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穗
摘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能激發個人的潛能,又能體現團隊合作精神,最終共同完成目標。
關鍵詞:合作學習;評價;美術
合作學習是新課標下所倡導的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方法,它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主動提出問題,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成為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師生之間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充分體現了新型教師關系特點,為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打好基礎。這與中學美術課所倡導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口號遙相呼應,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比較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法,下面筆者就如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小組合作,共同進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在新生入校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授課觀察、作業評估,課后了解,把學生進行劃分。根據學生的基本功情況、學習態度、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以及接受能力進行分層。
A 級的學生,基本功扎實,學習主動性強,對美術學習具有有濃厚的興趣,接受能力強,并具有超前的學習愿望。
B級的學生,學習上有一定的進取心,但基礎不夠扎實,需要扶一把。
C級的學生,有學習的愿望,但接受能力欠佳,需要個別輔導。
D級的學生,學習不夠自覺,基礎差。
然后按照這四個級別再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設A級的學生為每一組的組長,這樣一來,每一組就是4~6名學生,包括A、B、C、D四個不同的級別,各組間均衡分配,無明顯的差異,這樣為保證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確保了組與組之間的分配合理性。
分好層次之后,就要保證它的實效性。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告訴學生,以后組與組之間要互相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體現“雙贏”的原則。
二、把握時機,充分利用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經常會碰到諸如以下的問題:學生上課未攜帶繪畫工具,無視課堂紀律,妨礙教師授課,經常拖欠作業,不愛護美術室衛生等等。這些問題經常擺在筆者和眾多美術教師面前,成為一種困繞,甚至成為一種心理負擔。曾經采取批評、單獨勸導、適當懲罰,結果都不甚理想。學生常常是改了今天忘了明天,周而復始、反反復復。為此筆者多次思索,尋求新路,新課改提倡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帶來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在合作學習中,每位學生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還有對小組其他成員負責,也為小組團體的集體榮譽負責。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名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使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合作能力,行為規范意識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真正實現了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與進步。
三、構建評價標準
形成與小組合作學習相適應的評價機制是小組合作學習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其團隊合作意識,形成合作共贏精神。美術課程的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指標及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此外還應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潛力和發展趨勢。
1、綜合性評價
綜合性評價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總體把握。筆者在對小組及其成員進行評價時,常會參考以下幾點:小組的課前準備是否充分、課堂參與度、小組合作是否和諧、學習效果、教室保潔是否良好等等。
教師心中應該有一把可以伸縮的尺子,只要某個小組或組內成員在某個考查方面表現出色或者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教師就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比如平時一貫學習不太認真的學生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參與繪畫制作,盡管畫得并非很好,但作為教師應該敏銳的發現,并及時給予表揚“今天的表現很不錯,繪畫有挺大進步,這里再改一下就更完美了。” 同時教師更應給整個小組予以表揚,個體的進步也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共同成果是合作學習的落腳點,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應形成合作學習的共同成果。
2、個體性評價
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為教師、學生共同積極參與的活動。特別是使評價對象自身也成為評價主體,重視評價對象自我反饋、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的作用。通過評價本組和他組的作品,目的旨在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增強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賞識他們的才能,使他們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3、量化只加不減
在教學評價中只體現加分制,屏棄扣分制。這樣的評價機制改變了以往的傳統評價,更多的給予學生鼓勵,減少打擊。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較為全面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應該說這不僅調動了加分部分的學生,對于沒有加分的學生而言也同樣產生效果,他們會為了本組和自己的榮譽而積極努力。這一機制較之以往的扣分制來得更為行之有效的多,扣分原本是教師為了給學生一定的警示,希望其進步。但這樣的做法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傷了他們的自尊,使他們有種被懲罰的感覺,由此他們會產生放棄學習的想法,甚至與教師樹立對抗情緒,妨礙到教與學兩方面。只加分而不扣分使的制度更好的讓各學生產生積極團結尋求進取的合作精神。
總之,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培養上,應以激勵性為主的評價原則是為主,教師盡量避免使用任何帶有強制性的懲罰手段。教師應對各小組實施動態管理,深入到每個小組,參與其中的合作學習,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做個耐心的引導者與熱情的幫助者,協調好各組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公平公正原則。同時教師應關注到弱示群體。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熏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5
[2]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3]張斌.論合作學習及其對學生行為和態度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19)
[4]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和實踐[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endprint