的邊緣群體,容易產生不公平感,憤怒感。這種不滿的情緒會導致心理失衡,當這種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導致犯罪行為。

從表2中可見人均國民收入的提高對犯罪率具有顯著抑制效應,可見經濟增長有利于犯罪率的降低,經濟增長可以通過增加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增加民生性財政支出等渠道抑制犯罪率的上升。本文實證研究結果也表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顯著地提高了犯罪率,與萬廣華(2008) 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從理論上講增加公共安全支出可以威懾犯罪分子降低犯罪率,然而公共安全支出的估計系數顯示為正,這表明公共安全支出不但沒有顯著地降低犯罪率,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犯罪率。龔鋒(2008) 指出各級地方政府預算審批及管理機制存在著不完善。此外,增加公共安全支出會相應占用了民生性財政支出,從而導致了犯罪的增加。從理論上來說失業率的變化與犯罪率的升降應該是一致的,失業率對犯罪的影響是不顯著的,這可能與本文采用的官方統計的城市登記失業率,有大量的自由職業者和隱性職業者沒有包含在其中,該數據可能與中國真實的失業率存在著較大的誤差。本文的實證分析顯示城市化水平對犯罪的影響并不顯著。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縮短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另外一方面國家實施了“嚴打”的刑事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城市化進程犯罪問題。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基本結論

通過構建4個面板數據模型,從性別、年齡、教育、失業等角度分析人口結構對犯罪率的影響。通過系統GMM方法利用2002-2015年中國大陸29個省級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1)性別比例失衡對犯罪率的影響并不顯著,這可能與女嬰數據的瞞報有關系。(2)青壯年人口比重的提高顯著增加犯罪率,這表明人口年齡結構也是影響犯罪的一個重要變量。(3)從人口教育的結構上看,高等教育對犯罪的抑制效應是顯著的。(4)從人口失業情況看,男性失業占比越大對犯罪率有正向的影響。

(二)政策建議

首先,雖然本文從實證角度分析得出性別比例失衡對犯罪率并沒有顯著的影響,但由于存在著女性向上婚,男性向下婚的婚配模式,即使婚齡男女不存在性別失衡問題,現實中仍然有貧困農村的光棍村現象及城市的剩女現象。因此還是要關注婚姻市場,通過一些社會機制的創新解決這些失衡問題。可充分利用社會婚介節目和婚介信息機制傳播正確的婚戀觀念。此外,搭建婚姻信息共享平臺,著力關注成婚困難的群體,促進信息在農村的大齡未婚男性與弱勢女性之間共享共通共聯,鼓勵剩余男性與喪偶女性等特殊群體再婚行為。對進城務工青年男性,加大社會支持力度,創造更多的就會機會,提供更多學習渠道,提升其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

其次,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教育擴展對抑制犯罪起了重要的作用。給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如在發展高等教育的同時,加大對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具有示范效應的高質量職業學校;此外,創新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創新教育領域的補助制度,建立助學金和無息貸款等對確實存在困難的學生提供資助。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增強青少年群體未來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而不是讓其無所事事,在街頭閑逛,充分發揮教育對青少年起到的道德約束、隔離等作用。

最后,就業是民生之本,關注失業群體,尤其是待業青年,這一群體學歷通常較低,大多是在上完初中或高中就加入到就業的勞動大軍中,相比其父輩,又缺失吃苦耐勞的精神。有關部門要及時了解這個群體的就業需求、生活狀況、思想變化。同時,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幫助失業的弱勢群體的再就業。如提供免息的小額貸款作為就業及創業基金,開發一些社區公益性崗位,搭建就業信息共享平臺等。此外,通過提供就業培訓、創新就業形態、鼓勵靈活就業等來解決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

啟 事

因工作需要,本刊工作郵箱變更為fanzuiyanjiu@ecupl.edu.cn,原工作郵箱不再使用。由此給廣大作者、讀者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犯罪研究》編輯部

二○一七年六月八日

聲 明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投稿者收取任何版面費、審稿費或其他費用,也從未授權任何機構或個人代理投稿事宜,

本刊始終以稿件質量為選稿的唯一標準,堅決反對一切以學術之名進行的不端行為、違法行為。作者在投稿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可通過本刊編輯部工作郵箱(fanzuiyanjiu@ecupl.edu.cn)、電話(021—62071864)與編輯部聯系、確認。此外,如您發現任何冒用本刊名義發布的不實信息,亦歡迎您隨時與編輯部聯系。

特此聲明

《犯罪研究》編輯部

二○一七年六月八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久草网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a级毛片|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高清毛片|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AV网站中文|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 欧美一级夜夜爽|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欧美色亚洲|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成人在线不卡|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激情99|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α片| 超碰91免费人妻|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国产网站在线看|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久操中文在线| 超碰免费91| 欧美区国产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啪啪网|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视频一区亚洲| 91久久大香线蕉| 色偷偷综合网| 无码人中文字幕|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欧美亚洲香蕉| 日韩美一区二区| 3344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韩国福利一区|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在线欧美a| 亚洲精品麻豆| 99手机在线视频|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日本午夜网站|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婷婷六月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