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養豬行業朝著商品化、集約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豬肉消費結構發生著變化,市場上各地豬肉的供應不平衡,為了滿足養殖場的生產需求以及市場的供應需求,通過長途運輸從外地購買仔豬、引進種豬、向外輸送肥豬的現象越來越多。
1.運輸前的注意事項
生豬在長途運輸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以確保豬安全、順利地到達目的地。首先要選擇好適宜的季節和時間。通常運輸活豬最佳的季節為春季和秋季,這是因為這兩季的氣溫適宜,較為涼爽,對豬群的不利影響較小,但是如果必須選擇在夏季和冬季運輸,則要做好防暑和御寒的措施,并且要妥善安排起運的時間,因夏季晚上相對氣溫較低,所以一般選擇在下午裝車,晚上出發;冬季運輸時要做好保暖工作,可在車廂內鋪上稻草,在車外包上棉被,并且選擇白天運輸。
選擇合適的車輛。車輛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到豬的數量,因為如果車輛太小會造成裝載空間不夠,容易發生擠壓、踩踏而使豬受傷,有時還會發生死亡。車輛過大則會導致浪費,增加運輸成本。因此,為了避免造成經濟損失,要選擇大小適宜的運輸車輛,要在車廂內安裝籠子,并且籠子要分成小格,每格以裝3~4頭豬為宜。選擇好車輛后要控制好車廂內的環境,保持通風良好,因此車輛最好為敞篷的,護欄為柵欄式。但是為了防止生豬淋雨,或者防止溫度降低,還要準備好苫布。車廂內要鋪上墊草或者草木灰,以防止在運輸途中道路顛簸,豬打滑。最后在裝豬前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帶有傳染病,一般使用5%的甲醛溶液、5%的百毒殺或3%的氫氧化鈉溶液對運輸的車輛進行徹底的消毒。
選擇健康的豬。因豬經過長時間運輸易發生應激反應,會對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豬有強健的體質。健康無病的豬才可經受住長途運輸,這是保證長途運輸經濟效益的基礎。因此,在選擇活豬時要注意選擇體型、精神狀態良好、活潑好動、健康的豬,不可選擇瘦弱、有病的豬。要注意豬在運輸前不可吃的太飽,要在喂完料后的1~2小時后才能裝車運輸。在裝車時要盡量將同一窩內的體型、大小相當的豬裝在一起。在裝完后要有檢疫合格證明才可出發。
2.運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車輛出發后路線的選擇非常重要,要盡量選擇平穩、順暢的運輸路線,避免崎嶇的道路或者擁堵的道路,因此要盡可能選擇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這樣可以避免車輛顛簸對豬群帶來的不利影響。司機要熟悉路線,在剛開始時要慢行,等豬適應后再正常行駛。在轉彎或者停車時要逐步降速,避免急轉彎或急剎車的現象,以減少豬群發生擠壓受傷、死亡現象。在運輸過程中如果經過疫區要少停車或者不停車,避免感染疫病。豬在運輸途中易發生應激反應,因此要做好應激的預防與處理工作,可在飼料中添加電解多維、補液鹽等,并且所飼喂的飼料要求易于消化。尤其在夏季,因外界環境溫度高,再加上車廂內糞尿蒸發,車廂內的溫度升高,濕度過大,豬易引發嚴重的熱應激,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導致豬發生脫水、肺水腫、消化機能減退等現象,嚴重者會導致死亡。在夏季炎熱時可用干凈的水噴淋豬體,對于發生熱應激的豬可肌肉注射鹽酸氯丙嗪。冬季氣溫較低時豬群易相互擁擠而造成傷亡,因此,要經常下車將扎堆的豬驅散,對一些表現極為煩燥不安的豬可注射少量的鎮靜劑,防止發生打斗。在運輸的過程中還要不時的檢查欄門是否有松動,以防止發生掉豬等意外事故。如果在運輸的途中有豬發生死亡,不可以將死豬隨意丟棄,要立即進行隔離消毒。
3.運輸后的注意事項
車輛到達目的地后要馬上安排合適的卸車地點卸車,盡量縮短卸車時間,但是要注意輕抓輕放。如果天氣炎熱,要及時用清水沖洗豬體降溫。生豬在經過長途運輸后會有一定程度的掉膘,屬正常現象,此時的生豬不宜立刻上市,否則會影響經濟效益,要經過短期的調養使其恢復體膘后才可上市。豬在到場前要準備好隔離舍進行隔離飼養,圈舍和用具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隔離飼養前要根據豬的體重以及健康狀況來合理的分群,這樣便于管理。卸車后不宜馬上喂料,要盡快讓其飲用清水,待休息1~2小時后可適量喂些稀料,待豬體慢慢恢復后再逐漸增加飼喂量。對于受傷的豬要及時治療,如當豬發生脫肛時要及時進行手術處理,對于腹瀉、不吃食或者精神不好的豬要進行檢查并進行治療。對于疑似有傳染病的豬要立即隔離觀察,并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豬舍的衛生、通風換氣、保暖等工作,隔離半個月后如果發現沒有疾病發生再轉入生產區飼養。
(黑龍江省尚志市尚志鎮畜牧發展服務中心 張紀強 郵編: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