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屋在我國公民的財產當中屬于重大的財產,《物權法》的出臺使得不動產登記成為了房屋遺產認定的重要標準,房屋繼承公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糾紛、提高訴訟效率等,在公證業務當中房屋繼承公證是較為傳統的,也是公證處主要的業務之一。而由于房屋繼承公證的標的額較大、房屋種類較為復雜、繼承人較為重視,這使得房屋繼承公證成為了公證處非常慎重的一項公證業務。本文接合了當前在房屋繼承公證實務,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當中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及研究,筆者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對當前的房屋繼承公證中的有關問題進行兩個人觀點及建議的提出。
關鍵詞:房屋繼承;公證實務;法律法規;訴訟
房屋繼承公證在當事人申請下,依據法律對繼承的行為合法性及真實性進行明確,在申請人提出房屋公證申請的時候,作為公證機構則需要對有關的資料進行審核,對被繼承人的房屋產權、申請人資格、申請范圍等進行材料、證據真實性及合法性的確定,從而保證申請證明活動的有效進行。
1在房屋繼承公證實務中對房屋產權的認定
房屋屬于不動產的范疇,在法律領域來看,一方面來自不動產物權的法律原則,而是對其進行公示的原則。房屋作為不動產來說只有經過登記才會發生法律效力,所以所有權登記才是房屋所有權的重要形式,當前的《婚姻法》、《物權法》當中的有關規定使得公證處在進行房屋繼承公證實務中對其產權的認定取法依據單一法律進行,需要與繼承人的購房資金來源、婚姻狀況、房屋所有權取得方式及時間等因素進行考量,需要綜合相關法律去準確的認定房屋產權。
1.1房改房產權的準確認定
所謂房改房指的就是公有住房,依據我國的法律規定單位的原公房采用優惠的方式出售或者是租賃給職工,那么作為職工則就享有了房屋的部分或者是全部的產權,這種住房屬于過渡性的產物,由于當前的房屋價格較高,所以在房屋繼承公證當中產權的歸屬就成為了公證的重點及難點。筆者根據多年在公證處的從業經驗,對房改房的產權如何界定進行了如下規定:
1.1.1作為生存的一方需要用自己的工齡和配偶的工齡結合在一起,通過房改房政策取得房屋的完全產權的認定。在此情況下,自然人死亡后,鑒于房改房政策的有關規定、房屋的實際情況,因為房屋使用了已經死亡一方的工齡,那么生存的一方則可以獲得房屋的相應優惠,若規定房屋與生存一方無任何的關系則顯得公平缺失,而若將其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則又缺少依據。在此情況下若要進行房產公證應該轉變審查的方式,對不動產登記薄、購房資金來源進行核查,同時還需要對死亡一方遺產繼承是否完畢查明,若未繼承,作為生存方則需要使用夫妻的共同積蓄去購買,這時候房屋就歸屬為了夫妻之間的共同財產。
1.1.2一方死亡,另外一方再婚之后對配偶生前的房屋優惠的房屋產權認定:若死亡的一方房屋遺產未繼承,而購房款是未死亡之前夫妻雙方共同出資購買的,那么其產權則屬于前配偶和生存方共有;若死亡的一方遺留的遺產已經繼承,而購房款是生存方或者是現有配偶的共同財產,只有當房改的時候生存方才可以享受到死亡一方附著在工齡上的優惠。
1.2婚前夫妻的一方所購買的房屋但婚后取得的房屋產權進行的遺產認定
按照《物權法》當中的有關規定,需要以取得的產權證為依據,所以這種類型的房屋產權就是一種夫妻的共同財產。雖然這是《物權法》當中的規定,但是卻和權利及義務不一致,故應該認定婚前出資的一方的個人財產進行人呢定,從而實現對社會真正正義的維護。另外,在婚前按揭購買的房屋,在婚后是由夫妻共同進行還貸的,并且在婚后取得的產權登記,這種類型的產權歸屬糾紛是比較多的。不管是在《物權法》、還是在《婚姻法》當中都規定了此類房屋屬于夫妻共有的財產。
綜上所述,房屋的出資來源及產權認定并無法律上的必然因果,但是在實踐和司法解釋當中房屋產權的認定應該對房屋出資、權利義務的對等進行充分的考慮,所以在房屋繼承公證的時候一般認定的標準為:房屋在物特別規定的時候可以將房屋視為共同財產。
2在房屋繼承公證實務中對繼承人身份的有效認定
2.1非婚生子女的繼承人身份認定
