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瀟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標強調學科教學要注重人文意識和情感意識,要靠濃厚的人文意識和情感意識去吸引和感染學生,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教師所賦予的“閱讀期待”。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立足于閱讀情感和人文意識來談談如何有效提高閱讀質量,最終提高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素養;人文意識;情感意識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因此,要提高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為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我在張家口市橋東區東風小學從教多年所積累的一些經驗,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注重方法創新激發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學《周總理借書》一課前,翻閱了大量資料,寫了一篇充分體現總理一生鞠躬盡瘁、大公無私精神的短文。當我聲情并茂地讀完時,自己都感動得流淚了。學生也受到了老師的感染,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深刻地體會總理精神的偉大,他們體會詞句的那種精細程度是以前沒有過的。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產生極強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但是,學生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不愿意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就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他們沒有想到的問題,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重視氛圍營造倡導和諧
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主動地去探索。而且教師在教學還要注意傾聽同學們的意見,使學生在課上敢說愛說,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有位年輕教師,在講完《麻雀》一課后進行小結時,她說:“讀了這篇課文,從老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音剛落,一位男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是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老師聽后,馬上笑著說:“你讀得真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么怎么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發揮出來,同時也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
三、突出情景創設懷情而教
特級教師于漪堅持“懷情而教”的教法就是一個優秀的典范。“懷情而教”即以情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產生“樂學”的愉悅感。那么教師精心制作的課件通過多媒體使用能達到激發學生的情感目的,用多媒體技術中的配畫朗讀,配畫音樂,可以使靜態的文字具有立體感,使動態的圖畫更具有吸引力,音樂在教室中彌漫,學生入情入境。自如的聲音、悅耳的語調,動情的語音傳入耳鼓,加上那優美真切的圖畫映入眼簾,定會使學生怦然心動,激起情感,這種意境,情感與課文相通,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使每一篇文章的作者所創造的意境通過音樂,圖畫傳遞著作者的情感。例如我制作的《沁園春·雪》課件,就立體地再現了那滿天飛舞的白雪,萬里長城的雄偉氣勢,偉人毛澤東登高遠眺的高大形象,無不令人動情,學生們自然就對詩詞中體現出來的恢宏氣勢的已經有了直觀的印象,也對詩作者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意境有了最為深刻的理解。
四、強化養成訓練培養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因此,在小學階段,我們教師就要下氣力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獲。同時,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比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一是學生對周總理不太熟悉;二是人們自發地聚集到長安街送別總理的感人場面學生沒有親自經歷,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我校一位老師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報刊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課上得非常成功。學生有了這種習慣,對于學習其他課文,就會主動查找相關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五、注重質疑解疑提高能力
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一位教師在講《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學生提出了“為什么課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沒有用,它還長眼睛干什么呢”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要注意發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學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綜上所述,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應當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做到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在日常學習中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行之有效的閱讀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情感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