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華
根據多年的數學教學經歷,發現在數學學習上感到困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去學習數學,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在平時的教學中,本人發現很多學生老師課堂上講過的知識點很快就忘了,甚至老師講解過的習題過不了多長時間就不會做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么會有許多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低呢?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效果也有很大的影響。那些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一般都有一個好學習習慣。一要有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前將數學課本預習一遍,搞清楚課堂上老師要講那些知識點,對基本知識有一個初步了解。二是要有課前準備的習慣。課前準備好當堂課需要的學習用具,如草稿紙、計算器等。三是上課要有積極思考的習慣。數學課堂上學生要集中注意力,要跟上課堂教學的步伐,要主動積極進行探索、探究問題,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四是課后要有復習鞏固的習慣。特別是課后要有歸納總結的習慣,要對課堂上所講的基本知識點和基本題型進行歸納總結。一堂課上過之后學生要知道本節課主要講了那些知識點,要掌握那些問題;本節課的重點是什么。
二、依據數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在實際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目標。目前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所能使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很多種。而在實際授課中,對于新的教學內容,我們通常采用講授法向學生傳授新的數學知識。例如:在立體幾何的講解前,數學教師可以要求每名學生制作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并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以此加深學生對幾何模型定義的理解。同時,數學教師應該隨時結合數學課堂內容,根絕教學的實際情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接收能力,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明確數學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要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每一堂數學課里的教學目標,所要講解的重點,化解的難點。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們才能在有限的時間有的放矢進行我們的數學教學。教學目標是對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結果的概括性表述,學習者通過某課程的學習之后在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所產生的行為變化或變化的結果。它是目標教學的靈魂,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一方面是教學的起點,是導向,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指示方向,引導軌跡、規定結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教學目標又是教學的終點,是標準。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數學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四、創設民主、平等、尊重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1.首先我們要做到教師與學生平等
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從高高的講臺上走下來,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主動地參與學習。
2.努力拉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以平等、熱情的心態對待學生外,還應在課外舍得感情投資,多接觸學生,主動找學生談心,詢問其學習、生活情況。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3.尊重、理解、愛每一個學生
愛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喜歡一個教師,也就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課程。除此之外,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在期待著我”,從而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當然,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間接因素,必須以學生的自我認識為中介,有自卑感的學生,不會接受老師的高期望;有自強精神的學生,會鄙視老師的歧視。所以,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高期望必須要被學生認同或接受,成為大家的共識,才能真正起到促進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探索、創新、總結歸納、反思,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率。課堂外及時反饋信息,及時給予評價,及時給與指導和鼓勵,與學生關系融恰,促使學生充滿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創新,這對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學生堅持自主性學習的重要因素。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教學過程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既要提高教師授課效率又要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只有兩者都得到提高,并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提問或討論等,使教學過程一直向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內在的、直接的學習動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自覺的、主動的學習知識,讓學生愛學、樂學,產生學習數學的巨大動力,這樣在課堂中學生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大大的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也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遼寧省本溪市第二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