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運軍
摘要:不等式性質在中學數學的學習中并不屬于難點,但是卻影響著不等式整個章節的學習。教師在不等式性質的教學中一定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完善教學手段,為學生不等式的學習打好基礎。
關鍵詞:不等式;中學;數學
對于中學學生來說,不等式性質的學習雖然不是難點,但是在數學課程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對于不等式性質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回歸到實際生活中,掌握各事物之間的大小關系。除此之外,不等式性質的學習也是為了為中學學生學習其他科目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不等式性質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正確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不等式知識做出努力。
一、直白明確的為不等式性質命名
在學習不等式性質時,因為需要掌握的性質比較多,為了方便學生學習記憶,教師可以用比較直白的命名方式給不等式的性質命名,也就是將不等式性質的特點用簡單的幾個字表達出來。例如在不等式性質中說:如果a大于b,那么a加c一定是大于b加c的,這一性質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稱為不等式的可加性。這種命名方式用簡單的幾個字說明了不等式的性質,便于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二、使用生動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導入
不少學生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就是覺得數學課程枯燥,無趣,不愿意主動學習,針對這一點,教師必須要采取生動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尤其是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不等式性質的學習也是如此。教師不妨嘗試將不等式的性質放在一個較為具體的事物上,比如生活中可能會碰到的情況,為學生建立一個生動的教學情境,讓他們能夠感受到不等式性質的學習并非那么枯燥無聊。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進行不等式性質的學習。
三、課堂中使用簡單明了的教學語言
在不等式性質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數學中使用的語言,這些語言雖然是數學中的規范性文字,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嘗試在授課的過程中盡量使用直白容易理解的文字,讓語言給學生帶來的學習障礙減到最少。尤其是在一些關于性質的記憶方面,這部分內容要求學生以理解為主,能夠將性質熟練的運用在解題過程中即可,而并不要求將性質一字不落的背誦下來,因此,教師可以嘗試用生活化的口吻進行教學,也可以編制一些順口溜或是容易記憶的口訣,幫助學生記憶,降低課程的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將不等式的性質與生活相結合
數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但是在目前的學習中,學生無法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于數學成績差的學生來說,他們認為數學的學習十分枯燥無趣,數學知識抽象不容易理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還是學生沒有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系,才會提高數學的學習興趣。
在不等式性質的學習中也是如此,教師不妨將抽象的性質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用形象的方法講述出來,將數學中的abe、xyz等符號帶入成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物品,便于學生在學習中的理解。比如,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這么表述的:a大于b,b大于c,那么a也一定大于c。不妨嘗試將這種表達方式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替換:我們在生活中,一根筆的重量小于一瓶水,一瓶水的重量小于一箱水,那么,一根筆的重量肯定是要小于一箱水的。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表達方式便于學生的理解,能夠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輕易的讓學生記住。
五、注重不等式性質的延伸
不等式性質的學習難度小,學生很容易掌握并且理解。學習不等式性質的最終目的是要將不等式性質熟練的運用來以后的不等式解答中,能夠進行變形和應用,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和能力。因此,不等式性質的學習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知識,而是重點要讓學生掌握各種性質的變形。例如前文提到過的不等式可加性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進行不等式變形的教學,a大于b,那么a減b一定大于零,a加c減b減c也就一定大于0,從而也可以得到a加c大于b加c的結論。這樣的變形講解看似并不復雜,但是卻能夠在課堂中擴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在不等式解題中的能力。
總的來說,不等式性質的學習并不是中學學生數學學習的難點,但是也并不意味著我們能夠輕視這部分內容。由于不等式性質中含有大量的數學語言,學生覺得學習過程枯燥,不愿意學習,造成整個不等式學習都非常吃力。所以,教師在不等式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運用正確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學好不等式性質。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市湘東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