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摘要:苗族,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勤奮且頑強不屈的民族,苗族在傳統的民族手工藝品,蠟染、挑花、剪紙獨具特色,然而工藝品中最精美的杰作,當之無愧的是銀飾。苗族的銀飾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明代郭子章在《黔記》中對黔東和黔中苗族曾這樣記載:“以銀環、銀圈飾耳。”到了清代,苗家人佩戴銀飾極為盛行,例如貴州和湘西苗族男女都戴銀,以女性為最,頭戴銀冠,項飾銀圈,身披銀衣,手配銀鐲,腳套銀鏈,以多為美,以重為富。本文就以舞蹈《銀項圈》為例,對苗族銀飾的溯源、苗族銀飾在舞蹈《銀項圈》中發揮的作用以及銀飾對苗族舞蹈創作的啟發與意義進行探討。
關鍵詞:苗族銀飾;重要性
一、苗族銀飾的溯源
苗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縱觀苗族歷史,這是一個深受苦難且頑強不屈的民族。苗族先民一九黎,據史料記載,生活于我國東部黃河下游和長江下游之間的平原地帶。后與炎黃部落發生戰爭,“逐鹿中原”,九黎慘敗,蚩尤被殺,其部落被迫離開東部平原,向西南遷入。苗族先民在遷徙的歷史上,“三苗”被打敗后,苗族的共同地域瓦解了,苗族居處較為分散,湘、鄂、川、黔、滇、桂、粵等地區都有苗族居住。在《苗族古歌》這部偉大的創世史歌中,有著這樣的記載,苗族先民們以金銀為材,打造了分割天地的巨柱、并鍛金為日,練銀為月,是為寰宇。這大抵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見到的苗族最早使用金、銀的史料了。
苗族銀飾分為頭飾、胸頸飾、手飾、衣飾、銀背飾、腰墜飾與腳飾。舞蹈《銀項圈》將苗族銀飾中最為矚目的胸頸飾作為該舞蹈的文化符號展現并進行創作,想必銀項圈是苗家女子獨有的,也是區別于其他少數民族的特點之一。苗族銀項圈的制作極為考究,“主要有圈型、鏈型和圈鏈混合型三種分類。圈型造型主要有銀龍項圈,半月型項圈,雕花項圈,扭絲項圈等,特點大方穩重。鏈型銀項飾比圈型銀項式更為靈活,屬于鏈型的有:串珠型、幾何形、環形等,各部之間以銀鏈相連,圈鏈混合型銀項飾則兼顧以上兩者的優點,既有圈型的穩重,又有鏈型的靈動,頗具巧思”。
苗族人民崇尚生活,每逢盛大節日,無論男女老少都是盛裝出席,女人們更是將最艷麗的衣服與銀飾裝扮全身,光芒四射,行走時還有鈴鐺的聲響。男人們吹起蘆笙,女人們踏地而舞,場面激昂、熱情、奔放,美不勝收。
二、苗族舞蹈《銀項圈》中銀飾的運用
舞蹈主要是運用肢體以及形態來表演,塑造能夠被我們感知的、生動的形象,來充分的展示所要表達的主題、情節以及人類的精神世界。舞蹈《銀項圈》的道具為項圈,選擇項圈來表達與運用,其本身是源于創作者的動機“動機是創意過程的第一步,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因為一切從動機而來,作品背后的創作動機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成敗”。在舞蹈《銀項圈》的創作中,項圈不僅僅是飾品的展現,而是角色與身份的標志,更是一種精神情感的說明。舞蹈中將苗族姑娘的項圈作為道具使用,其功能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寄托精神,抒發情感
在苗族民間舞蹈中,苗族服飾與銀飾往往聚集和積累了民族情感,記錄了苗家人千百年的古老傳說。舞蹈創作者將項圈提煉出來,作為敘述整個舞蹈的情感依托,銀項圈作為苗族女孩的必備飾品,是苗家女子特有的民族象征。
舞蹈一開始,一個女孩高舉項圈,身體與項圈進行著柔軟的訴說,想要通過對項圈的傾訴,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舞蹈中銀項圈的使用體現了特定的某種精神追求、是對苗族先民智慧的一種愛的表達。圍繞在這個女孩的周圍,一群女子排列稱項圈的形狀,同時手高高舉起項圈,此時,這個項圈的意向,深深的映入了觀者的眼眸,這里的項圈不僅手中的道具而是思想情感的載體。
2.豐富動作,拓展意境
苗家姑娘們手中銀項圈的運用,豐富了舞者的動作,擴大和延伸了動作的意境,使觀眾得到進一步的視覺藝術享受。項圈的使用不僅是舞者身體的功能延伸,也是藝術表達的延伸。舞蹈中,舞者將項圈橫向排列,將身體與動態的線條拉長,像是一條溪流,緩緩流淌,這種意向表達,將項圈本身的含義,從時間和空間中放大,舞蹈的結尾部分,一個苗家女子將項圈穿起來,長長的拖在身后,巧妙的借用,完成了人體無法達到的視覺效果。
三、苗族銀飾對苗族舞蹈語匯創作的啟發與意義
苗族銀飾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也有著非常高的收藏價值。通過對苗族銀飾的研究,尋找苗族的文化記憶,詮釋苗族文化的精神內涵,更好的保護與傳承苗族文化。舞蹈《銀項圈》是一部將本民族飾物作為道具對苗族文化符號進行創作的優秀作品,用項圈的方式和途徑尋找到了民族認同意識,銀項圈成為了編導與觀眾溝通的橋梁,將編導對于苗族情感的態度傳達給了觀眾。在舞蹈的創作中,編導通過銀項圈這一藝術手段,將一種抽象的情感思維轉換成了一種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藝術形象,讓觀眾感受到了苗族風情。編導在編創作品之前,就必須找到作品所要表達的突破口,唯有具備這一特點,這部作品的表達才頗有深意!
苗族銀飾誕生的時間雖然遠遠晚于其他姐妹藝術,但勝在它全面繼承了其它姐妹藝術的內涵,代表了苗族工藝的最高水平,文化的傳承需要持續性、長久保存性,銀材質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銀飾能夠取代了其它姐妹藝術,成為了苗族文化更佳地傳承介質。《銀項圈》中將銀飾作為表達苗族文化的特殊符號,既保留了苗族純正的文化意蘊,又延伸出了新的創作動機,更深入的表達了民族歷史。總之,苗族銀飾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苗族遷徙的歷史史書,苗族銀飾在歷史發展中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因此,更好的開發與利用苗族銀飾資源,既讓人們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等情況,還能為舞蹈創作提供了多種素材。深入研究苗族銀飾,期待挖掘更多的創作源泉,創作出更多、又具有苗族語言的佳作。
(作者單位:重慶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