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媛媛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幼兒園美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過線條、色彩、構圖、造型來再現現實,反映生活,表現孩子的審美感和審美欲望的。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方法得當至關重要:
一、充分感知藝術作品,激發幼兒審美感知力
1.利用多種感官,培養幼兒對造型藝術的感受力
為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我們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培養幼兒對造型藝術的具體感。人的大腦信息百分之八十來源于視覺,“看”是幼兒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一般觀察力強的幼兒繪畫水平相對要高一些,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經常多看,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如:引導幼兒觀賞花時,不僅要引導幼兒觀賞花的各種顏色,花朵、花瓣的形狀,還要引導幼兒觀察花朵與枝干的大小比例及各花朵間的重疊、遮掩等。由于幼兒形象思維占優勢,因此在繪畫活動這前仔細的觀察,可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使幼兒在繪畫過程中畫面內容更豐富多彩。要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必須借助幼兒自身對物體的感知、理解。
2.激發幼兒對色彩的興趣,注重幼兒對色彩組合能力的
培養
幼兒有很好的直觀形象記憶,并對色彩明亮、鮮艷的東西能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如小班幼兒用他們喜愛的色彩畫線條、畫圓圈,雖然沒有創造什么形象,但孩子們仍樂此不彼。這是因為孩子們對色彩產生了一種情緒表達的需要和欲望。教師在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導幼兒去感受去發現,并用彩筆盡情地表現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形成色彩美感。加強幼兒的色彩組合能力,感受色彩的美,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的基礎,為此,我組織了活動《奇妙的線》,在活動中孩子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覺、觸覺,欣賞、創造,激發幼兒運用多種色彩,把不同的顏色組織在一起,有些幼兒大膽采用暖色調的顏色,創意造型,畫面色彩艷麗,造型圓潤,具有一定的美感。
二、欣賞作品,明確幼兒的審美態度
幼兒繪畫的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回味的地方,例:有一次,丫丫從家中帶回一幅畫,畫面上有一個小女孩拿著水杯站在滑梯旁,我請小朋友說說丫丫這幅畫是什么意思,孩子們都說是丫丫站在滑梯旁喝水,丫丫卻解釋道:幼兒園里每天總有許多小朋友在滑梯上玩,所以有太多的灰塵,我想給滑梯洗個澡,讓它變得干凈些。我們引導幼兒向同伴學習,及時地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引導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建構美的感受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態度。我們讓幼兒欣賞那些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較容易理解的優秀畫家的作品,對提高幼兒的審美再現力是十分有利的,其好處在于除了激發美感外,還可以對作品的主題以及美術知識有所了解,從而使幼兒能依據美的造型原則作出一定的分析評價。大量事實證明,這對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及欣賞能力均有極大的作用。
三、加強自我表達,提升幼兒的審美思維
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啟發引導幼兒根據所提供的材料進行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把眼前的“材料與自己已有的表象聯系起來,將引導發現的方法貫穿活動的始終。要求幼兒依據自己的想象內容進行創造。因為一種單純的有明確任務的學習并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在幼兒期,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也是非常活躍的。我們如果用簡單的范畫和教材,無疑是在筋骨、扼殺幼兒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情感表現。我們可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并運用于繪畫當中:①給孩子講故事,啟發孩子進行想象,鍛煉幼兒將故事的情節畫出來。②請幼兒編故事畫畫,啟發幼兒自己創編故事并能把自己編的故事畫出來。如:《螞蟻過河》這一命題畫中,有的幼兒畫的是螞蟻要樹枝過河;有的是坐樹葉船過河;有的是從小橋過河。這些內容情節足以說明幼兒思維是多么活躍。③聽音樂畫畫。培養幼兒通過欣賞音樂,用顏色,線條或物象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如:聽到輕松活潑的音樂,想到小鳥和小白兔,引導幼兒善于發現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引導幼兒學習創造思維方法,逐步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提升審美思維。
美術活動中的欣賞、創造、評價,加深著幼兒的審美感受,釋放著幼兒的審美想象、開闊幼兒的生活視野。每個孩子都會長大,但童年時代對美追求的經歷,將會對人的一生起作用。它將激發著兒童豐富想象,創造出美麗人生中無窮的魅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