非婚生子女的繼承是受法律保護的,依據《婚姻法》及《繼承法》當中的有關規定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在房屋繼承方面有著同等的權利,都屬于第一繼承人,其繼承權是不容侵犯的。公證人員執行相應公證的時候,需要對當事人明確的講解和告知,對存在有異議的繼承人消除疑慮,從而提高協議繼承的成功率,有效的保護非婚子女合法權益。
2.2繼父母及子女的繼承身份的認定
在《婚姻法》當中明確規定了繼父母與繼子之間有著相當于親生子女的權利及義務,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從立法的角度上來說,我國的《繼承法》當中就對撫養的概念予以了明確,那么房屋繼承公證就非常簡單和順利了。筆者為了使得是具體的公證實務當中能夠迅速及便捷去判斷繼父母及子女的繼承身份是否有供養關系的認定,有四種參考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繼子女在經濟上受到繼父母的供養;第二種是繼子女享受繼父母在生活上的撫養和教育;第三種是繼子女從經濟上供養繼父母;第四種是繼子女從勞務關系上給予繼父母以扶助。
2.3養父母子女之間的繼承人身份認定
收養關系是一種合法有效的關系,在《婚姻法》及《繼承法》當中規定了養父母和養子女的關系與親生子女完全相同,只有合法手續解除后這種地位才喪失,但是在公證實務當中物合法收養關系的才是公證的主要內容,那么在公證實務當中需要先征求別的繼承人的意見,作為公證人員則需要依照繼承人所提供的證據及材料以及全部繼承人的陳述去確認繼承人是否具有繼承權的認定;而若其他繼承人對其繼承權不認可,而申請人又無法提供出有效的證據,那么則可以在兩種情況下進行處理:
2.3.1若在事實上雙方雖然未辦理法律上的收養手續,但是卻是存在著教育、贍養事實的;雙方之間以父母和子女的稱呼生活,親戚和朋友都知道這種關系;雖然養子女和生父母的權利義務已經消除掉了,并未盡到任何的輔助、撫養及教育的義務。作為公證人來說,申請人的身份不做任何的確定,但是可以依據有關的法律規定去明遺產的分配比例。
2.3.2當上述的程序沒有辦法達到一致的時候,作為公證人員來說不應該對這些情形下的繼承人身份進行直接的確定,需要通過法律的申請來提出訴訟,確定收養關系之后再確定繼承權。在實務當中,需要對收養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進行認定,在細節詢問的時候做好筆錄,對有關的收養關系及證明材料進行明確的審查及核實。
3在房屋繼承公證實務中舉證責任承擔問題
房屋繼承公證過程當中,作為繼承人可以憑借公證書將被繼承人的房屋物權轉移到繼承人的名下,所以房屋繼承公證實際上屬于財產確認公證行為。房屋公證繼承認定當中公證人員的作用及地位與法官有著相似之處,所以其應該處于判斷者和審查者的地位,民事訴訟程序當中是誰主張誰舉證的,也就是說在認定的時候誰主張的事實就舉證的責任。一般來說房屋繼承公證中申請人所助長的法律事實后,由公證處進行真實、有效及合法性的證據提供和證明,若所提供的證據有造價和偽造等問題則申請人應該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反之則會違背公證的中立性,同時還會增大公證機構取證的錯誤風險及負擔,鑒于此,房屋集成工程是對于公證機構來說屬于法律證明活動,需要以當事人的自愿和公證作為基本原則,同時也應該負荷民事法律當中對權利及義務相符的有關規定。
4總結
在公證機構所公證的標的物當中房屋繼承公證屬于主要的財產,是房屋物權轉移的一種重要形式。當前房屋繼承公證中存在著房屋產權的認定、繼承人身份的有效認定、舉證責任承擔等問題,所以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在公證處的從業經驗,從房屋繼承實務出發,對如何有效的進行房屋繼承公證進行了明確,所以本文的研究對于房屋繼承公證意義重大。
作者簡介:
楊志梅(1972.10.10-),民族:回族,性別:女,籍貫:寧夏靈武,工作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公證處,學歷:大學,職稱:三級公證員,研究方向:公證專業。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公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