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逢春
摘要:隨著目前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課程中的教學模式要求越來越嚴格。只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的改革、不斷的創新,才能夠滿足如今學生學習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充分的被課堂吸引,投入到課堂中來,提升整體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體育;分類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作用下,高中體育教學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提高高中體育教學水平,注重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益已經成為高中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盡管高中體育教學得到更大的重視和支持,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大量影響其更好開展的問題,如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主動性差及接受和適應能力弱等。針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在充分了解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尋找和制定出合理且有效的解決對策才是根本。總結多年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分類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應用,現就分類教學模式應用的概況進行簡單分析。
一、開展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的意義
體育教學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運動中體驗樂趣,逐漸形成鍛煉身體的習慣。而長期以來舊的教學設計和練習方法使體育課變成了學生被動地在老師的指示下統一練習的固定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夠使學生的鍛煉得到一定的保證,便于管理,但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壓抑了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僅僅是為上課而上課,并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相比,分類教學的模式更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安排,能夠更好地順應學生的個體需要和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上課積極性,并逐漸培養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愛好。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養成鍛煉習慣打好基礎,同時也能使教學的安排和組織更加靈活多變。
二、體育教育模式在學校的應用
(1)思想。在高一的時候,就開始向學生提供一些體育學習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愛好來進行選擇,選擇其中的一項進行教學。要立足于現狀,體育教師要明確現實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針對這些缺陷,引導學生去學習相關的體育技能。實施分類教學模式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個人特長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讓體育鍛煉不只是高中體育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還要是高中學生生活中的一方面。高中學生由于高考的壓力,導致身體素質的下降,進行分類教學之后,能夠讓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還能潛移默化地對其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產生影響,把健康的體育觀念和運動觀念帶到了家庭中、社會中,使得學校和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實現高中體育教學的生活化。要注重教師跟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只有順利的溝通才能加深學生與體育老師之間的關系,這對教師實施分類教學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夠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體育學習內容,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不喜歡的體育運動進行優化分類。
(2)類型。在實施分類教學模式的時候,要先針對高中學生的心理需求特點制定合適的校本教材,引進一些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豐富體育教學的內容,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一般來說,體育教材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成幾種大的類型:健康體育和基本的體育知識,武術、球類、體操等,在這幾大類型中,還要細分為選修課和必修課。必修課就是基礎的體育知識和健康方面的知識,其他的一些諸如球類運動和武術運動等為選修課程。以球類項目而言,主要分為集體類和個人類兩種,集體類就是排球、足球、籃球等,而個人類就是乒乓球、羽毛球等等。而體操類就分為藝術體操、繩、健美操等等,武術就是劍術、太極拳等等。
(3)方法。可以選擇一起上體育課的幾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合并,這幾個班級的學生對這些武術、體操或者球類運動項目進行選擇,每個學生選擇其中一項,體育老師根據學生選擇的項目進行重新分組,根據這些重新分組之后的成員編成新班級,實施分類教學。教師根據每個新班級的具體選項,開展這個項目的體育教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進行分類教學的時候,要注重教學的引導性,比如有的學生如果不了解所要學習的體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塑造一個體育偶像,利用這種偶像的力量讓學生進行體育分類學習,針對學生自身實際狀況的差異,實施模塊式的分類教學,找出適合學生實際的體育學習方式,更好地發展學生在這類項目學習方面的投入性。所以,教師在實施教學的時候,可以穿插多種教學模式,不能只局限于一種技能的訓練,可以運用多元化相結合的方式,這是實施主體性教學的體現。除此之外,在進行體育分類教學的時候,要重視那些需要反復練習的技術動作,因為這些動作是比較枯燥和乏味的。比如在進行排球分類教學的時候,如果只是安排人員把排球分配給每個學生,讓他們機械地進行技術訓練,估計幾分鐘下來,學生都會覺得索然無味。可以把這樣的動作設計成課堂游戲,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訓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這些乏味、枯燥的練習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游戲環節,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時,就可以安排學生組織游戲“扣球接力比賽”,這樣就增加了練習的趣味性,讓同學們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動作要領。
(4)作用。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是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的改進,很好地彌補了傳統班級教學中學生興趣不足的缺點,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所學的體育項目,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興趣跟愛好,實施因材施教,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潛能,實現了集體教學和個別教學之間的統一。此外,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是由形成期向穩定期轉變的關鍵時刻,通過實施分類教學,把興趣愛好相同的學生匯集在一起,不斷培養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相應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學會合作,學會團結,利用共同愛好增進友誼。學生的喜好能對體育學習產生很好的效果,為學生的身體健康打下基礎。
三、結語
高中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和充分的尊重,對學生日后的發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分類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學生實際需要為教學方向,打破了傳統教學對于學生個體差異的束縛,更能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發展,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