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卿
摘要:數學的核心是問題,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才有方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主導,所以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提出有價值的
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意識
通過教學實踐,本文總結出以下對小學生進行問題意識培養的幾個方面。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誘發問題意識
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新穎、充滿童趣的情境,問題與情境緊緊相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隨著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的出現,學生被深深地吸引,從而情不自禁地去思考,誘發其問題意識。我們可利用與現實生活類比模擬的方法、利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利用猜想和聯想、利用童話故事和數學典故等,來創設懸念式、質疑式、矛盾式、開放式的問題情境。例子:如在教學“年、月、日”這節內容時,上課一開始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小麗的爺爺今年過了第21個生日,請猜猜,小麗的爺爺今年多少歲?”有的學生從一年過一個生日的生活經驗出發,順口回答:“21歲。”教師緊接著又問:“小麗的爺爺今年21歲,那小麗的爸爸今年該幾歲?有21歲抱孫子的爺爺嗎?”問題一出,學生哈哈大笑,一想也是,哪有21歲抱孫子的爺爺。這時,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事,眼里充滿了新奇、疑惑。有的膽大的學生就說:“老師提的問題錯了吧。”有的學生問答:“老師,為什么會這樣?有什么奧秘?”教師抓住這有利時機說:“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學習了今天的知識后就明白了!”這樣,通過一步一步制造懸念,一環扣一環的心理刺激,使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心理狀態。針對小學生求知欲望強、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在新課導入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問題情境,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學生想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想問與樂問。例如: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小軍的爸爸正在書房看書,忽然,小軍哭哭啼啼地跑進來,邊泣邊說:“爸爸,人家小東每年都過生日,可我今年都12歲了,你才給我過了3個生日,我也要年年過生日嘛。”小軍的爸爸聽后哈哈大笑:“傻兒子,不是爸爸不給你過生日,而是因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一回事嗎?問題情境的設置目的是要促進思維,而《年月日》這部分知識比較通俗易懂,為了促進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本人用講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情緒推向一個高潮,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產生很多問題:為什么小軍12年才有三個生日?是不是這幾年日歷上沒有這一天?這時學生就會形成想學樂學,同時伴隨著的是猜想結果的產生與繼續探究的強列欲望。
二、營造氛圍,讓學生大膽質疑
質疑,就是對已有的定論提出懷疑,它是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的主要表現之一。質疑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但在實際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所接觸的數學知識絕大多數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屬于真理性的知識,課堂教學中也是清一色的“標準答案”和“非質疑性”的知識,使得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總是不假思索的去解決,對它的真實性從不懷疑,即沒有質疑的意識。
三、提供機會,使學生善于提問題
在聯想中讓學生產生更多問題。由于某一事物而想起與它有關的其他事物。這兩類事物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相反的,也可能是因果關系。比如,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都可以轉化成熟悉的圖形來推倒面積公式,圓是否也可以轉化成熟悉的圖形推倒出面積公式呢?給學生留足時間和空間后,讓學生能大膽質疑問難(在明白了舊疑的基礎上向更深、更獨特層次質疑),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斷的質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數學留給學生的是一個快樂和不斷的質疑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數學留給學生的是一個快樂和好奇的源泉。
四、加強實踐活動,增強創新能力
鼓勵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皮亞杰指出“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操作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節,能使學生親自感知事物,主動愉快地在活動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讓學生通過制作活動角去比較、發現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例如:在組織一次班會之前,請同學們預算一下需要多少費用。先告訴學生現有經費多少,再要求學生調查活動所需物品的價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帶、氣球需要多少錢等。調查后繪制成表格,并要求學生思考探究:根據學生人數去購買各種小吃、水果需要購買多少?有多少種購買方案?哪一種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礎上既能把教室裝扮得最漂亮又能讓同學們吃得最開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學可以獎勵一顆智慧星。這樣學生們三五成群,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們將各自的探究結果匯報給教師后,教師將較有代表性的方案選出讓學生進行比較探究,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種或幾種加以表揚獎勵。這樣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有效的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應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直要堅持和追求的。一堂好的數學課堂應當是每一個學生都敢問、會問、善問。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通過各種載體激發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有效地增強學生提出新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整體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